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提升路徑

2020-10-21 05:50冉杰俊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獲得感提升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新時代,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理想信念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首要任務就是需要提升獲得感,明確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在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是現在非常值得研究與探討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獲得感的重要性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現狀進行分析與闡述,提出了幾點提升獲得感的路徑與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提升路徑

引言

新時代對于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獲得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獲得感與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地點,提升學生獲得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提升,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思想內涵以及綜合素養,因此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提升路徑成為了當前高校教育中的重點課題。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重要性及意義

在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感即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思想觀念、情感需要、道德素養、人生觀、價值觀等綜合素質。只有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高校學生才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收獲。溝通交流、實踐等方式都可以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為其今后在學習工作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現狀

隨著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在各個高校全面普及,但是其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有一些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述,在政治性方面的教學比重較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不夠生活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內容原因產生不了興趣,與此同時,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比較單一的,因此學生學習時就會缺乏積極性與興趣,目前存在高校學生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缺勤、上課不聽講等問題普遍存在,從而使得高校學生無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獲得感;其次,高校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就會對該門課程失去興趣,在心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斷進行說教的課程,進而失去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看作是一個任務,只為了最后拿到的成績做一些努力,卻很少從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更多的東西,將這門課程形式化,獲得感自然就比較低;最后,雖然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讓思想政治教育看起來完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該課程不是專業課程,只是需要去聽聽課、完成作業、參加考試,考試的內容也只是當作任務進行記憶,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就很少再想起,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是不符合的,學生并沒有將所學的知識牢記于心,就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良好精神狀態以及正確的思想觀念,更何談讓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獲得感?

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提升路徑

1.明確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學習質量作為課程的考核目標,重視其認知能力以及主體意識,主要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因材施教,在高校中,不同的年級和專業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有差異的,一些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會比較低,因此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才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更多的獲得感;第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授相關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與溝通,營造出一個溫馨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熱愛思政教育,進而可以讓學生有更高的獲得感;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與高校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幫助,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其良好的發展進行引導,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讓其更加愿意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2.轉變教育方式

傳統的教育方式主要為教師講授知識,學生聽講,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有時候不適用于該門課程,轉變教學方式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需做的改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并且進行自主探究,再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溝通,不斷進行深入地思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獲得感。

3.教育內容的優化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講授,還需要讓學生對于時事進行探討,為其今后更好地服務社會做好準備。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已經全面普及,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還要拋開課本的束縛,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分析和了解,讓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及時進行了解,并對事物本身進行更好地解讀,提升其思維能力的同時可以培養其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有更高的獲得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合理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并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才可以讓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獲得感。高校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心力量,培養其綜合素質與正確的思想觀念可以為其今后的學習工作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是當下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參考文獻

[1]李宏宇.“獲得感”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9(17):90-93.

[2]宋美諭.“微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獲得感提升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8,163(47):276-277.

[3]呂學芳,鄭流云,肖映勝.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理念”的轉換——從“供給者本位”與“需求者本位”的視角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作者簡介:

冉杰俊,出生年份:1983年9月,性別:男,民族:土家族,籍貫:四川省成都市,學歷:大學本科,職稱: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獲得感提升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獲得感”大盤點,你的2016有收獲嗎?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勝任力提升路徑研究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