?

指向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寫作

2020-10-20 05:31何明明
中學生物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

何明明

摘要 闡述在生物學教學中,通過開展基于生物學知識、自然或社會中的生物學議題的科學寫作,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實踐及實施精要。

關鍵詞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科學寫作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C633. 91

文獻標志碼B

1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與科學寫作的概念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茖W寫作是通過文字或圖表等載體將人們對科學的理解和思維具體地呈現出來,不僅是一種語言技能的表現,更是學習者對科學內容的理解和再現的反映,將學習者的內在認知活動具體化為外在表征。生物學教學中的科學寫作主要是基于生物學知識、自然或社會中的生物學議題,利用科學文本這一載體,讓學生將內化的知識具體化為外在表征的過程。

2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與科學寫作的關系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習生物學內化的帶有生物學特性的品質,具有內隱性。生物學教學中的科學寫作作為一種科學文本的輸出,需要學生基于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重構,用文本表達。在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科學寫作能夠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元認知、科學推理、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真正實現學科核心素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 指向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寫作實踐

3.1 開展科學寫作,凝練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作為最具學科特色的核心素養,是生物學教學的根本指向。在初中階段主要表現為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在生物學教學中,科學寫作的開展將有助于學生在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建立科學的生命觀。

例如,學習“嘗試觀察”時,教師可設置科學寫作要求:觀察一片香樟樹葉,寫一篇說明文。通過詳細的描述,形象逼真地展示香樟葉。對香樟葉細致的觀察和如實的描述必將為學生結構與功能觀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又如,學習生態系統時,在學生對生態系統概念邏輯和脈絡深度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設置科學寫作要求:制作一個生態瓶,為生態瓶設計一份包括成分、原理及注意事項的說明書。說明書的撰寫有助于使學生生成穩態與平衡觀。再如,學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的能量后,可設置科學寫作要求:自由選擇一種食材,為其設計一張營養成分表,項目包括營養物質、能量等。營養成分表的成功設計對學生物質與能量觀的達成必將產生有力的支撐。

3.2 開展科學寫作,發展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素,是實現深度學習的必然追求。學生要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要靠科學思維。在生物學教學中,科學寫作可促進學生基于事實和證據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議題,發展科學思維素養。

例如,學習“人類的遺傳病”時,教師呈現歷史故事“色盲的發現”:18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兼物理學家道爾頓,在圣誕節前夕買了一件禮物——一雙“棕灰色”的襪子,送給媽媽。媽媽看到襪子后,感到襪子的顏色過于鮮艷,就對道爾頓說:“你買的這雙櫻桃紅色的襪子,讓我怎么穿呢?”道爾頓感到非常奇怪,襪子明明是棕灰色的,為什么媽媽說是櫻桃紅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爾頓又去問弟弟和周圍的人,除了弟弟與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問的其他人都說襪子是櫻桃紅色的。道爾頓沒有輕易地放過這件小事,他經過認真的分析比較,發現他和弟弟的色覺與別人不同,原來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爾頓雖然不是生物學家和醫學家,卻成了第一個發現色盲癥的人,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色盲癥患者。為此,他寫了篇論文《論色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色盲問題的人。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癥稱為道爾頓癥。教師以此創設導學情境,啟發學生換位思考:如果當時是你發現了這種現象并進行研究,你會在《論色盲》中對色盲論述些什么呢?同時補充數據資料:全世界有色盲男性約1.24億,色盲女性約0.06億,女性中色盲基因攜帶者約2.36億;我國男性中色盲患者比例為7%,而女性中色盲患者比例僅為0.5%左右。學生基于歷史故事、數據資料,圍繞色盲的概念、癥狀、遺傳方式、危害、治療和預防等方面開展項目學習,教師設置科學寫作要求:在項目學習的基礎上,撰寫同名小論文。同名小論文的撰寫必將推動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科學思維素養的提升。

3.3 開展科學寫作,深入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提高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也是生物學課程展示其自然科學屬性的重要標志,是凸顯生物學科特色的典型學習方式。在課程實踐中,科學寫作能激發學生開展探究學習,使學生在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中達成科學探究素養的發展。

例如,學習“消化和吸收”時,教師可利用練習:一位同學吃西瓜,不小心將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這粒西瓜子在他的體內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呢?導入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深層動機,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展開探究性學習。在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設置科學寫作要求:請你以“西瓜子歷險記”為題,寫一篇科普小文章。在學生有聲有色地完成科普小文章的同時,他們的科學探究素養也會得到進一步地生成和勃發。

又如,“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學習時,教師可呈現自己旅游途中拍攝的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照片及制作的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標本,創設問題情境:它們是綠色開花植物嗎?它們有與綠色開花植物不同的特點嗎?它們是一類植物嗎?以問題催生學生開展探究的內驅力,教師在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設置科學寫作要求:設計植物標簽,內容包括植物名稱、結構特點、繁殖方式等。植物標簽的成功設計昭示著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3.4 開展科學寫作,升華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最高級表現形式,不會一蹴而就,需要貫穿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在生物學教學中,借助科學寫作,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通過討論并作出理性解釋,形成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升華社會責任。

例如,學習“真菌”時,教師可適當補充黃曲霉毒素的相關知識,并設置科學寫作要求:設計追捕廚房中黃曲霉菌的通緝令,內容包括特征、危害、藏匿場所、去除措施等。又如,每年8、9月,江南水鄉的一些河道水面鋪滿水葫蘆,密密匝匝,水質污染發臭。教師要求學生寫一則報道,向公眾解釋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再如,討論食品的保存方法時,教師可利用“防腐劑能把食物中的細菌殺死,防止食物腐敗;但近年來,科學家證實一些防腐劑對健康有害”設置辯題,要求學生選擇正方或反方撰寫辯論詞。這些科學寫作的有效落實必將促進學生形成學好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擔當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4 指向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寫作實施精要

科學寫作是實現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一種有力方式和途徑。要切實發揮科學寫作發展素養的價值,首先要依循生物學教學內容自然融入科學寫作,避免為科學寫作而“被寫作”。其次,在設計科學寫作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設置難度過高的科學寫作。最后,要采取有效舉措激發并保持學生開展科學寫作的興趣,如寫作形式多種多樣、寫作要求設置提示語、及時跟進評價反饋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陳凱.美國小學科學教材中科學寫作的分析與啟示——以《科學啟蒙》教材中的“物質科學”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 (8):63-67.

[3]吳成軍,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高考命題研究[J].中國考試,2016, (10):25-31.

[4]蔡鐵權,陳麗華.科學教育中的科學寫作[J].全球教育展望,2010, (4):85-89.

猜你喜歡
生物學教學
在生物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