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魯番巴達木墓地出土隋五銖辨析

2020-10-21 12:16蘆韜胡振卉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蘆韜 胡振卉

摘要:2004年吐魯番巴達木墓地編號為05TBM302的墓葬中,出土兩枚五銖錢,筆者認為從文字風格上來判斷應為隋五銖錢,由于隋五銖錢鑄造量大,流通范圍廣,出土量大,麴氏高昌與隋朝關系密切,因此隋五銖流通到高昌地區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大統五銖。

關鍵詞:巴達木墓地;大統五銖;隋五銖錢;高昌

2004年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對受盜擾的巴達木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共清理麴氏高昌至唐西州時期墓葬79座,其中,在編號為05TBM302的墓葬中,出土五銖錢兩枚,至于兩枚五銖錢的定名,201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吐魯番晉唐墓地——交河溝西、木納爾、巴達木發掘報告》(下文簡稱《吐魯番晉唐墓地》)編者,認為出土的兩枚五銖錢為鑄造于西魏時期的大統五銖。

一、從錢文形制方面判別隋五銖與大統五銖

對照《吐魯番晉唐墓地》該書圖板第四十四,巴達木墓地出土的兩枚五銖錢,錢身正面外廓寬平不似漢五銖高峻,無內廓,“五銖”二字篆書,上下與內穿齊平,“五”字書寫極像一“區”字,“銖”字金字旁的三角頭向內傾斜,“朱”上下兩筆對稱方折,錢背內外廓均有且扁平,二枚五銖錢從文字風格、錢幣形制上來判斷,符合隋代鑄造的五銖錢典型特征,應為隋五銖。根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隋五銖錢始鑄于隋朝開皇初年,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為統一幣制,進而恢復社會經濟,“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彪m說后期有所減重,但隋五銖錢總體上鑄造精細,文字秀美,在中國古代貨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銖錢的斷代一直是困擾學術界的難題,《吐魯番晉唐墓地》編者將隋五銖錢誤認為大統五銖也是情有可原。根據《北史》記載,西魏大統六年(540年)、大統十二年(546年)曾鑄造發行過五銖錢,但學術界對大統五銖存在爭議,且相關考古資料較少,僅1984年咸陽市胡家溝有明確紀年的西魏侯義墓曾出土39枚五銖。該墓墓主下葬時間在西魏大統十年(544年),出土五銖錢應為大統五銖。

西魏侯義墓出土的這批大統五銖,與常見的隋五銖相比,外形、文字風格極為相似,但二者還是有所區別。根據筆者觀察,從文字上看,大統五銖“五”字下橫略向下傾斜,而隋五銖“五”字下橫與內穿處在一條直線上。從錢體上看,大統五銖錢體大而厚重,直徑在 2.5厘米左右,外郭寬0.3厘米、厚度為 0.15厘米,而隋五銖外個頭則稍微小一點,直徑在2.3厘米左右,外廓、厚度均稍小于大統五銖。而巴達木墓地出土的2枚五銖錢,直徑為 2.35厘米,內穿0.9厘米,屬于典型的隋五銖錢無疑。

二、隋五銖與大統五銖在流通范圍、鑄造量、存世量方面的對比

隋五銖與大統五銖相比,鼓鑄量較大,流通區域廣泛。隋朝政府在并州設置錢爐五爐,揚州設置五錢爐,鄂州設置錢爐十爐,益州設置五錢爐,鼓鑄并發行隋五銖錢。民間私鑄隋五銖錢的行為也屢禁不止,私鑄數量也相當大。直至唐武德四年開元通寶錢鑄行,才結束了隋五銖錢流通的歷史。隋五銖不僅鑄造量大,存世量也頗豐。建國以來,隋五銖錢在全國各地屢有出土。茲舉出土數量較大的幾例:1982河南省滎陽縣城關鎮發現一處錢幣窖藏,出土隋五銖錢13000余枚,1983年山東省博興縣隋代寺院龍華寺遺址,出土隋五銖 324枚。2013年3月,西安西郊三民村19座隋代墓葬中,共計發掘出土隋五銖錢140枚。而西魏大統五銖通過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僅見咸陽市胡家溝西魏侯義墓一例。鑒于隋五銖錢在歷史時期鑄造量、存世量、出土量也大,因此,吐魯番巴達木墓地出土隋五銖錢的概率要遠大于西魏大統五銖。

三、從麴氏高昌與隋朝關系探討隋五銖流入的可能性

從古代高昌與中原地區的交流融匯來考量,吐魯番巴達木墓地出土隋五銖錢,還見證隋朝中央政府與高昌國的密切聯系。出土2枚隋五銖的05TBM302墓葬,其旁邊編號為05TBM302的墓葬出土了一枚北齊的常平五銖,兩座墓葬中未出土唐代的開元通寶錢,出土其他器物未見明確紀年,但器物類型符合麴氏高昌時期的器物特征,應為此時期墓葬。根據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篇》統計,麴氏高昌政權與隋朝中央政府交往有五次,最重要的一次為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高昌國王麴伯雅及其世子麴文泰入朝,隨隋煬帝游歷了長安、洛陽。每次高昌國的朝貢,隋王朝都給予豐厚賞賜,作為隋王朝的法定貨幣,也有可能在賞賜之中,被麴伯雅、麴文泰父子及其隨從帶回高昌國內。而西魏由于歷史短暫,根據王素統計,麴氏高昌僅在西魏大統十四年(548)和恭帝二年(555年)遣使請封,兩次交往側重于政治上,且次數、深度、范圍遠不及麴文泰父子時期與隋朝的交往。由于高昌地處古代絲綢之路要沖,來自河中地區的昭武九姓胡商即粟特人,建立西起撒馬爾罕,東至長安、洛陽的貿易路線,其網絡輻射中原腹地。在高昌境內,也有粟特人活動,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中,就有相關粟特人的記載。所以,也不排除粟特人通過絲綢之路貿易,將其從中原帶入高昌地區的可能。

綜上所述,從吐魯番巴達木墓地05TBM302號墓出土的兩枚五銖錢的文字、形制等直觀判斷,結合隋五銖錢鑄造量、流通范圍、出土量等因素,參考高昌國與隋王朝的緊密聯系,筆者判定兩枚五銖錢應為隋五銖錢而非西魏大統五銖錢,故而《吐魯番晉唐墓地》編者定名為大統五銖是不準確的。由于筆者學術水平淺顯,僅成一家之言,文章中多有疏漏,還望讀者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2]〔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書·食貨志》,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3] 吐魯番市文物局、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博物館:《吐魯番晉唐墓地——交河溝西、木納爾、巴達木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

[4]宋秀蘭:《滎陽發現一大批隋五銖》,《中原文物》 1984年第4期,第58頁。

[5]李少南:《山東博興縣出土銅鏡和貨幣》,《文物》1984年第11期,第1041-1044頁

[6]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西郊三民村隋代墓葬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5期,第18-31頁。

[7]咸陽市文管會、咸陽博物館:《咸陽市胡家溝西魏侯義墓清理簡報》,《文物》,1987年,第12期,第57-68頁

[8]榮新江著:《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

[9]〔唐〕李延壽撰《北史·魏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作者簡介:蘆韜(1986-),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南省安陽市人;職稱:文博館員;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吐魯番市文物局;研究方向:吐魯番文物保護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