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的詩歌文本

2020-10-26 02:30代柯洋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
關鍵詞:面朝海子世俗

摘? 要:作為新生代詩人,海子堅守知識分子的精神立場,并執著地探索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他的詩歌也由此體現出了史詩的品格,充滿了熾熱的感情和強烈的生命意識,已經詩人對自我理想的極度張揚與對于庸?,F實的深刻摒棄與蔑視?!睹娉蠛?,春暖花開》作為孩子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作品,明顯體現了上述各特點。從語言表層來看,詩歌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的、牧歌式的田園生活的渴望與憧憬,以及詩人對美好人生的祈禱,語言淺顯質樸,但對世人的祝福卻真誠純粹,情感明朗熱情;從詩歌的深層含義來看,它卻表達了詩人的另外一種選擇,表達了詩人的一種堅定的決心,即“只愿面朝大?!?,背對世俗,詩歌的情感基調顯得孤獨而又凄冷。整首詩歌無疑顯示了詩人一種矛盾的心態,詩人既肯定和認同世俗生活,但又不甘心沒入塵世成為俗人。這種矛盾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詩歌文本的某種分裂,使詩歌既激情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既暢快淋漓又凝重深遠。

關鍵詞:海子;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分裂;世俗;塵世;幸福

作者簡介:代柯洋(1980.3-),女,漢族,山東菏澤人,銅仁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2

海子,1964年出生,本名査海生,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此時的海子,年僅15歲。大學期間,即1982年便開始了自己的詩歌創作。與舒婷、顧城、北島等朦朧詩人相比,海子的詩歌創作在時間上要稍晚一些,所以他被歸入到了新生代詩人的行列。但作為新生代詩人,堅守知識分子的精神立場,并執著地探索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昂W印?,是他1984年創作其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時所使用的筆名。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可謂是中國當代詩壇上的一顆流星。

海子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大概創作抒情短詩多達250多首,另外還有七部長詩,即“太陽七部曲”。作為一位雄心勃勃的詩人,海子得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他“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他“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的結合”。

海子雖不想成為抒情詩人、戲劇詩人,甚至是史詩詩人,但其詩歌卻體現出了史詩的品格,且充滿了熾熱的感情和強烈的生命意識,以及詩人對自我理想的極度張揚與對于庸常生存現實的深刻摒棄與蔑視。[1]他要堅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一生“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是他的理想追求。海子把自我的這種向往和追求,最終通過一首詩含蓄地表達了出來,它就是海子非常著名的一首詩歌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創作于1989年1月13日,從詩歌的語言表層含義來看,它表達的似乎是一種幕格式的田園情感,另外還有對美好人生的祈禱,語言淺顯質樸,但感情卻熱情真摯而又輕松歡快??删o接著,1989年3月26日,即創作完這首詩歌的兩個月之后,詩人就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了。這一事件,無疑使得這首詩歌表層的歡快輕松與深層的實際內涵之間出現了一種矛盾和分離,即使詩歌文本產生了某種分裂。

一、渴望融入塵世,在塵世營造幸福

全詩一共三節,詩人在詩歌第一節就迫不及待地向人們展示了其理想中的、所謂“幸福的人”的生活景象。其中的“喂馬、劈柴、周游世界”,象征著一種閑散而又自由的生活風格;“關心糧食和蔬菜”,則包含了詩人海子所向往的平凡生活內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表明海子一方面試圖融入塵世,但另一方面又要超脫塵世,在塵世中保持一種清靜與獨立的生活姿態。

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詩人想象的塵世,一切都那么新鮮可愛,充滿生機和活力”[2]。我們的詩人海子暫時為這種生活所陶醉,這種生活既能夠滿足其日常的物質和情感的欲望,又能夠使其享受到世俗的快樂。這種“幸?!?,可謂是物質與精神、理想與現實的完美統一。

從詩歌的表層含義來看,詩人海子似乎渴望融入塵世,并試圖在塵世營造一種“幸福的人”的生活。此時,詩人的內心充溢了一種無法抑制的興奮和喜悅之情,以至于他要把自己的幸福與“每一個親人”分享,寫信告訴他們自己內心關于幸福的體驗與感受,甚至想讓“每一座山”、“每一條河”,以及所有的人也能夠擁有類似的幸福體驗與感受,所以有了“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和“陌生人,我也為你祝?!钡睦寺_動與想象。這顯示了詩人親近,甚至試圖走近世俗的姿態與愿望,并且此時詩人的博愛之情溢于詩歌的字里行間,與世界一團和氣。

如此看來,詩人海子向往美好的田園生活,向往塵世的幸福,并試圖在塵世營造“幸福的人”的生活,是一個有著美好生活愿望和理想的正常人??墒聦嵣?,并非如此。

二、背對世俗,拒斥對生活的介入

作為一個一直用心靈寫作的詩人,作為一個沉溺于自己心靈孤獨的詩人,海子一生都在試圖掙脫塵世的束縛和羈絆。海子似乎與世俗生活格格不入,一生都在企望能夠傾聽到遠離塵世喧囂的優美的回聲,他注定不是那種為世俗世界而歌唱的流行歌者。因此,他絕不會僅僅滿足于,也絕不會僅僅停留于在塵世營造幸福的生活,他的精神家園在“遠方”,他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一點,在這首詩歌中得到了明確的暗示。

首先,從詩歌的題目來看。

讀完這首詩,其實最令我難以忘懷和感到不可思議的就是它的題目。如果僅從語言表層來看,讀者很容易理解,甚至一看便懂,但是它所包含的意蘊張力卻令我震驚,并禁不住產生一些疑問。譬如,詩人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蹦?,以及“面朝大?!痹趺茨軌蚩吹玫健按号ㄩ_”……

