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價值分析

2020-10-21 10:21胡衛軍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東北特征

摘要:民俗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發展和傳承而來的。東北民俗作為我國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文化、多民族的特征,集中體現在服飾、節日、飲食、信仰、娛樂等方面。東北民俗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可挖掘和開放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也能夠為區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認同,具有強大的精神價值。本文主要是在闡釋東北民俗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東北民俗文化的特征,然后從三個方面對其價值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東北;民俗文化;特征;價值

東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這是有少數民族聚居,東北人有著豪爽的性格,也就造就了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東北民俗文化的形成,與其多民族、地域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的服飾、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生活形成了東北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和鮮明性。

一、東北民俗文化的內涵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也可以稱之為民間文化,指的是一個社會群體或者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世代相傳的習俗、風尚的總和。民俗具有多文化、多民族的特征,集中體現在服飾、節日、飲食、信仰、娛樂等方面。通常情況下,我們把民俗分為三個大類、八個小類。物質生活民俗,主要包括工商業民俗、生產民俗和生活民俗;社會生活民俗,主要包括節日民俗、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民俗;精神生活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觀念和游藝民俗。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于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二)東北民俗文化的內容

東北民俗作為我國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文化、多民族的特征,集中體現在服飾、節日、飲食、信仰、娛樂等方面,內容和形式非常豐富。東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東北民俗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可挖掘和開放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也能夠為區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認同。詳細來看,東北民俗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東北服飾文化。東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其受到多民族的影響,服飾色彩非常的鮮艷和豐富,一方面體現了東北地區民眾的豪放和熱情,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信仰。

第二,東北冬捕文化。在東北,漁獵是這一地區獨特的文化,已經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了。冬捕活動吸引了附近的村民和八方游客,大家不僅可以近距離的了解冬捕的技藝,還能感受到冬捕帶來的快樂,了解神秘的漁獵文化。例如,東北冬捕的祭祀儀式上,盛裝的蒙古族姑娘為漁工們獻上奶干。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 “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后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并誦經。

第三,東北二人轉文化。東北特有的民俗文化,它產生于田間地頭,扎根于東北黑土地上三百多年的藝術表演形式,一男一女,一把扇,一個手絹,衣著鮮艷,邊走邊唱邊舞,一段段民間故事就這樣被二人轉演員們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四,東北胡子文化。從闖關東開始,東北地區就出現了特有的胡子文化。胡子和土匪不一樣。胡子更接近一種地方自保的民團組織。出現胡子文化是因為當時東北處于無政府狀態,東北人被迫進行自我管理。

第五,東北飲食文化。凍梨飲食民俗。在東北凍梨還是解酒的佳品,凍梨一般是選用秋梨放在紙箱子或者絲袋子里面封好,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存放或是埋在外面的雪地里。酸菜飲食民俗。以前東北人不是不吃鮮菜,是吃不上鮮菜。冬天,人們為了備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蘿卜外,家家都漬酸菜。

二、東北民俗文化的鮮明特征

東北民俗文化是本地區的勞動人民在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體現了東北地區人民的精神品質和審美觀念,具有非常顯著的特征。

(一)集體性

任何一種民俗無疑是一種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隨著人類群體的產生而產生的。沒有人類群體就沒有民俗文化,因而,民俗文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民俗的集體性可理解為:首先,任何一種民俗,都產生于特定的群體,如某個特定地域或某個民族。其次,一種民俗一旦形成,就會成為集體的行為習慣,流傳于一代又一代的集體中。再次,在流傳中由集體不斷補充、加工、完善。也就是說,民俗文化不是個人行為,一個人創造或倡導的一種民俗形式,沒有公眾的認可或積極推行,它決不會長久地延續下去,即使勉強地生存下來,也不會有其廣泛性。

(二)地域性

對于民俗的特征而言,地域性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正是由于不同地區的地域特征,才造就了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別。東北地處中國的東北部,這是有少數民族聚居,東北人有著豪爽的性格,也就造就了形式多樣的地域性特征。東北地處東北部,氣候寒冷,夏冬兩季溫差大,冬天異常寒冷,這就造成了東北民俗文化特殊的地域性,例如:漁獵方面的冬捕文化,酸菜為代表飲食文化,大棉襖為代表的服飾文化以及二人裝、小品等為代表的文化生活。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東北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同時,東北地區少數民族聚集,這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例如,朝鮮族的冷面、拌菜,滿族的發糕,鄂倫春族喜歡吃肉類食品。

(三)繼承性

某一民俗事象產生后,為人們所承襲,具有相當的穩固性,許多民俗事象不因改朝換代或社會變革而立即中止; 民俗是習得知識,需要在一代一代中傳遞,具有時間傳衍的連續性,民俗是時間的連續體。此即民俗的傳承性。對于東北地區民俗文化而言,這種繼承性體現的非常明顯。東北民俗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文化內容都保存下來了。例如,在東北的農村,還存在燒火炕的取暖方式;在現在社會,酸菜依舊非常受歡迎;在服飾文化方面,現在東北滿族結婚的時候,還穿著旗袍,等等,這些都體現了東北民俗文化的傳承性。同時,很多東北的民歌大多都是勞動人民即興創作的,在口口相傳之下,能夠留到至今的都是精華,進一步豐富了東北地區民俗文化的范疇。

