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蒼山民歌《繡荷包》表演調查報告

2020-10-21 10:21龐曉夢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摘要:《繡荷包》這一首傳統民歌小調,它的發展源遠流長。其中,屬山東蒼山的《繡荷包》最具代表性。其一,蒼山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該地《繡荷包》具有原汁原味的魅力;其二,在歷史、文化背景的影響下,該地的《繡荷包》傳達出的感情更為細膩;其三,蒼山民歌吸收了柳琴戲的成分,二者相互融合?;谏鲜鲈?,蒼山民歌《繡荷包》在曲調、歌詞與唱腔的使用上形成了自身所獨有的地方特色。

關鍵詞:蒼山民歌;《繡荷包》;表演者簡介;觀看演出;藝術特征分析

前言:目前我國各地都流傳著不同風格的同名小調《繡荷包》,尤其山東地區的占有比重極其大。而在山東眾多地區的《繡荷包》中,尤屬蒼山地區的《繡荷包》更別具特色。蒼山民歌的情歌大多表現細膩,情緒委婉,音樂秀麗。此次,筆者通過觀看趙桂秋老師的表演以及面對面采訪等模式來對《繡荷包》這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調查,現調查報告的整理資料如下。

一、表演者簡介

趙桂秋:女,1955年11月2日出生,漢族。中國民革黨員,高級講師,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沂蒙花鼓調系列民歌》代表性傳承人,省文化藝術科學首批科研專家。大學本科學歷,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音樂系(民樂專業)和山東師范大學音樂系(聲樂專業),在山東省臨沂藝術學校音樂科、藝術研究室任教三十多年。在全國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發表的創作歌曲近百首,其中有《沂蒙組歌》等沂蒙系列歌曲三十余首,已在國家級核心刊物《廣播歌選》、《音樂生活》、《音樂生活報》上發表。曾獲國家級詞曲金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歌曲獎和省級創作歌曲獎等多個獎項,多次獲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獎。已在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民間音樂科研論文二十余篇計十余萬字,現在是沂蒙民間音樂的權威發言人。

二、《繡荷包》演出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上午九點,筆者來到趙桂秋老師的家中,來觀看由她新創編的《繡荷包》的演出表演。趙桂秋老師在表演開始前,首先就蒼山民歌整體的音樂風格進行了闡述,她用“花哨”這兩個簡潔的字眼來形容蒼山民歌的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讓筆者一目了然?!独C荷包》中小襯句的運用不僅使重復句富有變化,避免了呆板與單調。而且還加強了結束句的語氣。這種鋪墊式的襯句在山東民歌中較為常見。

在詳細講解了蒼山民歌以及代表作品《繡荷包》的有關知識后,趙桂秋老師便開始了她的表演,這次她演唱的是她自己在原版《繡荷包》基礎上進行內容擴展,新創編的《繡荷包》。筆者在了解過歌譜的基礎上,在感受這場表演的過程中,讓自己清醒的處于局外人的身份,以客觀冷靜的角度來欣賞這場表演。首先,從歌詞上來看,這首《繡荷包》充滿了豐富的借物達意的優美意境,語言質樸、形象。這與山東人樸實、坦誠的性格是一脈相承的。歌詞將濃厚的感情寓于物品(荷包)中,真誠地歌頌了純真美好的愛情。其次,老師憑借她厚實的唱功底子,用最原生態的唱法,鮮明形象的神情刻畫出了一位年輕的姑娘為自己的心上人繡織隨身佩戴的荷包,借以此來向對方表達深藏在心里的思念與愛慕之情。正是蒼山民歌這種樸實無華的歌詞和唱腔以及獨特、原汁原味的氣息,才最扣人心弦!

在觀看完趙桂秋老師的表演后,一方面被這種樸實無華的唱腔和感情所深深震撼,另一方面本著胡德提出的“雙重音樂能力”,筆者認為自己在了解了《繡荷包》這首音樂作品的

基礎上,如果再能夠完整細致地演唱出這首作品,才能夠更好的理解這首歌曲,從而更加深入的體會與感受蒼山民歌的風格色彩。于是,筆者提出向老師學習這首《繡荷包》的演唱請求。趙桂秋老師在聽到筆者的請求后,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接著便開始了熱情的教學當中。因為聽眾對于音樂的反應是音樂家行為的一個重要表現方面,從布萊金對非洲文達社會的聽眾行為做過的描述可知,不同性別、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人對類似的音樂都可能有著類似的反應。因此,社會聽眾對音樂的反應因當時他們在其中擔任角色的代入感的差別而有所不同,這也包含了象征性符號行為和美學的問題。

教學過后,筆者向趙桂秋老師采訪了她創作這首新編《繡荷包》的過程。趙桂秋老師說道,在1991年的時候,山東省在濟南舉辦了全省大學生藝術節的技能比賽,一名老師找到趙桂秋老師請她給自己的三個聲樂學生寫一首音樂創作作品去參賽,于是趙桂秋老師根據這三個學生的特點,就編了三重唱《繡荷包》,這首作品還榮獲了獎項。

三、《繡荷包》藝術特征分析

山東蒼山民歌《繡荷包》是一首地道的山東魯南地區本土風格的歌曲,趙桂秋老師在蒼山原有《繡荷包》的基礎上進行了歌詞內容及曲調的擴展。全曲由三個部分組成,總基調為徵調式。第一部分是抒情,由兩大段組成,用不同的事物來傳達出對應的情感,比如用星辰日月表示天長地久,用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等,目的主要是想向當代年輕人介紹繡荷包的用途,以及讓歌詞能明確傳達出年輕姑娘用繡織的荷包來向心愛之人表達深藏在心里的思念與愛慕之情。第二部分是歡快,趙桂秋老師特意點出這是沂蒙山的姑娘在給情郎繡荷包,以此作為點睛之筆來區分別地的《繡荷包》,這部分旋律采用活潑的小快板,來表達出歡快的思念之情,姑娘的俏皮之感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為宮調式,用激情舒展的情緒來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向往,結尾用小七度的大跳進來寄托情絲,充分展現出蒼山民歌花哨這一獨特風格魅力。

四、結語

蒼山民歌的傳承現在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老一輩的藝人相繼去世,年輕人不愿意去接觸這種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這就使得蒼山民歌的傳承停滯不前。在這樣緊張迫切的情況下,我們音樂工作者更有責任和義務肩負起蒼山民歌的傳承與發展,讓這一珍貴的民族音樂文化能得以綿延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方.含思婉轉的蒼山《繡荷包》[J].北方音樂,2007,11:090.

[2] 楊東.民歌《繡荷包》探源[J].海,2006,4:093.

[3] 曹芳芳.論民間小調《繡荷包》的傳統藝術風格及其審美觀[J].

[4] 項多.對民歌《繡荷包》的民間流傳及樂曲變體的探討——以山東《繡荷包》為例[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4):105-107.

[5]? 邱愛金. 略談山東蒼山民歌《繡荷包》[J]. 音樂天地, 2012 (12): 60-61.

作者簡介:

龐曉夢,女,漢族,山東省,1995年9月10日,碩士,學生,民族音樂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