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沒有靈魂的事寫到沒有靈魂的人身上

2020-10-21 09:25寧宗一
青春 2020年10期
關鍵詞:丘克金瓶梅卡爾

寧宗一

三十多年來,我對《金瓶梅》研究多有關注?!督鹌棵贰繁晃勖珔柡?,不能認為有那一萬九千多字這書就怎么樣,即使刪減了一萬九千多字的性描寫,《金瓶梅》也不失為一部巨著。今天,面對已經步入輝煌的“金學”,我不能不反思自己對“金學”建構中存在的諸多誤讀和在闡釋上出現的偏差。我一直想通過小說美學這一視角去審視《金瓶梅》,并打破世俗偏見,與同道一起提升《金》書在中國小說史和世界小說史上的地位,還其偉大小說的尊嚴。但是我在很多論著中恰恰出現了“悖論”,落入傳統觀念的陷阱。

我逐漸靠近蘭陵笑笑生的內心生活,才能比較準確地看到站在我們面前的這位小說巨擘,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藝匠,他是真正有生活的人,能準確地把握到人性的變異。正如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所說:“人性并不是永遠前進的,它是有進有退的?!比说膹碗s多變提供給小說家探索人性“密碼”的可能,也給我們提供了研究《金》書的廣闊空間。

過去對《金》書的闡釋其實是先驗性的,正是“審丑”的理念,讓我錯過了認知人性的復雜性。作為一個研究小說史的學人,我缺乏的是對人、對作家的“愛之不增其美,憎之不益其惡”,審視小說與小說中的人物時,犯了絕對化、先驗性的毛病。進一步說,我犯了方法論上的錯誤,沒有跳出“原則”和模式的框架去審視《金》書中的人物。其實,文本比原則重要,小說文本提供了小說研究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小說研究最科學、最重要的標準。今后我要吸取這一教訓,切不可在《金》書研究上再重復犯“從原則出發”的僵化與教條的毛病。實際上,《金瓶梅》致力表現的正是人性的復雜。沒有人之初性本善,也沒有人之初性本惡。正像莎士比亞說的:“人,畢竟是用塵土做出來的,所以他會老、他會死,容易生病,而且會產生邪念,會做壞事?!边@就是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對《金瓶梅》的研究,我佩服聶紺弩先生。他說蘭陵笑笑生之所以偉大,就在于講分寸,他是“把沒有靈魂的事寫到沒有靈魂的人身上”。1938年賽珍珠獲諾貝爾文學獎,在發表講話時談到對中國小說的看法,她認為中國的通俗小說家從不為名而困擾,從不在乎自己的署名,只要讀者看著高興就滿足了。這恰恰是從不依附于他人的中國小說家的尊嚴,蘭陵笑笑生正是這樣有尊嚴的小說家。

我研究《金瓶梅》的契機很偶然。1983年大連組織了一次明清小說研討會,我以《〈金瓶梅〉萌發的小說新觀念及以后之衍化》為題,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表述了我對《金瓶梅》的基本評估。我寫這篇文章的內驅力實際上是幾十年前那張曾令我心慌腿軟的大字報,以及那以后圍繞《金瓶梅》風風雨雨的日子,所以我在為《金瓶梅》辯護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過去的理念和認知而辯護。我剛發完言,身后坐著的章培恒先生就小聲對我說:“請你盡快在你校學報發表,我正在編高校學報中有關《金瓶梅》的研究論文,你的文章一定要收到論文集中去!”沒想到遇到點事,直到半年后這文章才發表。令我感動萬分的是,章培恒先生來電話說:“就等你這篇文章呢!”這本書出版后,我看到了我的文章緊跟在章培恒先生大作之后,排名“第二”。今天回想,如果沒有章先生的敦促與提攜,我大概不會邁向“金學”研究圈。

《怪誕故事集》

【波蘭】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著

李怡楠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0年5月,定價:45.00元

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最新的小說集《怪誕故事集》,該作是托卡爾丘克作品系列(共九部)其中的第一部。

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更廣泛地為讀者熟知,始于2019年她被授予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她也由此成為歷史上第15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托卡爾丘克生于1962年,畢業于華沙大學心理學系,1989年憑借詩集《鏡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壇。

托卡爾丘克善于在作品中通過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來觀照波蘭的歷史與人類生活。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理由為:“她的敘事富于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現了一種跨越邊界的生命形式?!薄豆终Q故事集》正是對這一授獎理由的最好詮釋,全書由十個圍繞“怪誕”這一核心主題展開的故事組成。閱讀這十個故事,宛如打開了托卡爾丘克奇異的文學罐頭,時而逡巡于三百多年前的波蘭,時而漫游于當代生活中的都市,又或是在充滿科幻色彩的“變形中心”或“愛工家庭”(《拜訪》)。小說的時間跨度、空間跨度,以及在現實和虛構之間的多維度穿梭,無不呈現了托卡爾丘克非凡的文學視野。一如托卡爾丘克在領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所說:“世界的淺吟低唱被城市的喧囂、計算機的雜音、凌空而過的飛機的轟鳴,以及信息海洋中那令人厭煩的白色紙片給取代了?!?/p>

譯者李怡楠為《怪誕故事集》的出版撰寫序言《怪誕中的溫情關懷,碎片中的宏大想象》,不僅梳理了托卡爾丘克的創作歷程、作品特色,也從譯者和研究者的角度呈現了她對這十個故事的解讀:“托卡爾丘克非常準確地捕捉到了當今時代的特征:過往權威勢衰,亂象叢生,新現象的數量和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在這樣一個匆忙的世界之中,個體的寂寞,怪誕又異常真實?!?h3>《晚熟的人》

