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頻作品的焦慮敘事研究

2020-10-26 02:30虞艷芳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
關鍵詞:孫頻

摘? 要:孫頻善寫校園之中的邊緣人物,致力于書寫這一在世俗眼光中擁有光明未來的群體在現實生活與現實人生中的精神困境,關注他們在被社會放逐之后的身份認同焦慮與精神焦慮,同時在作品中反復叩問,追尋掙脫身陷焦慮困境的最優解。

關鍵詞:孫頻;焦慮敘事;認同焦慮;精神焦慮

作者簡介:虞艷芳,女,漢族,福建邵武人,蘭州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2

“焦慮”原為心理學概念,西方學者對之進行了系統的論述??藸杽P戈爾將之定義為“人面對虛無和自由時產生的一種眩暈”[1];而弗洛伊德則認為焦慮是人處于壓抑狀態下無法完全實現對現實的抵抗而產生的情緒;在弗洛姆看來,人擺脫精神權威的束縛而獲得的自由使人焦慮。焦慮敘事,體現的正是作家對于身處焦慮狀態中的人物的觀照,以及“作家在其最直接的存在困境中的一種叩問、自我深省乃至自我批判。[2]”孫頻身為80后作家,在創作中刻意與“批量化生產, 粉絲群,商業化運作”等時代潮流保持距離,自詡“是比較純粹的嚴肅文學追隨者”,又受池莉等作家的影響,使她“一開始寫作時就在不自覺地觀察著現實人生”。[3]在這種現實視域下,孫頻更關注的是處于社會邊緣的群體,這一群體往往囿于生活中的種種困境,表現出理想缺失或是追尋理想失敗后的焦慮。他們中有大學生,有妓女,有肄業的女博士,有年少輟學的逃犯,有卑瑣的企業家,有怪人,有瘋子,有復仇者,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和相通的精神困境,表現出相同的矛盾氣質。他們陰暗、卑怯、瑟縮,渴望他人的認同而又每每被置于孤島,他們未來將何去何從,一顆惶惑的心將何處安放,成為孫頻作品中反復叩問的重心。

一、人物邊緣化

孫頻曾說:“我在一個小縣城長大,所以最熟悉的生活是中國城鄉結合部的生活。雖然后來在城市里也一個人晃蕩將近十年了,但自認為從沒有真正寫出過城市的味道,我與城市始終是隔著一層的?!盵4]這種自身與城市的隔膜,使得孫頻不自覺地向自己的家鄉汲取創作的養分,即便自己對家鄉的印象是“破敗落后愚昧”,但仍然“用疼痛和熱愛讓它們在文字里又活了一回?!盵5]因而在她的作品里,不乏具有那個小縣城里人物氣質和味道的形象。譬如《自由故》里五年級就輟學但對學問卻有著執著追求的王發財,恰如她曾提到的那個鄰居家的光棍兒子——平凡到庸碌的人,卻有滿屋子的書[6];《十八相送》里的張茉莉曾為燙傷的兒子植皮,與她記憶中為燒傷兒子植皮最終去世的斜眼女人也不無相似之處。[7]

“邊緣”是一個與主流相對的概念,它被主流所排斥、移除而往往不被關注、不受重視,邊緣地區、邊緣文化、邊緣人物都具有同樣不被關注的命運。但是不是因為孫頻總從小縣城里的人身上尋找創作點而使得邊緣成為其作品中人物的標簽和烙印呢?如果是,為什么從小縣城來到城市,就注定會被邊緣化?孫頻在這里探討了一個問題,出身是原罪嗎?

