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擬劇論”視角探析娛樂圈的表演行為

2020-10-21 20:30董潔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摘 要:在娛樂圈中,明星為了突出自己的特點,提高自我辨識度,獲取商業利益,往往熱衷于構建“人設”,正面的“人設”可以提升明星的商業價值,正確引導公眾,但是近幾年明星的“人設崩塌”事件層出不窮,負面“人設”不但缺失了引導作用,還干擾了社會秩序。本文試圖基于戈夫曼的擬劇論,通過情境定義、角色扮演、印象管理三個關鍵詞,淺析當代娛樂圈明星的“人設”構建及其表演行為。

關鍵詞:戈夫曼;娛樂圈;表演;人設

當前,“泛娛樂”愈演愈烈,尤其是眾多素人海選和明星訓練營大行其道,以井噴之勢充斥著電視和網絡。不管是大咖還是十八線都在鉚足勁表演狂歡,當然也不乏許多藝人的人設頻頻翻車。戈夫曼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書中提出的擬劇論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一、人設建立的理論基礎

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美國社會學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也是擬劇論的倡導者。他將戲劇思想引入社會學研究后形成擬劇理論,并在1959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書中得到了詳細的闡述。戈夫曼的興趣在于研究社會互動,注重分析人際互動時的狀況和細節,他的理論標志著符號互動論已經走上了對社會上更為微觀的具體細節進行研究的道路。戈夫曼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戲,因此提出了“戲劇理論”,又稱“擬劇論”,即社會和生活是一個大舞臺,作為這個大舞臺上的表演者的社會成員都十分關注自己如何在大量觀眾面前塑造一個相對成功的形象。本文主要通過三個關鍵詞“情境定義”、“角色扮演”、“印象管理”來進行分析。

二、情境定義

“情境定義”是互動論中位居首席的概念,從托馬斯提出情境定義到米德的人的自我互動和互相扮演他人角色的符號性互動的思想,再到布魯默對符號互動論是總結和發展,無一不揭示了其地位。我們通過語言、姿態、手勢等表現來使他人形成我們所希望的印象,這就是我們在為別人制造著情境定義。戈夫曼將這個過程稱作“印象管理”。

戈夫曼認為人們表演的區域有前臺和后臺之分。前臺是指特定表演的場所,包括表演舞臺設置和個人前臺。后臺則是為前臺表演做準備的、不想讓觀眾看到的地方。人們在前后臺的舉止是不一樣的。

(一)在舞臺上構建“人設”

所謂舞臺,就是指人們進行自我呈現的場所。本來藝人只是一個職業,生活和工作可以區分開,但是在粉絲經濟時代,藝人的公私界限逐漸模糊,也就導致了他們缺少私人空間。他們在銀幕上扮演影視劇中的角色,同樣在生活中也在扮演固定的角色。因此只要有人關注的地方就是他們的舞臺。

當前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給了藝人足夠的機會塑造形象,吃貨、老干部等“人設”層出不窮;藝人接機時,保鏢、粉絲都是舞臺設置的一部分,這些“設置”越豪華,藝人的地位越能被體現出來;社交平臺也是明星的舞臺,如小紅書分享和日常Vlog,都使得明星更貼近普羅大眾的生活,也使自己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二)在前臺維持“人設”

個人前臺包括禮貌和體面;具體來說禮貌是指言行舉止,體面是指穿著打扮,這些多見于藝人為博取更好的名聲和獲得粉絲好感,與粉絲進行的良好互動時表現的行為。

如果一個明星的“人設”是“學霸”,那么他便會在社交媒體上經常分享自己讀過的書及心得體會、觀影的感受等,如果“人設”是“賢妻”,則會在鏡頭前發一些愛家愛老公的日常,但也許事實并不是這樣。也就是說,不管真相如何,明星們都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與角色定位相符合,從而更好的維持人設。

(三)后臺曝光,人設崩塌

后臺既是化妝間也是卸妝間,回到后臺的人便不再像前臺一樣,而觀眾如果未經邀請便冒失闖入后臺,就會壞了表演的規矩,用戈夫曼的術語就叫使互動的情境定義崩塌。正是因為表演中最關鍵的秘密在后臺都可以看到,所以表演者要對后臺進行控制,以確保觀眾不會突然闖入。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眼花繚亂的真人秀節目,將明星們的私生活也曝光在公眾眼前,再加上各種直播方式的興起,讓明星更接地氣的同時,也更容易導致表演的破壞。比如翟天臨在直播中一句“知網是什么”的疑問,戳穿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學霸人設,隨后又被網友扒出學歷造假、論文抄襲等行為,“學霸”人設徹底崩塌。

