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2020-10-21 15:31陳遠江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結構化教學數學策略

陳遠江

摘 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數學素質的提升關鍵為發展學習系統,通過發展學生的知識、智力、能力、心理品質等多個結構體系,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學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推崇,促使小學數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在數學教學中采用結構化教學方式,整合數學知識板塊,促使學生思維結構化。在課堂中將系統數學理念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從數學結構化教學的應用價值思考,提出結構化教學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

數學結構化教學屬于一種教學觀念與方法,通過構建學生數學認知結構,將其作為教學中心,遵照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規律,為學生系統性的選擇學習資料。目前,小學數學教師缺少結構化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受到單課時教學限制,造成數學知識整體教學與局部認識之間的矛盾突出。再加上教師缺少對學生學習的整體設計,無法規劃學生數學思維長期培養計劃。將結構化教學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促使學生完成自我構建,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

一、數學結構化教學的應用價值思考

結構化教學更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能促使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進一步進行思考與總結,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認知結構?;诖?,學生才能不斷探索新知識,最終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結構化教學下的數學課堂,能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數學結構化教學中知識的呈現

由于數學概念較多,具有相似特點的數學知識通常采用相似的教學方式。結構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同時結構化數學課堂也能引導學生感受知識,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將知識有效聯合,利用自身的認知能力主動進行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獲得具有遷移性的認知結構。

(二)數學結構化教學中的教學過程

數學教學過程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學過程的結構化能促使學生形成獨立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數學知識的構建者。

(三)數學結構化教學中學習方法的體驗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通常采用相類似的學習方法,當學生利用方法解決問題時,會從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能夠主動思考,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方法,能有效促使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掌握知識構建的原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結構化教學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以認知結構為導向的數學結構化課堂

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意在促使學生學會知識遷移,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又能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體系是由數學概念與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組成的邏輯結構系統。教師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要注意知識的延伸,能意識到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的聯系,才能確保開展的數學課堂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由此,基于認知結構開展的數學課堂,在教學時需要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以《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中“小數”為例,促使學生將單個知識內化,組建認知結構?!靶党朔ā?,“小數除法”,“小數混合運算”等知識點聯合教學,由淺至深的教學能促使學生知識遷移,促使學生的知識運算能力增強。教師開展結構化數學課堂,能改變碎片化教學現象,促使學生擁有整體意識與完整的數學邏輯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增強課堂趣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知識的連續性、發展性,才能確保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思前顧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打破固有化思維對學生的限制。

(二)以教學結構為導向的數學結構化課堂

教學結構教學意在促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結構化數學課堂的開展能將結構化知識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促使學生將新舊知識有效聯系,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體系。

以《西師版五年級下冊》中“倍數與因數”為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將重點放在學生對乘法關系的理解,對倍數、因數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了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游戲環節,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引導,根據問題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與猜測,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師利用情景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了解倍數因數的意義,掌握“2、3、5”倍數的特征,同時能夠在“1~100”自然數中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

(三)以知識結構為導向的數學結構化課堂

知識結構構建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數學整體。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思考,最終解決。教師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進而將數學思想深入到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課堂中將零碎的知識有效整合,教授給學生,確保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教師在開展數學結構課堂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注重教學過程,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構化教學與數學課堂的有效融合,能幫助學生構建認知結構,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學生在結構化課堂中或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能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學生自發性構建結構,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微.樹立系統教學理念 發展學生數學素養——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9(18):17-18.

[2]劉莉.見木又見林——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數學之友,2018(03):26-29.

[3]徐微.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6(05):35-37.

猜你喜歡
結構化教學數學策略
結構化教學,彰顯數學整體系統的教學力量
讓語文教學從“碎片化”走向“結構化”
善用關聯思維 促進主動思考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