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江流域巖溶地下水質量與污染評價

2020-10-24 04:44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 2020年9期
關鍵詞:柳江亞硝酸鹽巖溶

楊 林 朱 明 何 愿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站,廣西 桂林 541004)

西南巖溶區是全球連片分布面積最大的碳酸鹽分布區,且降水豐沛,氣候濕熱,巖溶十分發育,巖溶地下水系統復雜而脆弱,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十分顯著[1-2]。巖溶區天然防滲過濾層很薄,甚至裸露,巖溶地下水極易受到污染,是巖溶地區經濟和生態良性發展的制約因素[3-4]。本文以廣西柳江流域為研究區,通過對流域內主要巖溶地下水點的地下水質量與污染進行評價,分析流域地下水質量和污染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對巖溶地下水資源利用和水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區域水文地質概況

1.1 自然地理

柳江流域位于桂中地區,地貌總體為巖溶平原溶崗溶丘地貌,呈盆地狀。河流大多沿傾斜面地勢從西北向東南流,形成樹枝狀水系。柳江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第二大支流,全長755km,流域面積為58400km2,較大支流有寨蒿河、尋江、融江、龍江、洛清江等。柳江流域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20℃,年降水量為1300~1940mm,4—8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本次柳江流域巖溶地下水調查區主要包括融江、龍江流域及柳江中下游段,面積約20000km2。以巖溶地貌為主,沿河階地、耕地集中,人口稠密。

1.2 水文地質條件

研究區內泥盆、石炭、二疊系地層碳酸鹽巖發育,巖石質純、易溶,大面積連續分布。由于構造運動,西、北部強烈上升,導致柳江流域上游的龍江、融江地下水坡度大。在強烈上升環境中,破碎帶及共軛節理使地下水河流、溶洞發育快,巖溶強烈發育。區內廣泛分布上百條地下河,分別匯集各集水區地下水,完成自然界水循環。柳江下游由于地殼上升緩慢,長期是匯水環境,巖溶側向發育,地貌多形成峰林或寬谷平原。地下管道系統發育較均勻,形成含水層中網絡系統,故柳江下游平原上多溶潭溶井,地下河不明顯。地下水位埋深淺,巖溶水分布較均勻。

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前泥盆系碎屑巖中,廣泛分布于北部九萬大山、元寶山、天平山及東部大瑤山,多屬潛水。該流域因第四系不發育,又因松散堆積主要是黏性土,故孔隙水在該區分布有限,主要見于谷地及柳江兩岸階地堆積中。

2 采樣與測試

依據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土地利用和污染源分布狀況,在區域控制的基礎上,優先選擇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國家級、省級地下水監測孔,巖溶大泉(泉群)、重要污染源附近的監測井等井孔或水點進行取樣。巖溶水點選擇流動性水點進行布設,其中枯季流量大于50L/s的巖溶大泉和地下河出口點為必須取樣點。匯水面積超過50km2的區域為必須取樣區,視巖溶水點出露情況布置采樣點。選擇在區域上具有代表性的水點(井、泉等)作為采樣點,同時對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裂隙水作適當地控制。采樣時間為平水期。本次調查過程中特別強調嚴格質量控制,包括樣品野外采集質量控制和室內測試質量控制。采集地下水樣點151個,所取水樣多為巖溶大泉水或地下河出口水,測試指標為70項,包括現場物理化學指標、無機物指標和有機指標。

3 地下水質量和污染評價方法

3.1 地下水質量評價方法

本次評價綜合《地下水污染地質調查評價規范》(DD2008—01)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確定參評基礎指標共49項,見表1。地下水質量單指標評價,按指標值所在的指標限值區間確定地下水質量類別,指標限值相同時,從優不從劣[5]。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按單指標評價結果的最差類別確定。

表1 地下水質量評價指標

3.2 地下水污染評價方法

地下水污染評價主要是基于目標組分的檢出和超標情況進行。本次地下水污染指標包括三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重(類)金屬[鉛、鎘、鉻(六價)、砷、汞]、48項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等,見表2。

表2 地下水污染評價指標

以環境背景值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中Ⅲ類水的水質指標為參考對照,構建計算公式:

(1)

式中:Pki為k水樣第i個指標的污染指數;Cki為k水樣第i個指標的測試結果;C0為k水樣無機組分i指標的背景值,有機組分等原生地下水中含量微弱的組分背景值按零計算;CⅢ為《地下水質量標準》中指標i的Ⅲ類指標限值。

