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譜寫人類歷史上戰勝貧困的偉大篇章

2020-10-21 06:37任書東
大東方 2020年2期
關鍵詞:攻堅精準習近平

任書東

貧困是人類誕生以來的一個沉重話題,是困擾人類發展進步的世界性難題。擺脫貧困、實現富裕是每個貧困者的最大愿望;減少貧困、消除貧困是吸引和推動人類發展進步的偉大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為中國大地最火熱、最響亮的詞匯,扶貧脫貧成為中國社會最緊鑼密鼓的旋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舉國上下最堅定的意志和行動。在習近平扶貧思想指引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要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必須更加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扶貧思想,準確理解把握其立場、觀點和方法,自覺運用習近平扶貧思想指導和推動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偉大實踐,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

一、深刻認識習近平扶貧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習近平扶貧思想產生的國際背景

一是減少貧困、消除貧困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貧困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延緩人類文明進程,引發或加劇社會矛盾、暴力犯罪、道德沖突和社會失序。消除貧困是人類世界共同的責任和使命,1945年聯合國自成立伊始,就把消除貧困寫進了《聯合國憲章》。2004年5月,世界銀行在中國上海舉行全球扶貧大會。會議通過了《上海減貧議程》,呼吁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以及國際機構要加大減貧工作力度,采取具體的減貧步驟,實施加快增長和減貧的政策與行動,確保2015年之前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的聯合國千年目標能全面實現。2010年9月,聯合國舉行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討論貧困、性別平等、健康和教育、可持續發展和加強伙伴關系等問題。2012年6月,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地球首腦會議20年后,世界各國領導人再次聚集在里約熱內盧參加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推動落實《21世紀議程》和《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執行計劃》,強調發展綠色經濟的首要目標就是消除貧困。

二是2030年消除全球貧困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愿景。2015年9月,聯合國舉行可持續發展峰會,一致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議程呼吁各國現在就采取行動,為今后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這些目標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民的需求,并強調不會落下任何一個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這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人類的共同愿景,也是世界各國領導人與各國人民之間達成的社會契約。它們既是一份造福人類和地球的行動清單,也是謀求取得成功的一幅藍圖。"其中首要目標是:消除貧困的共同愿景,展示了國際社會攜手消除貧困的決心和信心。

三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大國責任以及國際社會的期待。習近平站在增強全球治理話語權、樹立大國形象、履行大國責任的戰略高度,提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指出,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耙粠б宦贰苯ㄔO承載著我們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將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積極回應了國際社會的期待,體現了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大國責任擔當。

(二)習近平扶貧思想產生的國內背景

第一,戰略目標的要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擺脫貧困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是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和前提。要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首要的任務就是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第二,人民群眾的期盼:黨的十九大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貧困是這一矛盾中最突出的方面。另一方面,擺脫貧困、追求美好生活是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項歷史性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和最緊迫最艱巨的戰略任務。

第三,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永恒的價值追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億多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沒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底線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能打任何折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義無反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四,個人實踐的積累和感悟:7年的梁家河知青經歷讓習近平深刻了解了貧困群眾的生活,更加關注生活困難的群眾,對群眾的生活疾苦感同身受,更加理解擺脫貧困的不易,更加堅定了他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真摯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后來,清華大學的學習經歷和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工作實踐,都為扶貧思想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習近平在梁家河時、在河北正定時、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就已經敏銳地看到扶貧是一項艱巨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強調,扶貧先要扶志,要有比較明確的扶貧手段;要把脫貧與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改變“貧困-不衛生-疾病-貧困”的惡性循環;貧困地區要創造開放條件,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1985年福建省委提出貧困地區三年解決溫飽,習近平領導的寧德地委吸取過去扶貧采取的“窮隊無償貸款”,“千軍萬馬扶持千家萬戶”見效不大的教訓,采取了全社會齊抓共管,興辦經濟實體等綜合治理措施,經過三年扶持,寧德地區脫貧率達87.3%。并提出要正確處理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系;扶貧資金不搞撒胡椒粉;正確處理多辦事和量力而行的關系。習近平還對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戰略方針。指出貧困地區鄉鎮企業如何才能突破“山窮水盡疑無路”困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境界的路徑。還指出要正確認識脫貧致富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強調: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就是農村黨組織。指出:如果沒有一個堅強的、過得硬的農村黨支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就不能在農村得到具體的落實,就不能把農村黨員團結在自己周圍,從而就談不上帶領群眾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產力,向貧困和落后作戰。還提出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最后的跋中說明: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這些經歷,這些探索與實踐,都為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產生奠定了豐富的思想基礎、扎實的實踐基礎和深刻的情感基礎。

