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塊綠地不能荒

2020-10-23 09:16葉信輝
讀與寫·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解決問題

葉信輝

摘要:從小重視培養學生的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我們可以通過留心觀察生活,善于收集信息、設計開放練習,合理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處理信息,開展實踐活動,綜合運用信息等途徑,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收集信息;解決問題;處理信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0-0159-01

新“課標”認為:收集、整理數據、作出決策,進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隨機的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等,是學生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數學基本素養,也是他們就業和進一步學習所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現實生活中,在對某一問題考慮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之前,很少會有一切必不可少的事項、數據、陳述、關系都已經在手頭齊全了的情況,它們必須進行收集、挑選、整理、比較。

因此,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我們覺得數學教學不應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而使我們的學生變成一臺臺解題的機器,而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數學頭腦和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及其重要。

1.留心觀察生活,善于收集信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豐富的精神生活廣闊背景下進行。小學教學中的許多概念與算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置身于各種實踐活動之中。我們不僅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教學,還要把學生編成小組對與數學知識的相關內容進行專訪、測量、統計。如本學期認識了長度單位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活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研究能力,又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一、經常設計一些信息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從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們養成自覺收集信息的習慣。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后,我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教學樓前面的花園里有一塊長方形的花壇,想在它的四周圍上欄桿,請問,需要多長的欄桿?要多少錢?”要完成這個題目,學生必須自己動手去測量花壇的長和寬,還要知道用什么樣的欄桿圍,怎么圍,欄桿的價格,工人師傅的工錢等等信息,所以學生必須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去收集這些信息才能計算出價錢。

第二、培養學生課前收集信息的習慣。信息獲取能力指學生能根據自身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目的地發現、收集信息,能親自動手調查、了解所需信息。老師與學生不再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系,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找水源”?,F今社會,無論是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報刊、電影,還是互動的網絡,甚至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都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水源”。老師在開放課堂的同時,要把觸角伸向課外,讓學生在課前充分接觸這些“水源”,成功的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課時,讓學生事先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上課時匯報。由于學生在課前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了大量的信息儲備,所以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在課堂上想要說的就很多,從而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計開放練習,合理選擇信息

傳統教科書里的習題,通常結構良好、信息確定,只需簡單的重復所學知識,單純運用公式便可解決,這對培養學生合理選擇信息的能力十分不利。我們需要設計一些有多余條件、條件不明確等的練習,讓他們進行辨析,以便提高學生合理選用信息的能力。編制數學作業或數學考試卷,可以讓學生大量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在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自編作業。在每個單元結束以后,我會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主干知識、重點難點,思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和同桌同學或自己的好朋友搜集資料,相互創編、解決作業。在這個過程中既是學生收集、交流、選擇有價值信息的過程;也是信息加工、創新的過程;更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過程,促進了綜合運用信息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在教學《比的意義》后,設計了這樣的習題:

用了2小時,走了7千米;7本作業本,花去3.5元;2袋大米,重100千克;8個足球,12個籃球。

然后要求學生從中自由找出對應條件寫比。像這種練習,學生要從眾多的條件中捕捉出有用的信息,需要經過判斷與選擇,必須考慮哪些條件結合可以寫比,哪些條件寫出的比沒有實際意義或不符合實際。這樣的練習為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通過練習激活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捕捉數學信息的能力。

3.開展實踐活動,綜合運用信息

學生有了收集信息的意識,還要培養學生主動收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手段收集信息的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務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最終達到“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目的。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開展課前調查、搜索、收集、整理與將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皩嵺`是最好的老師”,在實踐中發現的知識往往會深刻地存在于記憶之中。且綜合利用各種信息,在分析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圍繞某一問題進行解決,創造出新的信息,這也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核心。

3.1 課內提供信息,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材料,以供他們自主選擇,以培養其靈活、合理地處理信息的能力。數學實踐活動課正好為培養學生綜合利用、自主創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在學習了《認識人民幣》后,我設計了一次模擬“超市購物”的實踐活動。在這種活動中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不但提高了實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能力。

3.2 課外專題拓展,鞏固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辦數學小報。辦報的過程既是學生收集、交流、選擇有價值信息的過程;也是信息加工、創新的過程;更是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過程。在數學實踐中,我們通過社團活動或課外時間讓學生自由組合,編寫數學小報或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或介紹數學學習方法或記錄生活中的數學等等,然后利用展板進行展評。這樣,不僅激勵了他們辦報興趣,而且促進了綜合運用信息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沈曙.《我們認識的數教學設計與評析》[J].中小學數學,2007,(3):28-29.

[2] 趙永華.《在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嘗試》[J].中小學數學,2004,(10):42-44.

[3] 鄭進軍.《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猜你喜歡
解決問題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同數連加’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在數學活動中認識時間解決問題
兩只想打架的熊
《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設計
新題展(函數與圓錐曲線)
新題展(選修4)
新題展(函數(一))
新題展(推理與證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