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財務風險形成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研究

2020-10-21 04:53張紅梅
財經界·上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風險意識

張紅梅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 外部因素? 風險意識

在經濟與醫療事業飛速發展下,醫院的生存環境開始發生變化,各類不確定因素增加很容易帶來財務風險,如若其未制定完善的應對機制,勢必會在突發事件中受到極大損失。對此,醫院財務管理者應樹立風險意識,積極完善內控體制,加強資金管控力度和效率,使內外因素均得到有效抵御,降低財務風險,為醫院謀取更多效益。

一、醫院財務風險主要成因

財務風險蘊含在經營發展中,在醫院體系中主要分為醫療經營、籌資與投資三種類型,此類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在探究其風險成因時可從內外兩個方向著手,具體如下:

(一)外部因素影響

首先,政策因素。在新醫改政策實施后,為了使醫院更好的適應政策要求,陸續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例如醫藥分開、醫療器械和藥品取消差價、降低醫療器械價格,以此減少醫療成本,優化新農合繳費模式,將以往按項目收費朝著按病種、預付方式轉變。在此背景下,醫院受到眾多穩定醫療費用的政策影響,對財務產生較大沖擊,由此產生了極大的財務風險。

其次,政府干預。以公立醫院為例,在其經營管理中一些重大決策需要請示政府相關部門,而非院領導自行做主,這將導致醫院管理受干預和制約,政府一般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很少能站在醫院的立場考慮。

最后,撥款力度有限。當前,由于財政部門忽視對醫院的撥款與扶持,導致醫療資源十分有限,資金缺口難以有效補充,為醫院財務工作帶來極大風險。一般情況下,政府財政部門根據醫院退休人員、政策虧損等進行補助,對醫院擴建、器械才買等方面給予扶持。但是,因補助范圍較小,且金額較少,醫院很容易出現資不抵債現象,進而產生財務風險。

(二)內部因素影響

第一,財務風險意識淡薄。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伴隨著財務活動而生。在以往的醫院經營中,大部分經費均由國家包辦,財務人員對風險的認識較少,警惕性與敏感度較低,加上自身素質與技能不高,逐漸無法跟上改革步伐。如若財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滯后于現實需求,且風險意識淡薄,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現人為失誤,導致會計信息不真實,進而影響領導的科學決策。

第二,內控設計缺陷??茖W完善的內控體系有助于規避風險,如若醫院內控設計存在漏洞,勢必會阻礙財務工作的高效開展,降低資金利用率,危機資金安全。部分醫院沒有深刻認識到內控意義與價值,內控系統不完善;部分醫院雖然具有一定的認識,但在內控制度建立時沒有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起來,導致制度缺陷產生,引發財務風險。

第三,資金管控不足。醫療資金管理是在資金收取、繳付規劃基礎上展開的,是針對醫院與相關部門資金收支情況進行管控、考評的活動,如若醫院在資金應用方面出現披露,并遠遠超過規劃的話,便會引發財務風險。此外,資金缺乏有效監管,庫房資源占用較多、回籠時間過長等,均會影響資金流動速率,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資金鏈斷裂,進而加大財務風險。

二、醫院財務風險的有效應對措施

在醫院經營發展中,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不可預見的現象。為了降低風險發生概率,財務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內外部因素的防范工作,樹立風險意識,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使資金管控得以強化,維護醫院的經濟效益。

(一)改善生存環境,抵御外部風險

一方面,關注國家政策方向。對于醫院管理者來說,應深刻而清楚的認識到國家政策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并時刻關注相關方面的動向,對政策變動方向進行預測,并提前做好防護工作,使醫院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有效抵御外部風險。在新醫改背景下,政府人員也要不斷落實醫改各項工作,注重政策變動的合理性,使各方主體的利益得以平衡,最大限度的降低財務風險概率;管理者應結合財務管理現狀,摸索外部環境與資金目標間的關系,適時調整現有財務政策,確保醫院充分適應復雜的外部環境,并建立動態應變系統,可對宏觀理財環境進行實時監控。