二、充分認識習近平扶貧思想的時代價值

(一)習近平扶貧思想是對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消除貧困作為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執政地位的大事,圍繞實踐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他親自出征、親自督戰,深入貧困地區調研,對脫貧攻堅進行全面的思考謀劃,科學回答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扶貧思想。在習近平扶貧思想的指引下,中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的決定性進展前所未有,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彰顯了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科學性和強大真理力量,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表明,習近平扶貧思想是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指南,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具體問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功典范,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反貧困理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分析了無產階級的普遍貧困現象,指出:“雇傭勞動者是“最貧困的商品”,“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盵1]馬克思認為,勞動的異化是造成貧困的根源,而勞動的異化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因此,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工人貧困的最終根源,無產階級擺脫貧困命運的根本出路必須摧毀資本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預測了未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出了“兩個必然”的偉大判斷。習近平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我國農村貧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貧困問題的認識,繼承、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消除貧困的思想,明確提出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集中體現。深刻闡述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極端重要性與緊迫性,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充分發揮中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的根本要求;提出構建五級書記抓脫貧的責任體系和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使定點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各方有機結合,建立了有效的中國特色貧困治理體系,創造了世界一流的貧困治理效能。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思想,在總結過去扶貧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激發內生動力、實施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思想。習近平扶貧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創新和發展。

(二)習近平扶貧思想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扶貧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習近平偉大的政治智慧和深遠的戰略思維,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有機統一的科學體系,充滿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光輝,是經過實踐檢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思想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主題,瞄準現行標準下2020年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立足于國際國內反貧困的探索與實踐,立足中國國情,科學總結扶貧脫貧的歷史經驗,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科學回答了脫貧攻堅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供了思想旗幟、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三)習近平扶貧思想為消除全球貧困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改革開放極大促進了經濟增長,實現了7億多農村人口脫貧,創造出了世界減貧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扶貧脫貧取得顯著成就,中國成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中唯一一個實現經濟快速增長與大規模減少貧困同步的國家。中國貧困人口的減少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人間奇跡。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快速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中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得到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以天下為己任,心系人類發展,提出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彰顯了大國領袖對于全球減貧事業的責任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核心的習近平扶貧思想指引中國脫貧攻堅的探索與實踐,為2020年消除全部貧困人口,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作體系、責任體系、政策體系、考核體系、監督體系,為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同時,也為2030年消除全球貧困創造了成功經驗,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巨大的國際價值。首先,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機制,全黨全社會總動員,構建上下同心、各方參與大扶貧格局的工作機制,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科學回答了如何有效解決貧困問題的綜合性、艱巨性和經濟增長帶動減貧日益弱化的問題。習近平扶貧思想引領形成的中國貧困治理體系,瞄準扶貧對象,對癥下藥,分類施策,采取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措施,使扶貧資源供給和扶貧對象需求有效銜接,精準滴灌,有效解決脫貧的綜合性需求。其次,建立自上而下、分級負責、逐級分解與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評議相結合的精準識別機制,為有效解決“貧困瞄準”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科學方法。由此,所形成的方法體系的有效性,有力地證明了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科學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甭摵蠂Z農組織減貧項目官員安娜·坎波斯表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為政府始終把扶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并且在扶貧方面有清晰的目標。中國在減貧領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法國著名經濟學家米歇爾·阿列塔指出,“中國的扶貧成功經驗值得推廣學習”。

事實證明,習近平精準扶貧方略作為解決全球貧困問題的唯一路徑,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21世紀上半葉,將被人類世界銘記為一個消除世界貧困的時代,習近平將是這個時代的開創者,他領導中國人民比聯合國確定的2030年全球消除貧困,提前10年在中國消除了貧困,這是人類社會戰勝貧困的一次偉大勝利。消除貧困,改變中國,也將改變世界。奪取脫貧堅攻戰全面勝利不僅體現了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也成為中國特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寫照和全球反貧困事業的亮麗風景。

三、自覺學習宣傳運用習近平扶貧思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譜寫人類歷史戰勝貧困的偉大篇章

一是在學懂弄通上下功夫,自覺做真學真懂的標桿。

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全面系統學,結合實際學,帶著問題學,準確理解習近平扶貧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科學體系,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深刻領會其精髓要義、本質內涵,牢牢把握其根本立場、基本觀點、思想方法和理論品格,做到學而信,信而用,做真學真懂真用的標桿。

二是在深入宣傳上下功夫,自覺做思想傳播的表率。

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生動體現。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武裝,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引,我們要堅守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追求,帶頭強化思想武裝,帶頭做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研究者、傳播者、踐行者。

三是在貫徹執行上下功夫,自覺做脫貧攻堅的先鋒。

習近平扶貧思想具有強烈的問題指向和深厚的實踐基礎,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貧困難題提供了行動指南、實踐路徑。我們必須自覺運用習近平扶貧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和推動脫貧攻堅實踐,守初心,擔使命,著力在真實、精準、高質量上做文章,在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上下功夫,堅持黨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做到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偏、焦點不散。自覺貫徹執行習近平扶貧思想,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深入調查研究,真正撲下身子,把貧困對象搞準,把貧困的根源、脫貧的對策搞清楚,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推動實現真脫貧、穩脫貧、不返貧。時刻牢記,脫貧的路,不是坐在辦公室用腦袋想出來或用手畫出來的,而是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必須自覺做脫貧攻堅的先鋒,堅持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堅持一鼓作氣,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譜寫人類歷史上戰勝貧困的偉大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8-267

(作者單位:中共懷化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攻堅精準習近平
精準扶貧美了鄉村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攻堅脫貧
標題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