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呂劇文化的創新發展

2020-10-21 11:46朱俊玉石群英張桂霞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創新

朱俊玉 石群英 張桂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虛擬現實技術漸漸出現在了大眾面前,呂劇文化固守傳統的模式,會違背與時俱進的原則,不再符合現代人們審美的需求,而虛擬現實技術具有較強的交互性、沉浸感,借助虛擬現實視技術進行“山東呂劇”傳承與創新,多元化戲曲傳播形式,是呂劇文化創新與發展的一個出路。

關鍵詞:呂劇文化;虛擬現實技術;創新

引言

時代的進步,帶動了系列產業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極大沖擊了戲曲文化的市場,其中也包括市場日漸萎縮的呂劇,單一的形式和重復的曲目不再滿足當今人們的需求,受眾在減少,觀眾群體趨向老齡化。因此本文主要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為呂劇注入新的活力,實現呂劇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一、呂劇文化

1? ?呂劇文化起源與發展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最早流行于魯西南一帶地區,1900年前后,呂劇被搬上舞臺,著名的劇目有《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幾十年來,久演不衰,擴大了呂劇在全國的影響,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肯定。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山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2? ?呂劇文化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呂劇內容局限固化、表演形式單一、宣傳不足、發展模式陳舊僵化,農村生活氣息濃郁,不太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受眾群體趨向老齡化,漸漸淡出現代人們的生活。

3? ?呂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才稀缺,宣傳不力

創作者少,呂劇創作人員(包括退休人員在內)也就幾十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愛好呂劇的老人,有些優秀有實力的創作者外流或者已經退休。而新人受多方面限制不能及時的補充,呂劇的“斷層”現象日益明顯。一方面,年輕人對呂劇不太感興趣,另一方面,由于人員缺乏,呂劇宣傳方式渠道不足導致年輕人對呂劇不太了解,更無興趣可言,呂劇的傳承與創新就面臨了巨大的挑戰。

3.2 觀眾少

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對呂劇文化的了解很少,也不是很有興趣,缺乏這方面的教育熏陶,只知道呂劇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而一些老年人就會比較喜歡,時而還能哼唱幾句,視為一種日常娛樂方式。不難看出,呂劇文化在當今新的娛樂方式沖擊下,群眾被分流,市場漸漸萎縮。也因此導致經費不足,不僅設備陳舊,還影響了排演工作。

3.3 內容需要創新,傳播方式老舊,

內容大多數呈現淳樸的民風民情,是人們以前的生活方式,如今社會發展迅速,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能老年人欣賞呂劇時方可憶苦思甜,感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而當代的年輕人不曾經歷,所以不太愿意欣賞老舊的鄉村風。同時呂劇以舞臺展演的形式為大眾所知,這樣受眾群體會受到地域限制,而如果用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傳播方式,既能擴大呂劇文化傳播的范圍,也能達到內容新穎,增強趣味的目的。

二、虛擬現實技術簡介

1? ?虛擬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又稱靈鏡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是利用高性能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出的三維虛擬世界,將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虛擬現實技術特點就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型、構想性、自主性。

2? ?虛擬現實技術優勢

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數字化,個性化,有趣味,娛樂性,交互性,形成多變的表演形式,讓人們沉浸在呂劇文化中,全方面了解它。同時,虛擬現實技術運用到各種展廳或舞臺,受眾很廣,借此可以大力弘揚與發展呂劇文化數字化。虛擬技術將山東呂劇文化的價值轉變為政府市場經濟價值獲得持續發展的生命力,這種創新的方式,會給呂劇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讓傳統戲曲文化再放異彩。

三、利用虛擬技術實現呂劇的創新與發展

1? ?呂劇與虛擬技術結合的必要性

(1)呂劇文化具有社會公共性和開放性。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面向大眾而非私人的文化。呂劇展示的位置不單單是劇院,一個舞臺足矣。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各類展覽中,面對的也是廣大人民群眾,他們通常在很大的展廳或舞臺,參與者大都是呂劇愛好者,要讓他們有良好的體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帶入現實情境。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感恰好可以滿足參與者,讓他們更容易去享受呂劇文化。

(2)呂劇的腔調具有藝術性。劇的唱腔講究以字設腔,以情帶聲,吐字清晰、口語自然。呂劇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兼唱曲牌。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除了現實的世界沒有比VR技術表現形態和聲音更生動逼真了。VR不僅給用戶呈現文字圖片,立體視頻,還能給予用戶以沉浸感,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互,是源于傳統呂劇卻高于傳統呂劇的全新的文化體驗。

2? ?呂劇與虛擬技術結合的創新點

(1)構建“呂劇”虛擬空間

眾所周知,虛擬現實最突出的三個特性分別是:交互性、沉浸感和想象性,除此之外,我認為它還具有空間立體性,它可以讓用戶體驗一個虛擬的三維環境,VR還可以讓體驗者以空間化的方式去創造內容,比如Tilt Brush、Zbrush這種類型的三維空間的繪圖軟件。對于呂劇來說,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體驗者走入那個空間,走進呂劇、“觸摸呂劇”、理解呂劇文化的獨特魅力。

(2)突破傳統、追求戲曲多元化

傳承與發展呂劇文化是突破傳統、追求戲曲多元化展演形式是以虛擬現實技術為表現手段,將呂劇文化的精髓以大眾喜歡的方式呈現,用有趣、生動、交互的形式傳達呂劇文化,突破和創新傳統呂劇文化的傳播方式,讓大眾走進呂劇文化,發展傳統的呂劇文化。

3? ?呂劇與虛擬現實結合的實現思路

(1)利用虛擬技術進行人物、場景構建

通過呂劇文化的學習與資料的搜集,運用3Dmax技術搭建場景以及塑造典型人物,風格化貼圖。體驗者可以從服飾、場景多方面直觀的感受它,從虛擬體驗中激發興趣。參與者能夠在一個“模擬三維環境中”走進去并控制對象,真正的參與、感受呂劇。

(2)豐富呂劇文化傳播途徑

創新體驗模式,為呂劇的發展拓寬傳播途徑和方式,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通過虛擬現實設備了解呂劇文化,新奇的體驗方式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會更好,能夠拓展觀眾群體。

結語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財富,呂劇也不例外,只有緊跟時代的脈搏,結合虛擬現實技術,不斷發展創新,才會活躍在大眾面前,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孫啟堯.論以呂劇為代表的地方戲曲的傳承與創新[J].人文天下,2016(17):67-69.

[2]劉竹青.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推動數字媒體藝術創作[J/OL].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01):104-105[2020-02-07].

[3]曹明,丁名燕,韓揚,馬天騁,蘇潔一.對東營呂劇現狀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9(09):19.

[4]石鵬明.VR虛擬現實技術在我國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3):132.

[5]陳慶.虛擬與現實技術在公共藝術創作與展示方面的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8.

作者簡介:

朱俊玉,女,2000年4月,山東濟南人,本科,山東協和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技術,動畫藝術等。

石群英,女,1999年10月,貴州銅仁人,本科,山東協和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技術,動畫藝術等。

張桂霞,1980年9月,女,漢,山東濟南,副教授,碩士,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論文指導老師

基金項目:2019年山東省高等學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虛擬現實視域下“山東呂劇”的傳承與創新(項目編號:201913324014)

猜你喜歡
虛擬現實技術創新
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展示空間設計教學領域的探索
控制計算機系統的虛擬化方案
基于Internet環境下的虛擬現實技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在三維動畫制作中的應用
數碼繪畫在虛擬現實技術下的多元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