可以說,孫頻對其筆下人物外貌的普通、家境的貧寒是毫不諱言的,呂明月就是一個“身材五短,滿臉雀斑”的長相普通的女性,且她的父母均為農民,出身平凡,因而從小到大“她一直在給人做配角,誰都不會正眼看她一眼”[8](《自由故》);韓唐生正是因為出身農村沒有條件學習特長而無法參加校園活動,與同學產生了隔膜(《恍如來世》);朱家明出身單親家庭,經濟上也并不富裕(《十八相送》)……孫頻對這些人物的處理高明而又殘忍的地方就在于,她并不在一開始就將這些人物推向邊緣,而賦予了他們嘗試的可能。不論是韓唐生一開始試圖參與校園活動,后來企圖通過優異的成績一鳴驚人的舉動,還是朱家明拼命地享討好自己的同學,甚至是呂明月的退學之舉,事實上都是作者給這些人物創造的融入現實、進入群體的機會。但作者也在人物這種壓抑自我、近乎歇斯底里的嘗試中,寫出了他們精神的絕叫。

回到之前的問題,是不是平凡的出身就是原罪呢?從表面上看似乎確是如此。這些人物正因其普通甚或貧窮的家庭而無法學習特長,在進入校園以后既不能以才藝敲開校園活動的大門,又不能與“城里人”擁有共同的精神稟賦而被排斥在外,他們的被邊緣不就是因為貧窮嗎?但事實上孫頻的探究并不僅僅止步于此,因此她安排了韓唐生的發奮、呂明月的退學、朱家明的討好等情節,這些情節都指向一個焦點——那便是人物為了取悅群體而失去了自我,而這樣的代價顯然是人物所難以承受的。因此,家庭條件的不足確實使得這些人物不是人群的中心,但他們至少屬于人群的,而將他們徹底推出人群的,便是自我的徹底喪失。

“對于生活曾經寄以美好的希望而又屢次‘幻滅了的人,是寂寞的;對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但是生活的苦酒又使她頗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悶焦躁的人,當然會加倍的寂寞?!盵9]茅盾這段評價蕭紅的話,也同樣適用于孫頻所塑造的人物。他們有著對生活的美好祈愿,并且相信自己有著實現這些祈愿的能力,然而生活的“苦酒”卻毫不吝嗇地將寂寞潑灑在他們身上,于是,他們一方面極度自卑,猶如陰溝里的老鼠,畏畏縮縮;另一方面又極度自負,將周圍的人視為蠢蠹。這就是這類邊緣性人物身上的矛盾氣質。這種自卑大多數時候以對愛情的迷狂表現出來,這種自負又大多以不羈或者說不符合社會常理的舉動表現出來(如韓唐生不刮胡子,劉立林用英文自言自語)。他們被群體隔離出來,但又因為這種觸底反彈式的抗爭更顯得格格不入,反抗而不得,便不得不走向焦慮。

二、身份認同焦慮下的人物

“所謂‘身份認同是關于‘我是誰與‘我將走向何方的問題?!矸菡J同這一術語的出現與凸顯恰恰是源于主體對于自身身份的認識困境——我們的‘身份認同處于危機之中?!盵10]現代文學中,就已經有作家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問題(雖然這一時期中國學界還未接觸這一術語),無論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還是郁達夫筆下的“零余者”形象,其實都表現出這一群體自我身份認同的危機。新時期以來,有不少作家同樣對這一現象給予關注和表現,尤其是知識分子失卻“啟蒙者”立場之后,這種困境在作品中更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孫頻筆下的人物,大多正身陷此種身份認同的危機,像李正儀、韓唐生,二人均為大學生,但在校園群體之中并未得到自我的確證,在焦慮之下選擇以出格、癲狂的舉動來獲得現實生活、群體的認同,但這種妥協最終帶來了毀滅。

