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民間工藝的出版孵化與創新

2020-10-26 06:56劉音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出版

劉音

摘 要:本文基于廣東民間工藝發展及出版的現狀與問題,從專業素養與工作方式、信息化整合、選題定位、傳播媒介、文創產業五個方面闡述民間工藝出版孵化過程中所需涵蓋的要素與實施路徑,提出如何在新時代環境下拓展并探索廣東民間工藝出版孵化及子文化形態的多種創新可能性。

關鍵詞:廣東民間;工藝發展;出版

廣東民間工藝發展歷史悠久,分布廣泛,深植于廣東本土原生的發展土壤而各具特色:以三雕(牙雕、玉雕、木雕)、兩繡(廣繡、潮繡)、肇慶端硯、潮州木雕、石灣陶塑、潮州瓷塑與佛山剪紙等集成為“廣東十大民間工藝”,為廣東民間工藝研究及出版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考察標本與文化史料。

在現今出版的廣東民間工藝類書籍中,多以民間工藝等文博機構為主體研究發掘出版課題,常對應于工藝主題的展覽,或以精品、作品集的形式來編撰書稿、展示研究成果,圖書內容多以偏重學術研究或文論的形式出現。在出版內容采集與編輯加工、設計形式呈現、閱讀轉化、創意思維與推廣等方面有待突破,尤其對民間工藝深層的人文歷史價值的挖掘、對工藝創作的記錄與呈現方式、情感的融入表達方面還有多維的拓展空間。

廣東民間工藝特色品類眾多,研究所涉及的學科領域廣泛,需要從地域文化、工藝原生與流變、當代社會審美及需求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整理與編輯活化,以形成一套成熟而長期的出版孵化模式,運用多種現代科技及媒介手段以推廣與傳播廣東民間工藝文化。出版孵化是遵循一定的出版工作特性與目標,完成從選題定位—考察記錄—撰寫編選—內容與形式呈現—文宣推廣—商業實現與文化影響等多環節的內容生產與編輯加工過程。它需要對民間工藝有著激情與熱愛、兼具藝術研究與編輯工作素養、對出版目標有著清晰定位及創新意識的編輯為主體介入者,基于詳實的工藝考察及論證加以系統采集、編選內容,或在研究者的編寫基礎上注入創造性的編輯理念與內容加工方式,總體控制內容的組織與生產,架設編寫內容與讀者需求之間的橋梁,提煉整合出民間工藝的本源文化精華,孵化為民間工藝文本圖冊,在出版市場中再度轉化為對社會與經濟產生雙效價值的創新產品。

這其中的前期投入不僅是人力、物力、團隊協作,也是一種長遠系統的文化規劃,不少項目可能為了最終的效益不得不壓縮出版孵化的周期,在有限的出版運作周期下,導致內容編寫成形快、專業支撐薄弱、內容與形式并未形成很好的契合,追求快餐式的出版生產模式,也在一定程度往往可能出現:選題資源的單一匱乏、出版內容缺少獨創性且重疊性高、出版定位模糊,難以實現預期的出版價值與市場影響。在廣東民間工藝在當代產業逐漸式微或傳承受困的情境下,出版介入工藝尤其需要在孵化項目過程中深度整合,依托于民間工藝者的研究與技藝基礎,在出版物中完成對民間工藝的多位解讀與閱讀轉化的過程,這其間沒有任何快捷討巧的途徑,精細深耕才能開花結果,才能全面系統地呈現廣東民間工藝體系的精粹,為工藝出版研究與史料文獻的挖掘打下充備的孵化成形基礎。出版孵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融入創新思維,改變傳統的出版定式,立體集成式孵化工藝文化內容產品,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實施路徑:

