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力增強策略

2020-10-21 21:42李曉晴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廣播

李曉晴

摘 要:近些年我國新聞行業實現了飛速的發展,各大網絡平臺開始廣泛應用,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但是,這對于傳統新聞行業來說有很大影響,因為獲取新聞的渠道越來越多,并且新聞傳播的速度相比較傳統廣播電視臺有非常大的優勢。在這種全媒體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想要實現有序健康發展,就必須要增強自身的傳播力,吸引更多的觀眾注意,從而促進自身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新聞業開創了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是新聞傳播最重要的載體。從實用意義上來說,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聞傳播創造了良好的網絡媒介,也為地方廣播電視節目的豐富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微博、QQ、微信等社交軟件的興起不僅提升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同時也給地方廣播電視新聞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加強地方電視臺的傳播能力,才能促進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全媒體下地方新聞傳播的機遇及挑戰

(1)機遇。

隨著手機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在當前全媒體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拓展新聞傳播途徑,增強新聞傳播效率。并且,在全媒體時代下的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基于自身的新聞平臺對傳播方式、途徑以及內容進行創新,與新興媒體加強合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傳播體系。

(2)挑戰。

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來說,無論是新聞傳播內容還是途徑,相比較全媒體時代來說有很大的壓力。首先,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途徑非常廣泛,并且涉及各個方面的內容,受眾群體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想要的信息,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呈現多樣化的傳播內容。其次,多媒體、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受到巨大沖擊,尤其是隨著短視頻、網絡直播的火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受眾越來越小。這就需要地方廣播電視臺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結合全媒體時代下的有利條件,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傳播力。

二、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全媒體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新聞想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觀眾,就需要對新聞傳播方式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對現存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下面就針對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闡述。

(1)傳播途徑單一。

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式為電視,雖然電視早已實現普及,但受到時間和空自己拿的制約,傳播新聞的方式非常單一。此外,對于新聞傳播來說,時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但在播放新聞之前,地方廣播電視臺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新聞信息,從而導致新聞傳播的速度相比較自媒體還有很大的差距。

(2)傳播范圍狹窄。

地方廣播電視臺在傳播新聞內容的時候,范圍比較狹窄,從而對傳播方式造成一種約束,群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并且受眾也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地方廣播電視臺與群眾之間缺乏溝通的橋梁。尤其是在全媒體背景下,人們想要獲取新聞的渠道非常多,這對傳統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播放方式有非常大的影響。

(3)傳播內容同質化。

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來說,同質化的現象一直存在,也就是新聞內容比較相似。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與地域的影響有直接的關系,受眾群體長時間觀看相同地區的新聞內容,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疲勞,從而影響到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不斷流失觀眾。

三、全媒體下廣播電視臺增強新聞傳播力的策略

(1)創新傳播新聞理念。

在全媒體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要加大新聞傳播的力度,在對新聞制作和傳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受眾群體,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傳播新聞的時候,要對傳統觀念進行轉變,尤其是隨著全媒體進程的深入,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無用信息,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在制作新聞的時候,要盡可能創建品質優良的節目,樹立目標意識,加強關注民生問題,充分發掘與人們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新聞素材。

(2)創新新聞傳播形式。

在全媒體時代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想要實現有序健康發展,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合理運用全媒體資源,創新新聞傳播形式。在傳播新聞的時候,電視臺的管理人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突出新聞報道的新穎性,充分結合地方特色進行創新,使自身節目在同類型節目中占據優勢地位,吸引更多的觀眾注意。

(3)創新新聞傳播載體。

地方廣播電視臺要在全媒體時代下強化自身的新聞傳播力,需要充分運用社會傳播媒介,從而提高新聞傳播的范圍。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開展日常工作的時候,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投入力度,并將新型媒體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充分結合起來,促進新聞傳播的快速發展,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影響力,促進新聞傳播的快速發展。