三、角色表演

對于角色表演,米德僅僅是在想象中扮演他人,而戈夫曼將范疇擴大到了日常人際關系的范疇。戈夫曼設想了表演的兩個極端,在一個極端上,人們發現表演者可能完全為自己的行動所欺騙;當他的觀眾也如此相信他所外露的模樣時,那么只有社會學家或社交心境不佳者,才會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在另一個極端上,表演者也許根本不為自己的常規程序所欺騙。此時,沒有一個觀察者能站在比表演者更為有利的位置上去識破表演。

演員和觀眾在互動時,演員會利用前臺對觀眾提出要求,而觀眾也會對演員進行答復和提出他們的要求,這樣使表演得到修正從而符合社會和觀眾期望。這一過程循環往復,這時他的表演就會越來越傾向于迎合市場需求,雖然他本身并不與所期望的完全一致。剛出道的藝人選擇某種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例如蘇有朋就曾坦言,因為自己是乖乖虎,所以言行都要符合大家對自己的期待,但是當時自己正值青春期,腦子里總是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有很多冒險的事想去嘗試,可是“乖乖虎”這個人設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體驗。再比如,當一對夫妻在夫妻檔受到追捧,即使事實上不是很恩愛,但他們就會走夫妻恩愛的人設,以達到1+1>2的效果。

戈夫曼認為戲劇實現是在“表演”過程中,個體通過行為中的各式各樣的符號來傳達給觀眾的, 這些戲劇性的符號包含著表演者所要傳遞的內容。戈夫曼將表演活動分為誤導表演和神秘化表演。誤導的表演的目的是通過表演給人一種錯覺,如一個人很有錢但他裝的很窮。在娛樂圈,誤導表演尤其多,比如明明已經離婚卻還在秀恩愛,明明懷孕卻發微博劈叉,給人以誤導。神秘化表演提供了一種能在觀眾中引起敬畏和維持敬畏的方式,通過故意與別人保持一段距離,給人一種神秘的印象,使別人產生崇敬的心理。比如在娛樂圈,明星要維持良好的印象管理,就需要與觀眾保持一定的距離,盡量保持神秘感。

四、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就是在互動過程中人們如何管理他給予他人的印象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指表演者主動參與一種社會活動并通過多種手段來完成角色扮演, 以達到呈現完美形象塑造的目的。人們有意或無意地都在利用一些技巧以使別人產生一種自己希望他們產生的印象,并使這種印象恰到好處地為自己的目的服務。娛樂圈中的表情管理、體態管理等都屬于“印象管理”的技巧,但這并非是要存心騙人,而是為了能使互動維持下去。

在網絡社會中, 表演者會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來完善其所要塑造的角色形象。但事實上, 人們對表演者在網上所努力呈現的形象與其真實形象之間已分不清虛實, 大眾對表演者身份的認定界限已模糊。以微博中的眾明星為例, 明星運用印象管理在微博中通過視頻、文字、等動態來刻畫想要呈現的形象, 大眾在看了其微博中所呈現的內容也會自然而然地朝著其所引導的方向上去聯想, 但是一旦網絡中暴露出其它形象與其所樹立的形象不相符時, 人們對其所樹立的原先的印象管理也會相應崩塌。如當年微博爆出的文章出軌事件, 給“好男人”文章當頭一棒。因文章在網絡中樹立的是好爸爸、好丈夫的形象, 當他被爆出出軌, “渣男”、“沒良心”、等負面詞匯將其淹沒, 與其原本樹立的形象嚴重不符。這就是印象管理不當而導致了人設的崩塌。

表演劇班,簡稱“劇班”,表示任何一組在上演單一常規程序中協作配合的個體。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個劇班進行合作。當劇班表演正在進行中,任何劇班成員都有出于不恰當的舉動而泄露或破壞表演的能力。維持劇班成員忠實的關鍵其一在于防止表演者將其同情心轉向觀眾,其二就是在劇班內部造成高度的群內團結,同時引起觀眾的后臺意象。在藝人身邊的造型師、化妝師等都屬于劇班內部成員,一旦出現矛盾便會爆料出藝人在后臺的一些與前臺表演不符的行為,從而導致印象管理的失敗。

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中,為了快速的出名,有些藝人或娛樂公司故意使表演崩潰來博取眼球。比如每年都有為了出名的人,不惜在戛納等電影節出丑博眼球;抖音上以扮丑的方式增加熱度,甚至不斷挑戰尺度極限,為博眼球毫無顧忌;娛樂圈中也有為求關注而自爆緋聞甚至丑聞。

五、小結

娛樂圈中的明星,尤其是所謂的“偶像”,如果不專注于演繹優秀的作品,而過度投入精力到“人設”的構建中,那就只會離觀眾越來越遠。不管是身處前臺還是后臺,明星們及其團隊只有端正言行、認真做事才能被觀眾認可而不至于“人設”崩塌。而對于我們自己來說,每個人都在人生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也應該運用技巧管理形象,更好的演繹自己的角色。

作者簡介:

董潔(1995-09-),女,25歲,漢族,山西省長治市,山西師范大學社會學與法學學院社會學2019級碩士,研究方向:社會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