另一方面,促進資源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十分有限,但采取何種配置方式能夠達到最佳效果需要醫院深究。首先,政府部門應按照相關標準對資源統一規劃,按照區內人口量、地理位置等因素,使醫院布局、物資量、設備量、資金補助等能夠相匹配,對各項環節嚴格把控,盡可能的做到物盡其用,杜絕浪費。此外,還應拓寬投資渠道,除國家和政府在多個方面給予的政策優惠與補助之外,還可通過民間融資等方式,努力吸取來自個人、組織或企業的捐贈。對于規模較大、口碑良好的醫院還可借助自身影響力為商家打廣告的方式獲取報酬,以此增加醫院效益,擴大現金流量,降低和規避財務風險。

(二)樹立風險意識,提高業務技能

在醫院中,不但財務人員應樹立風險意識,全體員工都應重視風險預防和控制工作,尤其是管理人員,更應起到榜樣示范作用,能夠正視、預測和有效規避風險,提前制定風險應急措施,引導廣大員工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業務技能。在醫改制度落實之下,財務部門也在悄然改變,醫院應定期面向會計人員開展相應的技能與職業素養培訓活動,使其能夠樹立法律意識,嚴格按照規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財務工作,并重視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教育,使其具備公平正義、愛崗奉獻的優良品質,避免財務腐敗等現象發生。此外,當前財務人員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賬房先生”,而是要具備專業技能,在財務管理、會計核算、風險抵御等方面融會貫通。為了避免財務工作者徇私舞弊、監守自盜,還應采取定期輪崗、不相容職務分離、授權管理等方式,營造出健康良好的財務工作環境。

(三)完善內控體制,加強資金管控

1、健全內控制度

只有對醫院財務風險進行良好管控,才可促進其健康運營。對此,應建立和完善內控體制,使其具備科學高效特點,在此基礎上打造投資解析、論述與報告批準體制,使財務制定更加精準合理,有效預防財務風險產生。此外,還應實施問責制度,催繳應收賬款,針對資產流失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度,確保醫院資產安全;還應建立會計制度,確保會計信息可靠性,使其能夠充分應對多變的財務環境,提高醫院整體工作水平,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在會計人員配置時,應根據現實需求,使財務報表制度得以完善,將會計監督職能得以充分發揮,提高自身風險規避能力。

2、強化資金管控

資金的暢通流轉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財務管理效率提高離不開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可加快資金流轉速度,確保其始終良性循環,減少庫存資金占用率,預防呆賬、壞賬的產生。同時,還應深入分析資金結構,重視信息反饋工作,定期清除未收賬款,強化支付技能,使資金結構得以優化,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并有效消除。

3、建立風險評估系統

財務管理應注重事前防控,建立科學全面的風險評估系統。為了有效預防財務風險產生,醫院應結合現行行業準則與財務制度,根據醫院自身特點,選取可提高經濟效益、降低負債風險、真實體現經營現狀與潛能的預警數據,構建完善的數據庫,設置各項數據的臨界值。在預警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核算和剖析,針對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動態跟蹤,始終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重大風險發生前,應事先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此避免風險發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醫院財務工作中,財務風險問題具有客觀性、不可預見性特點,要求管理者從多個方面出發分析風險成因,并引導員工樹立風險意識、完善內控制度、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加強人員培訓等,使財務風險始終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增強自身對內外部風險的抵御能力,使資金管控得以強化,維護醫院的經濟效益,推動其健康可持續運轉。

參考文獻

[1]陶瑞波,劉加玲.淺議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與應對策略[J].衛生經濟研究,2019(11):51-52.

[2]史燕芳.淺析醫院財務風險成因及應對措施[J].財經界,2019,000(020):105.

[3]潘婕.醫院財務風險成因分析及控制路徑研究[J].納稅,2018,000(017):P.42-42.

猜你喜歡
風險意識
增強風險意識 提升監管能力 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全面提高災害防控和安全生產水平
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工商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