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詩經?桃夭》到《紅樓夢?五美吟》探尋“美人隱喻”與中國文化傳統

2020-10-26 02:30秦燕南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

摘? 要:通過非直接點明的比喻方式,體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漢語文學創作中的常見方式。本文以《詩經·桃夭》以及《紅樓夢·五美吟》為例,通過對“美人隱喻”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析中國古代文人的思想認知水平,并對“美人隱喻”與中國文化傳統的辯證發展關系展開論述,希望讀者能夠有所收獲,不僅可以正確看待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也能夠對生活實際有所幫助。

關鍵詞:美人隱喻;中國文化傳統;思想認知水平;辯證發展關系

作者簡介:秦燕南(1979-),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黃河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影視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2

引言:

隱喻是漢語文化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是指用一個詞或者短語(通常是一個具體事物),指代另一種具象物體或是人,通過其某一方面的“美好”,暗示被指代事物同樣具備此種優良品格。在文人騷客的筆下,多種實際事物被用于隱喻,寄托自身的“壯志未酬”或“英雄垂暮”,使觀者看后,產生精神層面的共鳴,進而生成帶入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或相關的文學形象。

一、中國文化傳統中“美人隱喻”的發展歷程

對于美的追求,不存在時空界限,在任何時代,追尋美、守護美,均是社會的主旋律。但對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群體來說,對“美”的定義存在差異。所謂“美人隱喻”被分為兩個級別:

第一,外表的美麗形態。如我國古典文化中的美人代表,既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贊譽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又有柳如是、陳圓圓、杜十娘等并稱“秦淮八艷”,為后世津津樂道的八位奇女子。每一位“美人”,除了其傾國傾城的容貌之外,如果平生機遇不夠“奇”,則聲名也不會如此顯著。如《紅樓夢》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以“傳說故事”為憑據,分別對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晉代避諱司馬昭名諱,改稱王昭君為明妃或明君)、綠珠、紅拂女的身世進行概括,從而形成《五美吟》。按照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的說法:“《紅樓夢》先是一場大富貴,后是一場大破敗,終究一場空歡喜,無論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所求皆不得,但歸根結底,寫的還是曹雪芹的自身經歷?!?/p>

第二,結合上文所述“美人隱喻”到了清代,“借古諷今”的本質已經著重凸顯,明末清初的小說家,大多在其作品中引入此種模式,借以表達自己對封建統治階級的不滿(但實質是期待)。但此種思維并非形成于明末清初,筆者認為,始于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酵,到了隋唐、兩宋年間,在無數文學大家的渲染之下,“美人隱喻”的性別主體由“美女”變成了“懷才不遇的英雄(君子)”。根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每自比管仲、樂毅”,經由劉備三顧茅廬之后出山,輔佐兩代君主,成就霸業。此種被《三國志》作者陳壽稱之為“古今之盛軌”的君臣際遇,令無數文人騷客為之瘋狂。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對應的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但古代文人的清高,要求他們不能輕易“放下身段”,如果能夠由君主“三顧”而出山,將會使其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到了唐代,詩仙李白來到長安之后,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其自比管仲、諸葛亮、謝安,但其過于“灑脫”、缺乏政治頭腦的性格,注定了他只能是“仙”,而不會成為“能臣”。到了元明清時期,市井流傳的歷史故事版本多種多樣,小說適時出現,而在羅貫中、施耐庵等人的筆下,諸葛亮被正式捧上神壇,天下的讀書人幾乎都將自身帶入諸葛亮的“美人/君子如玉”的設定之中,希望有朝一日,君王能夠對自己另眼相加,使自己的人生出現天翻地覆式的變化[1]。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人隱喻”由最初的單單指代“美人”,逐漸演變成英雄,進而成為一種極為虛幻的英雄形象(小說中的諸葛亮,絕非歷史真實存在的諸葛亮),看似是隱喻主體出現變化,實則是讀書人的思想認知發生了改變。

二、《詩經·桃夭》中的“美人隱喻”分析

《詩經·桃夭》中的“美人隱喻”,既彰顯著先秦文化的高度發達,由能夠切實體現出人民的樸實無華。第一章節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以鮮艷的桃花指代新娘的妙齡與嬌媚,希望其嫁給良人,此后家庭和睦,一生幸福。自此開始,以“桃花指代妙齡女子”為代表的隱喻方式,成為了漢語文化中的一種常見修辭方式。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民間文化,還是文學大家的筆下文章,均少不了以《詩經》為例。如朱熹《詩集傳》中所述:“然則桃之有花,正婚姻之時也”,寓意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最適合辦紅事,彰顯了古人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二、三量章節“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卑凑罩弊g內容來看,也可以作希望家庭和睦、多子多孫的理解。但細究之下,《詩經·桃夭》暗含對女子德行方面的要求。短短60個字中,共三次提到“室家”、“家室”、“家人”,現代視角下理解的“家庭和睦”,放在先秦時代,需要增添“女子對家庭辛勤付出”的理解,對衣物的漿洗縫補、準備日常飯食、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幾乎沒有一刻得閑,還要忍受男女不平等帶來的多種委屈。但在那個時代,此類“工作”均為女性必須承受的內容,連“美人”都要如此,遑論姿容處于中等甚至可以用“丑陋”來形容的女性。由此可見,此階段的“美人隱喻”更多指代現實生活中的美人,具體內容往往圍繞日?,嵥槭挛?,且需要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