《假面》這部小說集聚焦于校園里的人物,或為大學生,或為博士,這些在世人眼中有著美好未來的人,卻身陷不被接納的危機,處于焦慮之中?!都倜妗放c《恍如來世》都提到了人物面對“他者”時無法靠近、融入的困境,李正儀感到“戀愛擺在他的面前就像一個天衣無縫的玻璃球,無論從哪個方向走,他都找不到一絲擠進去的縫隙”[11]的茫謨與無力;而韓唐生“……一邊心驚肉跳地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幾乎任何場合他都插不進去,就算他把自己磨得像根針他也插不進去?!盵12]孫頻對李正儀這類人物內心的洞察不可謂不深刻,圓而滑的玻璃球的確沒有外人進入的可能,這樣的比喻就使李正儀與他人對立起來,他不被接納的處境、努力卻徒勞的情狀也就一目了然了;“磨得像根針”當然的夸張的手法,但也將韓唐生與集體的隔膜寫得真實可感。從表面看,作者仁慈地安排了一位美麗女性的出場,使得李、韓得以在與女性的交往中確立自己的男性身份,與之結婚則代表了他們對正常的現實生活的回歸與向往。但進一步說,他們將自己內心隱秘的傷痛盡數宣泄在更弱者身上,其不堪的過去使他們不自覺將之作為被放逐的“他者”,他們用“玻璃球”將自己包裹起來使得這些女性把自己磨得像根針也無法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在他們這里,女性的身份無法得到確證。于是他們的生活又陷入危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中國人有時是很難忍受那不被人認可的‘孤獨的,因為我們的傳統是強調‘群體的作用和意義的,個人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在群體的肯定中才能實現?!盵13]因此,在長時間的飄蕩與茫謨之后,不被接納的人物以對愛情和性的隨意來滿足自己內心的極度空虛。在身份認同焦慮之下,都選擇了爆發,或是在瘋狂的性中迷失自我(李正儀);或是在救贖墮落者后又將其推向毀滅(韓唐生);或是在侮辱蔑視更弱者中自我滿足(呂明月);或是在怪異不羈的行為中宣泄憤懣(朱家明);總之,殊途同歸,以扭曲、變異甚至變態等負向的趨勢來表現自己的孤獨,以及獲得話語權的訴求。

三、結語

孫頻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以這樣帶著孤獨氣質的傷痕累累的面孔走到臺上,他們是狂放不羈的怪人,是離群索居的孤鬼,是癲狂憤怒的瘋子,在人生的顛仆中浮沉,刻畫出當代人的苦痛面容,顯示出當代人的現實困境,表現出當代人的種種焦慮。孫頻在作品中反復叩問邊緣人物掙脫焦慮的方法,人物的種種瘋狂行為所帶來的毀滅,也許已經說明變成瘋子并不是答案。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人物不顧一切的舉動換來的卻是自身的墮落與毀滅,或許更體現出這一群體處境的艱難與反抗的絕望。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還需要繼續追索。

參考文獻:

[1]王葉青.論施蟄存的焦慮敘事[J].文學教育(上),2013(11):82.

[2]江臘生.新時期文學的焦慮敘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9.

[3]孫頻.女人與女人,女作家與女作家[J].文藝爭鳴,2016(04):35.

[4]孫頻.寫作的意義[N].文藝報,2013-3-25(02).

[5]孫頻.女人與女人,女作家與女作家[J].文藝爭鳴,2016(04):35.

[6]孫頻.女人與女人,女作家與女作家[J].文藝爭鳴,2016(04):33.

[7]孫頻.女人與女人,女作家與女作家[J].文藝爭鳴,2016(04):35.

[8]孫頻.假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52.

[9]洪子誠.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M].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83.

[10]孟瑞.“身份認同”內涵解析及其批評實踐考察[D].杭州:浙江大學,2013:8.

[11]孫頻.假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3.

[12]孫頻.假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122.

[13]王光東.民間理念與當代情感[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79.

猜你喜歡
孫頻
論孫頻《去往澳大利亞的水手》的色彩書寫
所有事物都可期以永恒
BALCONY
Balcony
近年孫頻小說創作的進階
現代文學傳統下的“新女性寫作”:以張愛玲與孫頻敘事技巧比較為例
孫頻小說中都市疏離者的精神肖像
孫頻稱純文學不被太多人接受是因為它有一個門檻
視點
孫頻《九渡》獲得第五屆《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