利用式(1)分別計算各水樣點單指標污染指數,按表3中污染指標分級標準,確定每一個指標污染等級。每個水樣點地下水綜合污染等級按單指標評價結果的最高類別確定。

表3 單指標污染指數分級標準

背景值采用比擬法確定,利用1975—1979年龍江南岸工作區Ⅲ類以上水質分析結果、2011年《廣西重點巖溶流域地下水勘查與開發示范報告龍江流域下游南岸段》巖溶地下水系統上游無污染區水質分析結果,進行比擬分析確定本次工作區背景值。

4 地下水質量評價

根據本次取樣測試數據,柳江流域地下水質量總體良好,151個樣品中,49.67%為Ⅱ類水質,32.45%為Ⅲ類水質,9.27%為Ⅳ類水質,8.61%為Ⅴ類水質,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結果見圖1。

圖1 柳江流域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

影響地下水質量的主要有亞硝酸鹽、砷、pH值、錳、耗氧量、鐵、氟化物7個指標,其在14個Ⅳ類水質樣品中的貢獻率,以亞硝酸鹽最大,為57.14%,其次是pH值、錳、砷,為14.29%,氟化物、鐵、耗氧量貢獻率相對較小,為7.14%,有3個樣品的2個指標同為Ⅳ類。在13個Ⅴ類水質樣品中的貢獻率,以亞硝酸鹽最大,為92.31%,其次是氟化物,為7.69%。Ⅳ~Ⅴ類水影響因子貢獻率見表4。

表4 Ⅳ~Ⅴ類水影響因子貢獻率

Ⅳ~Ⅴ類地下水普遍受亞硝酸鹽影響,多分布于峰叢、峰林谷地低洼地區,土地利用類型以農田、旱地、菜地、村莊、鄉鎮為主,所處地形均易匯水,為地下水系統排泄區,所以亞硝酸鹽指標受農業活動影響最大,其次為村屯城鎮生活廢水排放、工業廢水排放影響。砷、錳指標也多受農田施用農藥化肥影響。鉛、氟化物指標,受養殖廢水、生活排污溝分布、漏失影響。pH值指標則受成土母巖環境影響。

5 地下水污染評價

根據多指標地下水污染綜合評價結果,柳江流域無污染樣品3個,占總樣品數的1.99%;輕污染97個,占64.24%;中污染27個,占17.88%;較重污染4個,占2.65%;嚴重污染3個,占1.99%;極重污染17個,占11.25%。地下水污染綜合評價結果見圖2。

圖2 柳江流域地下水污染綜合評價

整體上,流域處于輕度污染,局部地區出現中—極重污染。污染因子為亞硝酸鹽、硝酸鹽、砷、汞、鉛、氨氮6個指標,以硝酸鹽、砷污染最為普遍,其次為亞硝酸鹽極重污染,其他影響指標零星分布。其中,柳江流域11.26%的樣品出現亞硝酸鹽極重污染,1.99%的樣品出現砷嚴重污染,1.32%的樣品出現汞較重污染。較重污染—極重污染指標見表5。

表5 較重污染~極重污染指標

柳江流域地下水有機組分檢出率為1.99%,為甲烷和三氯甲烷,采樣點上游無明顯污染源,可能跟農業生產活動有關。

6 結 論

本次以區域調查、取樣為主要工作手段,評價地下水質量和污染狀況,結果主要反映柳江流域巖溶區地下水質量和污染狀況。評價結果表明,柳江流域巖溶地下水質量良好,影響因子主要為亞硝酸鹽、氟化物、砷和pH值,受農業活動影響最大。柳江流域巖溶地下水整體上處于輕度污染,以三氮污染、砷污染最為普遍,主要受農業施用農藥化肥、有機肥污染影響。研究成果可為相關政府部門的決策及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柳江亞硝酸鹽巖溶
穿越巖溶
覆蓋型巖溶注漿路基施工技術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巖溶地區)溶洞處理
關于肉制品中不添加亞硝酸鹽而能檢出的探討
柳江水域疍民的歷史往事
吃剩飯剩菜真的會致癌嗎?
可溶巖隧道基底巖溶水處理方案探討
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
“編讀零距離”柳州、柳江見面會散記
生物學中的亞硝酸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