(四)象征性

所謂的象征性,指的就是東北民俗文化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相關聯,是對某一現象或者人物的真實反映。為民俗活動一部分的民俗空間需要通過種種包蘊特定意義的符號“布置”起來。比如漢族婚俗,雖然不同地域有所差異,但洞房的布置則大致相同。漢民族的洞房布置,給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一色的新家具,嶄新的大紅被褥之外,還有一些表面上看來似乎與婚姻無關的東西,諸如花生、大棗、核桃等,它是人們多子多孫、早生貴子觀念的表達,在深層次上反映了以傳宗接代為宗的婚姻觀。又如,桃子象征著長壽,石榴象征著多子多福,鴛鴦象征著愛情。

三、東北民俗文化的價值分析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體性,說到底,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復演示,不斷實行,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對于東北民俗文化而言,其作為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東北地區人民形成了強大的精神支持。

(一)為區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民俗是一個地方區域內長期人文積淀的一種客觀反映,它是一個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傳承,所以傳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續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種文化信仰。具有包容性和創新性的東北民俗文化,其對東北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首先,展現了東北地區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狀態。東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這是有少數民族聚居,東北人有著豪爽的性格,體現了堅韌不拔的性格。其次,為地區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先民的創新精神和包容精神,是東北區域社會值得珍視的傳統,是我們從民俗文化中所要尋找的東西,是東北社會轉型能夠持續運轉下的精神支撐。

(二)為社會發展提供凝聚和規范功能

民俗文化對社會具有一種整合、凝聚與規范功能,可以是社會有效排除干擾,保護文化特色,產生重要的社會控制作用。據有關民俗專家調查,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方,村民們能和睦相處,就是因為有村民們仍默認和遵守的習慣法、道德規范和民間信仰,這些都能夠規范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對小至村寨、大至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的加強,起著積極的整合與促進作用。 一些優良的民俗事象和民俗傳統,尤其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禮俗和道德規范,對群體、乃至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整合和促進的作用。

(三)有利于更好的推進文化自信

中國的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主要體現到民族的精神,也是最全面的體現,而現在很多民俗文化也是受到了國家的保護,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不能夠把民俗文化消失掉,這些都是類發展進程中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世界上任何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世界上任何民族, 如果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沒有任何特色,如果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沒有任何特色,就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時也在國際政治中失去影響力。加強傳統文化保護有助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凝聚了全國各族人民文化發展歷程中最珍貴、最具特色文化精髓,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必將助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通過對東北地區民俗文化的研究,能夠更好的對東北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而能夠更好的推進文化自信,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礎。

四、結論

東北民俗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可挖掘和開放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也能夠為區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認同,具有強大的精神價值。要加大東北民俗文化宣傳力度,結合多種活動形式,,將東北民俗文化充分展現出來,強化對東北民俗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進而更好的把握其重要的內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超.東北民俗文化的特征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7(10)

[2]趙德山.東北民歌與東北民俗文化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12(04)

[3]趙慶華.東北地區動漫產業發展現狀及推進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4]杜聰賢.基于旅游凝視理論的民俗文化變遷研究[J].經濟視角(中旬). 2011(08)

[5]張冰.甘肅民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SWOT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09(02)

[6]謝科.民俗旅游開發芻議[J].? ?經濟師. 2005(01)

[7]王文彬.基于目的論的滿族民俗文化詞匯英譯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4)

[8]安文婧,侯榮英.目的論視角下的廣西侗族民俗文化翻譯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6)

[9]苗淼,范通英.《京華煙云》中的民俗文化傳輸分析——基于目的論的視角[J].長城.2013(06)

[10]關紀新.中華全民抗戰期間的東北籍滿族作家——關于舒群、李輝英、馬加、關沫南等[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11]張福貴.經典文學史的書寫與文學史觀的反思——以嚴家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為中心[J].? ?文藝研究. 2012(08)

[12]董琦.東北二人轉的源起及其民俗文化探究[J].沈陽干部學刊. 2014(05)

[13]李輝.試論東北民俗文化的當代傳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14]周惠泉.東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重要價值[J].社會科學戰線. 2009(03)

[15] 朱桂鳳.東北地區滿族民俗旅游開發淺析[J].滿語研究. 2008(01)

基金項目:第11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多維網絡屬性下基于貝葉斯模型的東北傳統民間工藝研究”(2018T110242);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林省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研究”(2017B141);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種子基金項目“基于網絡爬蟲和數據挖掘技術的東北傳統民間手工藝術研究”(2019ZZ008)。

作者簡介:

胡衛軍(1978—),男,吉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與薩滿教造物藝術。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東北特征
Make ’Em Laugh
提高民俗文化意識,延續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抓特征解方程組
大東北的春節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淺議河北民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