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及考核標準

2020-10-20 00:20原麗花蔣夢菲
大觀·東京文學 2020年9期
關鍵詞:教學成果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

原麗花 蔣夢菲

摘 要: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以順應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相關人才的需求?;诖?,許多高校將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分為理論教學階段和實踐教學階段。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是對理論教學成果的驗證和補充,實踐教學的成果亦是對課程教學成果最直接的展示。課程考核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部分,是對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亦是促進教學反思及教學改進的重要依據。因此,規范課程考核相關的標準,對于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知識能力的轉化將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教學成果;考核標準

注: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學教育教學研究改革項目“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及考核標準研究”(16xn0109)研究成果。

視覺傳達設計是設計類學科的一門必修課,該課程是以設計基礎、三大構成、計算機設計軟件等課程為基礎的一門運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對學生創意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能力、創造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理實一體化教學力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把理論知識的傳授與技能、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使理論教學與知識的實踐運用相融合[1]。

一、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一)實踐課程應配合理論知識的講授,在課程配置上應體現出一定的時效性

實踐課程強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方式、解決能力、動手能力,是學生對理論知識消化、掌握情況的驗證。因此,實踐課程在整個課程環節的設置上,應考慮具備一定的時效性,及時配合理論課程知識的講授。在理論知識講授過程中,應穿插安排適當課時的實踐課程,通過課題的練習,使學生在實踐課程訓練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實踐課程訓練內容應順應時代發展,緊密聯系市場需求

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時代語境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成熟、全媒體的飛速發展,傳統的紙媒行業受到沖擊,以傳統紙媒為主要載體的視覺傳達設計正面臨轉型。虛擬現實、數字終端、云生活等技術的發展,使得視覺傳達設計在設計內容、載體、呈現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鐚W科發展也成為視覺傳達設計未來發展的新趨勢,視覺傳達設計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已不僅僅局限于藝術設計學科,跨學科運用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1]。因此,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與實踐內容應隨之改變,不再單純強調審美法則、版式結構等等,課程訓練中應借助最新的軟件技術、數據信息等科技優勢,探索更加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內容設置上應考慮市場需求狀況,加入互聯網背景下基于網絡媒介的視覺傳達形式,設置相關的訓練課題。技能訓練方面也應考慮到互聯網市場的需求,適當引入現在流行的互聯網插畫、2.5D風格插畫以及動態海報等的設計。

(三)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課程教學方法

在中國和西方,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教育、教學思想古已有之。例如在《論語》中,孔子有 “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言論。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的對話式教學、“產婆術”,古羅馬時期昆體良的修辭教學,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典型表現[2]?!耙詫W生為中心”,即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教師“灌輸式”教學向學生“啟發式”教學轉變,從“傳授模式”向“學習模式”轉變,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和知識轉化效率,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方面得到提升。

視覺傳達設計實踐課程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踐課程的開展,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學過程由教師“傳授模式”向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同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應體現在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同理心”。在課程訓練的設置上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安排難度適宜的題目進行訓練;在教學內容規劃上也應考慮學生的感受,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尤其是在進行案例教學的時候,使用一些跟學生群體較為接近的話題引入討論,能夠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切身感受,產生共鳴,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和對問題探索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活躍程度,營造積極、有活力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當中,應注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多收集意見,勤于思考,積極、靈活地調整教學思路、方法,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考核標準

考核方式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將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門考察課程,通過學生平時的設計作業和期末大作業以及平時的課堂表現及出勤率等進行綜合考核。由于藝術類課程的特殊性,使得我們無法以同一個標準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考核衡量,因此,課程的考核應采取更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實用性的考核方式進行課程考核,考核理念也應由重理論知識轉向理論知識、技能水平和能力素養并重。

(一)課程考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

視覺傳達設計課程一般以教師講授、學生完成設計作業的形式進行,教師主要通過學生設計作業的完成度和質量表現來進行課程考核。在這樣的考核過程中,教師往往較多地關注于學生作業的完成度、設計的形式美法則、最終的視覺呈現等,卻忽視了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理論知識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打下基礎,重視技能、應用并不意味著放棄理論的學習,理論知識的掌握可以加強學生對藝術設計理論和基礎理論的概念、定義及應用更深入的理解[3]。因此,視覺傳達設計課程考核應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在對學生作品質量及完成過程進行評定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撰寫設計感受等形式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學生通過對課程過程及內容的反思,能夠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設計的深度思考。

(二)課程考核應注意管理與教育并重,加強過程管理考核

視覺傳達設計課程考核,除關注對學生學科知識與設計技能技術等的提升以外,還應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得失,以此作為依據來對教學過程和內容等做進一步的改進,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課程考核需考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就考核方式而言,需在考核中加入過程考核、形成性考核,改變過去一次考核定結果的終結性考核方式。過程考核模式的運用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明確知識的轉化效率及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達到因材施教。視覺傳達設計的課程作業一般經歷“問題—調研—思考—設計”等過程,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加強過程考核,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學生知識能力的轉化情況,及時優化教學方法以有利于學生從中知道自身的學習效果,優化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有效性。此外,引入過程考核,能更好地監督學生的作業過程,從而保證學生作業的質量。

(三)在課程考核中,應注意將學生的能力、素養列為考核內容

將學生能力、素養列入課程考核內容,是教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市場人才需求的理性選擇。追求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方式已明顯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傳統的以知識記憶為主的考核模式明顯與當下人才市場對集知識、能力、素養于一身的綜合性人才需求相背離?,F代教學過程應將培養能力與綜合素養列入考核內容,在注重理論知識考核的同時加強能力與綜合素質的考核,以滿足相關工作崗位對人才的要求[4]。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考核中可加入作業演講匯報等環節。課程作業的匯報能夠全方位地展示學生的綜合素養,如表達能力、演講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和方案展示等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視覺傳達設計實踐課程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是知識型學生向能力型學生轉化的重要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對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迅速做出反應,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案。以教學效果和質量為目標,在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過程中,加強其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以人為本”靈活運用多種考核方式和手段,將知識轉化率作為課程考核的一個方面,為社會輸送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型人才,同時,對學生的就業、擇業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賑轅,許甲子.“互聯網+”語境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時代定位[J].大眾文藝,2019(8):65-66.

[2]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5-10.

[3]劉永福.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課程考核模式改革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2007(11):112-113.

[4]羅三桂,劉莉莉.我國高校課程考核改革趨勢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4(12):71-74.

作者單位:

原麗花,西南科技大學。

蔣夢菲,四川旅游學院。

猜你喜歡
教學成果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
注重教學成果轉化,拓展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入”的實效性
數字化境遇中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新探索
基于大類招生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多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新性分析
服裝 CAD一體化教學課題論述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