莫言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0年8月,定價:59.00元

莫言講故事向來愛用第一人稱“我”,《晚熟的人》延續了這一習慣。不同的是,這12個故事中的“我”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當下的年齡和身份,莫言將自己寫進了故事里,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描述了獲得“諾獎”后的生活。讀者隨著小說里的這位“莫言”,獲獎后回到高密東北鄉,發現家鄉一夕之間成了旅游勝地,紅高粱影視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窩”和“縣衙門”突然涌現,“還有我家那五間搖搖欲倒的破房子,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掛上了牌子,成了景點”。每天都有人來參觀,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甚至還有不遠萬里前來的外國人。

莫言獲獎后的經歷真的像小說中寫的那樣,火了、忙了,不僅自己火、自己忙,還帶著老家高密東北鄉也忙了起來。讀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書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于是莫言講的故事中的人和事,看上去也有點像是真人真事。亦真亦假,打破現實與虛構的邊界,這正是莫言想要的藝術效果。對于這一別出心裁的安排,莫言解釋說:“小說中的莫言,實際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孫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執行著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自己做出什么決定,我在觀察著、記錄著這個莫言與人物交往的過程?!毙≌f中的“莫言”更像一個故事的尋訪者和記錄者,偶然路過人生百態,對爭執不予置喙,對善惡不妄定論,始終冷靜,始終淡然。作者的價值觀始終深藏在文字背后,這些故事也因為“莫言”的介入更接地氣,更加精彩。

《你和我》

萬方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0年6月,定價:68.00元

這是一部可與《我們仨》相媲美的長篇非虛構作品,一部真誠之書。曹禺之女萬方,穿行在歲月之間,經過十年糾結,決心正視母親曾經是第三者的身份,以毫無保留的姿態講述父親母親的過往。這里有民國閨秀的愛情,曹禺與巴金一生的友誼,家書里的父女深情。背后是兩個顯赫家族的百年際遇和20世紀眾多知識分子的風流聚散。寫作中,女兒試圖尋找真相,回答母親意外身亡和父親“江郎才盡”的猜測,最終接受了母親的嗜藥和父親性格的弱點,以及更內在的時代創傷。這原本是一部獻給母親的書,卻無法回避父親的巨大光環,母親和書中其他女性的命運一樣,是更需要被看見的群像。這是一部直面真實的回憶錄,作者對父母人生的追問和記錄,是對真相的好奇,也是對理解的渴望——理解不完美的父母,同時原諒那個年輕無知的自己。書中大量情書和老照片首次公開,整體采取等待開啟的家庭檔案和家庭相冊結合的概念設計,為讀者提供一種浸入式閱讀感受。

萬方是低調內斂的人,但一件事一旦決定做了,她就會全情投入。萬方說:“我沒有計劃,只要有感覺就往下寫,一切服從感覺?!彼婚_始就是打開的心態,沒打算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她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曹禺,所以她不光寫他的才情、誠摯和深情,也寫他的怯懦膽小,寫他幾次婚姻與女性的關系。這樣她筆下的曹禺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曹禺,是不世出的藝術大師,同時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5》

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 編

王宏圖 等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0年5月,定價:55.00元

《巴黎評論》(Paris Review)是世界著名的文學雜志之一,“作家訪談”則是其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欄目。自1953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作家的長篇訪談,最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400篇以上,囊括了20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范。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跨年,且并非為配合作家某本新書的出版而作,因此毫無商業宣傳氣息。作家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困惑的時刻、文壇秘辛……內容妙趣橫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加之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即成為傳奇,足可謂“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我的喬治亞》

西西 著

譯林出版社

2020年7月,定價:58.00元

《我的喬治亞》是西西將紀實與虛構巧妙編織的一部別具一格的長篇小說,歷史的重新想象,優雅地飄在英國喬治亞時代的天空。

小說以作家西西親手搭建的一座18世紀英國喬治亞時代的“娃娃屋”為線索,探索彼時英國的建筑、家具、擺設,展現那時的人物會話、家居日常,并擴及當年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同時將自己的日常生活交織其間。

建筑微型屋,并不是為了消極地打發時間,而是在游戲中發現自我、認識家園、重建“我城”的社群記憶。西西以她創新的藝術布局和敘述,在分享她的豐富知識、靈慧巧思和生活樂趣的過程中,讓往昔回魂翻新。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7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著作極豐,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三十多種,形式與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這部作品的寫作,作者經歷了“從右手寫到左手”的過程。因為右手治病的后遺癥,逐漸不靈,有一天,忽然不再聽使喚了,只好擱下來。草稿好歹寫了大半,只差補綴和串聯。補綴和串聯,就像電影后期的剪接,至關重要。但她樂觀地想,只能如此,大半生需要由右手承擔的大部分工作,其實也差不多了?!段业膯讨蝸啞菲渲屑s四分之一曾在《印刻文學生活志》上發表。

猜你喜歡
丘克金瓶梅卡爾
《金瓶梅》里的水產:餐桌上的游龍戲鳳(下)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我
從“影寫法”看《紅樓夢》對《金瓶梅》的繼承與超越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明清小說從欲到情的動態演變*——從《金瓶梅》到《紅樓夢》
“熊”視眈眈
你好,親愛的卡爾
簡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時代特征
我是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