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少數民族預科班集體凝聚力的建設

2014-04-17 10:01邱勇雷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昭通凝聚力班集體

邱勇雷

(昭通學院 云南昭通 657000)

論少數民族預科班集體凝聚力的建設

邱勇雷

(昭通學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本文闡明了研究多民族班級集體凝聚力建設的意義,以昭通學院的少數民族預科班的管理調查分析為例,論述了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存在的問題,對多民族班級的管理做出來有益的嘗試。

多民族班級;集體凝聚力;途徑

預科教育是我國民族政策在教育公平上的體現,它為來自文化基礎較落后地區的少數民族青年進入高等院校架起了一座金色的橋梁。此外,隨著國家擴招政策和招生優惠政策的實施,在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日漸增多,而云南省作為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在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比例更高。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意識進校后逐漸強化,而班級集體認同意識相對淡漠,這些給班級管理、學校管理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同時也為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態度、工作態度以及融入社會的積極性埋下了消極因子。

一、研究多民族班級集體凝聚力建設的意義

民族認同感對班級集體凝聚力的建設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懊褡逭J同感是指少數民族對自身民族的忠誠感、歸屬感和依賴感。由于語言或方言差異,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原因,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必然以本民族的傳統思想為根,集中表現在對本民族信仰宗教的認同、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遵從、對本民族傳統節日的向往等方面?!鄙贁得褡宕髮W生進入大學,在與來自各地的大學生接觸中,會很明顯地認識到自身與他人在風俗、習慣、信仰等方面的不同,隨著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在特殊成長環境中形成的本民族自我意識就會有所增強,而這種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班集體凝聚力的建設多民族班級指的是一個班級里存在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且所占比例還比較大的班級組成情況?!吧贁得褡宕髮W生是各個民族的精英分子,對民族的發展和各民族普通群眾的認同意識具有很深的導向作用?!庇捎诔砷L環境的差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意識,他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從自己民族宗教的角度觀察問題、體驗人生,在這個基礎上與其他民族學生交往,甚至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再加上閱歷少,與外界接觸少等原因,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對脆弱,容易與不同民族學生發生矛盾沖突,極易發生偏激行為,從而影響到集體意識的培養。通過對學生人際交往的引導等相關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認同意識,從班級認同上升為學校認同,進而升華為國家認同,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國家歸宿感培養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更凸顯了加強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集體認同教育和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人數逐漸增多,但是,當前的大學教育中,高校忽視了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忽視了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班級里同民族學生結成小團體,嚴重影響到班集體建設,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班級認同教育、學校認同教育、國家認同教育沒有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導,甚至任其自由發展,降低了學生對班級的責任意識,對學校的責任意識,進而影響到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意識。

這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各民族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都十分不利。因此,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特定研究對象,全面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與不同民族同學相處情況,了解他們對班級、對學校、對所處集體的認同現狀,尋找有效途徑,促進班集體凝聚力的建設,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班級集體認同意識,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偏激的民族認同傾向,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集體意識,對于我國現階段促進民族穩定、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集體意識舉例分析

昭通學院預科教育學院目前設有文史班和理工班,兩個班級共有學生93人,包括苗、回、彝、白、阿昌等11個民族。民族成分復雜,班集體凝聚力形成阻力較強。

小團體干擾班集體的形成。入學軍訓結束后,在高年級的帶動下,以老鄉會、同族會等名義,形成一些跨班級、年級,甚至是跨系的小團體。這些團體的存在,一方面表現了他們尋求集體,渴望組織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嚴重影響了班集體的凝聚力。例如高年級同學把自己在校的體驗傳授給大一新生,而這些體驗偏重于如何利用學校管理中的缺陷謀取個人利益,如何利用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實現利益最大化等等。這些小團體,嚴重干擾了班級的管理,甚至成為了以民族信仰為理由的團體對抗行為的載體。此外,文化根源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因素成為同學矛盾導火線。

三、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集體意識培養的途徑

路徑一:少數民族貧困生經濟、心理“雙脫貧”引導教育。

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高寒山區、貧困地區最多的省份之一。做好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脫貧教育至關重要,更是維護學校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當前國家的財力貧困資助力度很大,作為高校輔導員,一方面通過配合國家資助政策做好貧困生財力資助工作,如在分配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時給少數民族大學生留有一定名額,以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經濟困難,保證學生會里有一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干部,使其擁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在校企合作中,目前與昭通師專有合作關系的有“泰斗房地產公司”、“昭通浙江商會”等幾家大型企業,在安排見習和實習時,特意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特定名額,切實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問題等等;另一方面同時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引導貧困生心理脫貧。

路徑二:少數民族學生人際交往語言引導教育。

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沒有離開居住地來到大學以前,受本民族人們生活習慣、風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影響,進校后與他族同學交往存在一定的障礙,也成為難以融入班集體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決好少數民族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對班集體凝聚力的建設,對維護學校穩定,對學生進入社會、服務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在不改變少數民族學生使用語言習慣和本民族思維習慣的前提下,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認同他族同學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因時、因地、因事靈活運用教育疏導、解決需要、談心對話、激勵吸引等方法,堅持運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義,施之以愛”的情感藝術,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班集體,以班集體為新的起點,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樹立建設家鄉故土,盡快改變本民族地區落后面貌的堅定志向。

路徑三:少數民族學生班級集體意識培養教育。

恰當運用學校和社會的各種活動,包括各種禮儀慶典活動、各種相關的活動,解決情感體驗的問題。知識只是認同感培養的基礎,真正的集體認同感培養必須融入學生的情感體驗。共同的活動能強化班級集體在各個學生心中的印象,弱化民族界限。

總之,培養少數民族班級集體意識,要以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為基點,以“兩課”教學、貧困資助、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等有效手段為路徑,通過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人際交往的引導,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從班級認同、系部認同到學校認同,進而上升為國家認同。

[1]張海洋.中國的多元文化與中國人的認同[M].民族出版社,2006,3:58.

[2]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6:63.

[3]昭通學院招生就業處招生總結報告[Z].昭通學院內部資料,2013,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更 正

刊發在我刊2013年第十期第337頁,文章題目:《英語口語教學中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作者姓名:梁諾淳,正確的單位省市應為黑龍江工業學院 158100 黑龍江,雞西市。

特此更正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preparatory class cohesion

Qiu Yong-lei

(Zhaotong Institute, Zhaotong Yunnan, 657000, China)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multi ethnic stud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ollective cohesion, to take the survey of Zhaotong college preparatory classes for minority analysi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in class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ry to do national class management.

multi national class; collective cohesion; way

G75

A

1000-9795(2014)02-0158-01

2013-12-25

邱勇雷(1974-),男,江西上饒人,講師,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和語言學研究。

猜你喜歡
昭通凝聚力班集體
發展中的昭通學院
“如此凝聚力”
論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團隊凝聚力的提升
我愛我的班集體
對增強兵團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論增強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凝聚力引領力機制建構
立足班集體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用“愛心”創建和諧班集體
文學自覺與當代文學發展趨勢——從昭通作家群說開去
小地方文學史的可能與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