三、《紅樓夢·五美吟》中的“美人隱喻”分析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寫道“黛玉自謂‘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嘆者甚多,……胡亂湊幾首詩,以寄感慨。恰被寶玉翻見,將它題為《五美吟》”。針對五位美人所做的詩中,均選取了令人蕩氣回腸的巾幗英雄事跡,為了越國,甘愿委身于夫差的西施;為了成就楚霸王千古英雄氣概而自刎的虞姬;傾國傾城的容貌、唯我獨尊的權力,卻抵不過小小畫師手中的一支筆;已經富可敵國,卻仍逃不過權力的強制命令,最終共赴黃泉的石崇與綠珠;身居楊府,尸居余氣卻英姿颯爽的紅拂女,五位“美人”的容貌、氣質、所處環境等均大不相同,其人生際遇卻足以為后人永久回味。然而,在林黛玉的心中,這些美人的“為后世懷念”,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林黛玉喜歡賈寶玉眾人皆知,她和寶玉自己也知,但若沒有木石前盟,兩人就真的能夠在一起嗎?曹雪芹將自身境遇,結合春秋筆法,在《紅樓夢》的開篇就已經埋下了悲劇式的結局,無論高鶚是否“狗尾續貂”,兩人的結局已經注定。與之相似的是施耐庵的《水滸傳》,36天罡、72地煞的宿命早已明示,如果觀者的思考深度僅僅停留在“宋江不接收招安,梁山就能夠一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銀”,則無法抓住精髓?!都t樓夢·五美吟》、《水滸傳·宋江招安》,甚至是《三國演義·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決策》,本質上充滿了明清時代文學作品創作者的“美人隱喻”,諸葛亮、劉備、宋江、李逵、賈寶玉、林黛玉,代表了社會不同階層,形形色色的人。作者自身是其中的一個(或是向往其中的一個),觀者看后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英雄或是美人的本質形象其實并不重要,背后蘊藏的、無法說出口的“隱喻”才是古代文人的真正訴求[2]。

四、“美人隱喻”與中國文化傳統的辯證發展關系

結合上文對“美人隱喻”的分析,筆者認為,中國文化傳統一脈相承,雖然朝代不同,具體的人、事、物業存在差異,但值得今人深入研究的核心價值,即“美人隱喻”與中國文化傳統的辯證發展關系始終未曾出現一絲一毫的變化。自古以來,“學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的說法長期流傳。高級形態的“美人隱喻”,其實可以視為一種寄托政治追求的方式。如“三顧茅廬”成為千古君臣際遇典范的核心原因正是在于,一個君王(盡管彼時的劉備還是一條“潛龍”,實力不足),能夠“猥自枉屈”,多次拜訪一位比他年輕20歲的年輕人,尋求自身發展出路和治國之道,此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舉動,令歷朝歷代的讀書人心向往之?!爸鲋鳌?,首先要有“知遇”,如果相反,斷了讀書人謀求“知遇”的道路,盡管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千古功業,依然被后世讀書人給予“焚書坑儒”、“暴秦無道”的負面評價;清朝雍正皇帝推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讓老百姓有好日子過,扭轉了康熙末年國庫空虛的不良局面,但因為“得罪了”讀書人,而被野史編排成無道昏君。由此可見,“美人隱喻”如果和中國古代政治“過往甚密”,則無論是“美人”還是“君子”,其純潔性都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在很多時候,以“美人/君子”自居,只會撰寫酸楚文章的文人騷客們,希望通過“隱喻”方式表達政治訴求的行為,完全不值得今人提倡??傮w而言,在歷史和傳統文化中,類似的有趣之處浩如繁星,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當代社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3]

結語:

在漢語文化中,“美人”與“英雄”相對應,所謂“寶劍贈英雄,紅粉贈佳人”泛指強強聯合,使每一項優良的事物都能處于正確的位置,最大化發揮自身的作用。一旦明珠暗投,則光輝也會隨之暗淡。在現代視角來看,“美人隱喻”確實令人唏噓不已,但以“美人”自居的古代文人,是否真正擁有經天緯地之才,更值得今人討論。在借古比今的過程中,掌握精髓,正確看待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扎西南杰. 《紅樓夢》藏譯本文化意象翻譯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20.

[2]廉水杰.“美人隱喻”與中國文化傳統——從《詩經·桃夭》到《紅樓夢·五美吟》[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0,20(02):41-44.

[3]孔天伊. 《詩經》中“桃”和“?!钡膶徝酪庀笱芯縖D].黑龍江大學,20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