帶著這些疑問,我對詩歌展開了深入的解讀和剖析。通過進一步地閱讀,我發現“大?!逼鋵嵤沁@首詩歌的中心意象。它廣闊浩蕩、生機勃勃,令人心曠神怡,所以歷來往往被人們視為理想之鄉、搏斗之鄉,甚至是安魂之鄉。在此,海子更是把它視為自己的“一個精神對話者或是靈魂歸宿地”[3],視為能夠真正獲得幸福感的地方,所以他要執拗地一定要“面朝大?!?。

但是,緊接著問題就出現了:“面朝大?!?,怎么能夠看得到“春暖花開”?“花”,本應開在塵世炎熱、肥沃的土地上,可是詩人海子卻固執地、一廂情愿地讓它們開在自己所幻想的幸福之海上,開在自己夢想的追求中??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只不過是詩人心中的一種幻景,是一種海市蜃樓,可它又是詩人唯一能夠感覺到的一種幸福感受。詩歌首先從題目就暗示出了抒情主人公,或者說是詩人的一種孤獨凄冷的情感特征。這與詩歌表層的輕松歡快,無疑形成了某種隔離,從而使整首詩歌顯得不那么協調。

其次,從詩歌的關鍵詞句來看。

在詩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詩人一連用了三個“從明天起”?!皬拿魈炱稹?,也就無疑成了這首詩歌的關鍵詞句。在這簡短的詩句中,“從明天起”被運用得頻率之多,讓我不禁產生了進一步的思考和疑問:詩人既然已經決定要在塵世營造幸福的生活,為何不馬上行動而一定要等到“明天”呢,這有沒有什么別的寓意和弦外之音?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我認為“從明天起”在此其實蘊含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表明時間上的斷裂,即與詩人的過去和現在形成一種間隔,這就意味著詩人過去和現在可能生活得并不怎么幸福,所以他才下定決心在塵世營造幸福的生活,決定做一個和大家一樣的幸福的人。它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憧憬與渴望,詩人渴望融入幸福的塵世生活之中。另一層含義表明詩人可能始終在塵世也無法獲得幸福的生活,因為“明天”往往具有不確定性。正如一句俗話所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彼?,“從明天起”,不正恰恰說明了詩人現實生活的黯淡和不如意嗎?正如詩人海子生前好友西川所說:“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收音機、甚至錄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p>

在現代化、理性化、感官化和物質化的文化背景下,許多中國文人的文化觀念已經或正在被“城市”和“欲望”的滾滾紅塵所洗腦,而海子卻是一個生活在世俗城市里的邊緣人,他“似乎拒絕改變他生活的封閉性。他寧可生活在威廉·布萊克所說的‘天真狀態,而拒絕進入一種更完滿、豐富,當然也更危險的經驗狀態”[4]。他的理想王國和精神家園在“遠方”,他是一個沉湎于自己心靈孤獨的詩人,他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另外,在詩歌的第三節,詩人在向人們送去真誠祝福的同時,自己卻“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爸辉浮边@一表示祈使的詞語,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它表明詩人將在塵世獲得幸福的祝福,送給了別人,而自己卻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堅守自我獨立的空間和姿態,要獨立于社會人群的邊緣。也就是說,詩人認為塵世的幸福只屬于旁人,它與自己無關,他還是情愿背對世俗,獨面大海,“他已經把自己視為塵世之外的人了。他真的已完全與這個世界和解,但不是浪子回頭的和解,而是徹底解脫,他沐浴在天堂之光中與現實的和解” [5]。因為這種幸福,與詩人海子所苦苦追尋和憧憬的理想境界相距甚遠。所以對于“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的詩人來說,他絕不會滿足和停留在擁有塵世的幸福,他要“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獨將此火高高舉起”,并為此不惜將“牢底坐穿”。

整首詩歌暗示了詩人一種相互矛盾的心態:他剛向世人宣布要在塵世營造幸福生活的赤誠心懷,可很快又轉過身去,還是堅持獨面大海,背對世俗,背對世人;從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來講,世人既肯定和認同世俗生活,但同時又不甘心沒入塵世成為一個俗人。

在詩歌開篇,詩人想要“做一個幸福的人”,此時他的心懷是熱情開放的,情感是積極昂揚的;但詩歌結尾一個“只愿”卻表達了詩人的另外一種選擇,表達了詩人一種堅定的決心,此時詩人的心懷是收和封閉的,情感也是孤獨凄冷的。從整首詩歌來看,詩人仿佛要在塵世營造幸福的生活,可最后又用自己的行動拒斥對塵世生活的介入。由此看來,“春暖花開”只是詩人臨終前的遺言,是他臨終前贈與世人的美好祝福,而詩人自己卻始終還是那個“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傾心死亡”。

總之,在這首詩歌中,詩人將理性與激情,理想與真相結合起來,運用象征、暗示和直抒胸臆等多種表達方式,使全詩既激情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既暢快淋漓又凝重深遠。[6]

注釋:

[1]劉復生 張宏.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8年版,第345頁。

[2]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第三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頁。

[3]柴國華.悲涼緣何生——從文本出發,再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J].名作欣賞,2005(5),101—103。

[4]西川 海子.海子詩全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924頁。

[5]燎原.海子評傳[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頁。

[6]中國當代文學專題課題組.中國當代文學專題作品點評[M].長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第111頁。

猜你喜歡
面朝海子世俗
德令哈,沒了“海子”你還剩下什么
面朝大海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九寨溝觀海子(外四首)
不愿向世俗投降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詩(之采摘葵花)》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世俗的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