(4)建設網絡電視平臺。

美國傳播學者羅杰·菲德勒說過,“通過研究作為一個整體的傳播系統,我們將看到的新媒介并不是自發地和獨立地產生的——它們從舊媒介的形態變化中逐漸產生。當比較新的傳媒形式出現時,比較舊的傳媒形式通常不會死亡——它們會繼續演進和適應”。

因此,面對新媒體的興起,傳統電視沒有采取消極退出的方式,而是立足自身的媒體形態,吸收新媒體技術,不斷演進、不斷發展,搭建網絡電視平臺,拓寬新聞信息發布渠道,使之更容易統一管理相關信息,改進自身不足,從試點到推廣,不斷加以完善。

網絡電視臺作為一種新媒體,不僅具有傳統電視原有的多種功能,而且增加了傳統電視所不具備的廣泛覆蓋、海量內容、即時通信、互動分享等新功能。它將網絡平臺和電視平臺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了一個新的網絡視頻媒體平臺,正好符合新媒體對傳統電視產業生存和發展的轉型要求。

據統計,目前我國在線運營的廣播電視網站有上千家。從當前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模式應以海量信息、雙向互動、專業化發展為方向。通過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絡、無線傳輸網絡、寬帶等提供新的互動新媒體平臺網絡,實現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5)構建完整電視產業鏈。

從盈利模式來看,傳統電視產業鏈是以免費節目獲得收視率,進而獲得廣告收入帶來經濟效益。在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后,其盈利模式是將信息轉化為商品,直接銷售創造利潤。因此,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必須構建完整的網絡電視產業鏈,圍繞信息產銷展開任務。

具體任務如下:

一是生產網絡化平臺。這里的生產是指廣義上的生產經營。在傳統電視產業的生產系統中,生產運營模式是模擬模式和非數字模式。要全面實現電視媒體的網絡化制作,必須實現節目制作、采集、存儲、傳輸等環節的數字化,實現制作主體的網絡化。

二是制作模式的定制轉變。傳統電視的制作模式是一種粗放型的制作模式,沒有針對性、專業化的受眾市場。網絡制作與傳統電視制作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網絡制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細化和個性化。

三是多向生產流程。網絡電視平臺除了保留傳統電視的上下游流程外,還增加了反向和雙向的多向流程。

(6)加強制度創新。

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與發展,催生了電視產業體系。這樣的新體制不僅可以決定電視產業的資源配置,還刺激電視產業的生產力增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創造多種收入渠道。但是,舊的電視產業體系缺乏市場,針對目前的情況,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遠程產業體系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管理體制和傳輸體制兩個方面入手。實施個性化生產計劃,提高計劃成本,以無線化媒體平臺吸引更多電視觀眾,增加地方電視節目收視率。地方廣播電視臺要強化地方新聞頻道的特色,地方新聞個性化有助于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

(7)樹立全新的新聞傳播理念。

傳統電視媒體必須樹立一種新的傳播理念,因為傳播理念是指導思想,更是行動的力量。在全媒體時代大背景下,地方電視臺要想真正實現新聞傳播力的不斷提高,就必須樹立“以觀眾為本”的新聞傳播新理念,廣播電視臺的目的是滿足廣大受眾的真實需求,不斷創新新聞制作和傳播理念。信息技術和媒體融合的發展促進了新聞傳播。地方廣播電視臺應始終站在新聞領域的最前沿,向廣大受眾傳播優質新聞,提高收視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雖然目前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開展新聞報道傳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在當前全媒體背景下,將傳統媒體和全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對傳播新聞觀念進行轉變,對新聞傳播方式進行創新,使新聞傳播載體更加多元化,就可以有效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傳播具有正能源的新聞內容,樹立群眾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翁斌.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16-217.

[2]鄧艷聽.全媒體時代地市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應對方法初探[J].西部廣播電視,2017(2):161.

[3]鄧艷昕.全媒體時代地市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應對方法初探[J].西部廣播電視,2017(2):161-161.

[4]鮑新文.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2).

[5]王曉玉.“互聯網+”背景下媒介融合發展方向探索[J].新聞傳播,2018年第02期.

猜你喜歡
廣播
周二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六廣播電視
周二廣播電視
周四廣播電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