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2020-10-21 23:38方婷
大東方 2020年2期
關鍵詞:四邊形數學知識教學法

方婷

摘 要: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我國當前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開始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但是有部分數學課堂教學氣氛仍然還有傳統教學思維的殘留。一方面是教師的思想仍然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是數學知識內容抽象,不受學生們歡迎。本文提出在數學教學內容中融入娛樂性教學,把枯燥的數字和公式知識融入有趣的場景或游戲中,使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的多元化、隨機性相互配合,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疑問,從而很快投入到“身臨其境”的交流討論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

前言

情境教學法亦稱情景教學法或體驗式教學法,主要的理論架構是美國教育家JohnDewey提出的“learningbydoing”、美國社會心理學家KurtLewin提出的“experientiallearningcycle”、認知心理學家JeanPiaget提出的“theoryofcognitivedevelopment”等。情境教學法是將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體驗、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1]。

1 正確認識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情境

情景教學法能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具有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但數學相對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實踐教學余地不大,采用情景教學法的空間自然就小。但可以根據有關影視圖像信息、數據信息、生活社會知識信息,以及可供學生參與實踐的實驗和探究的信息材料,進行多媒體上的認知,間接地觀看、思考、分析、歸納,能夠起到開拓視野,增強了數學意識,形成新概念、理論的認識。

2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運用導向

2.1實踐任務導向

應用任務導向的主要表現形式一般為設立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情境場合,把模擬場景做成一個“數學任務”,使學生感受生活情境的激發點。學生們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親手得來的認識往往更深刻,學生親力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親手解決問題帶來的經驗認識使學生心里有底,敢于參與交流討論,可以說是根治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的一劑“良藥”[2]。

2.2知識導向

小學生有把數學學好的欲望,一些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意志不堅強,知難而退,二是沒有體會到數學魅力,抱有一種消極應付的態度。教師可以通過再現數學知識的歷史發展,向學生們證明數學來自生活,并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結合知識特點設計數學知識誕生的互動場景,根據角色扮演進行場景還原數學游戲。

2.3競賽導向

適當的數學競賽活動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在生活情境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組織結構分為小組競賽、男女競賽;可以按形式分為數學表演賽、搶答比賽。這種競賽情境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參與、合作、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

3 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三階段

3.1體驗內化階段

小學生能夠通過個體反思、同化或順應等方式,將親歷中對事物、知識的感知或者對情境、人物的情感體驗內化成為自身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添加一些組織討論、辯論、動手等實踐活動,學生通過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梳理感性認識,加深內化進程。例如在教學“四邊形”概念時,引導學生們對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四邊形進行概念的內化,通過提問法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認識:為什么這些圖形大小、形狀都不一樣,卻都是四邊形呢?從而去除教學資源中非本質的屬性,得到四邊形的本質屬性,形成四邊形的概念,并能夠動手畫圖、內部展示交流四邊形的表象和差異性,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理解概念、掌握概念。通過引導小學生進行“分一分、摸一摸、數一數”的動手操作活動,使小學生完成一定動作程序,從而對四邊形產生直觀認識:有四條邊和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并且培養一種通過操作形成或技能、技巧的認知習慣。

3.2強化反饋階段

教師應選擇適當時機組織學生交流評議,引導學生將親歷進行歸納、印證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的體驗感受,為學生更深層次的體驗提供必要的條件。例如在“面積”一課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實現準備剪刀、紙板等工具,通過講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剪出平面圖形,讓他們自行驗證教師講授公式的合理性。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比較法、比例法等手段,間接地幫助學生們完善求證過程,引導學生們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性,培養自行解決問題的獨立精神。

3.3學習遷移階段

在生活情境下,小學生更容易克服膽小、害羞心理,提高語用能力。例如教師創設有效地面對社會和生活的實際問題情境,能夠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以促進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意愿;或者與其它學科交叉滲透的拓展遷移,適時地、有限度的拓寬、滲透,就可以把各個部分的知識像鏈條一樣連結起來,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盡可能地將知識點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結語

生活情境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關鍵是教師要創設恰當的學習體驗情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使每一次體驗教學都成為學生對數學世界的領悟和體驗。學生不同、教師不同、教學條件不同,體驗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也應該是多樣性的。

參考文獻

[1]陳志萍,季正蓓.情景創設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曉琴.小學數學活力課堂的構建探析[J].新課程學習,2014,(5).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浙江路小學)

猜你喜歡
四邊形數學知識教學法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異步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四邊形逆襲記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趣談四邊形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數學潛能知識月月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