1 專業素養與工作方式的創新

出版孵化最首要的是在工藝及出版領域集合專業的核心團隊,重視編輯工藝素養的培養與優化提升。民間工藝涉及多門類學科,編輯需要扎實的多重專業知識結構,包括人類學、工藝美術學、歷史人文、地方民俗、影像紀實等,可以更易于掌控多元領域的題材表現與內容策劃組織。同時需了解熟悉不同地區民間工藝的特點與分布、發展情況,在資料收集與查證等方面能利用各地區的現有資源與支持機構,在工作中積累不同的作者、手工藝者與文博機構等多元資源,從而為書籍的可施行度增加更多的可靠性。編輯需要全程充分調動自己的專業敏感度,發現有價值的出版信息或內容突破點,跟工藝人請教、溝通,正確引導手工藝者盡可能地發揮本身的技藝優勢與特點,打造出圖書獨有的特點與內容亮點。在實地考察技藝及記錄的過程中編輯需要全程同步觀察、體驗、思考問題,找尋內容與形式的最佳切入點,以全面掌握第一手有價值的工藝信息與資料。

工作方式上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參與并體驗工藝制作,根據不同的手工藝者觀察他們的喜好與興趣點,制定適宜的出版方案,編輯對工藝門道與重點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形成一個明確而清晰的編輯思路與理念,如果沒有對專業技藝的熟知和了解往往容易停留在浮于表面的編輯架構與內容規劃。而對于專業性很強的圖書項目,還非常需要有較強的編輯專家團隊或編委會配合編輯工作,可以提供解決深度研究方面的學術問題,甚至需要多方查證各類文獻史料,一些對于編輯在知識結構有明顯薄弱的地方都很有必要調動各方配合的資源加以支撐,以確保書籍內容孵化的專業獨創價值,同時也能更好地打造圖書的品牌文化形象。

編輯團隊的建設與工作的規劃分工也非常重要。系列叢書需集合專業各有所長的編輯團隊力量,并有一個有便捷的工作執行及管理結構的人員配置,達到較高效地整體推進工作。在制定了基本的出版方向及工作規劃之后,團隊編輯的整體調度都應充分發揮出個人的專業特長,形成互為協調補充的團隊工作模式。不同編輯的知識結構能夠產生互補或優化整合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在圖文收集、拍攝記錄等編書前期素材準備工作的啟動與執行非常重要,需要有一個整體的工作規劃與進度安排,不同種工藝資料的采集可以根據地理條件、工藝制作特點及周期整體調度,對于需要實地考察及采集的項目可分片區地連帶進行,以避免團隊工作動線拉得太長,有效減少前期工作資金及人力的投入。此類圖書項目不僅工作體量大、難度大,每一項目的時間跨度基本較長,也需要編輯始終保持工作的激情與耐力,做好每一環節的鋪墊和梳理,從繁復而龐雜的資料收集查證、內容策劃到資源的整合溝通,每一步解決實際困難與問題的能力考驗都處處在磨煉你對圖書最終實現的目標的信念感,也是在強化編輯從始至終對內容耕耘的一份敬畏感,這是團隊共同的配合與編輯理念的共識合力才能完成整個項目的出版孵化過程。

2 信息化整合的創新

出版孵化的基礎是重視建立廣東民間工藝檔案資料庫,充分運用傳統記錄結合現代科技的方式及手段,以考察筆記、攝影、錄像、訪談、視頻剪輯等多種方式全面記錄和采集工藝的相關信息與資料,這些現代科技采集對象需囊括各類與工藝有聯系的整體內容,圍繞著工藝的核心進行多元化信息交合處理與互聯記錄等工作,特別是對于一部分面臨停滯或傳承困境的民間工藝,這些有效的數據庫存檔與采集記錄方式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更顯出它們的重要性與珍貴價值。在實地工作中不少民間工藝家對自己熟悉的手上功夫及制作經驗講述起來都非常專業,但大多存在圖文資料存檔、記錄的諸多現實問題,對于具有出版價值的工藝文獻及記錄還需要專業力量的全方位配合,才能達到科學、全面系統的收集與整理,特別是在策劃較大型工藝類叢書時,需要采集資料信息更為復雜多元化,各種工藝都可能有不同形式載體的資料保存歸檔方式,只有長年積累,進行多方搜尋與征集、采選,不夠充備的基礎資料也會導致出版叢書項目的火候存有欠缺與不足。出版的醞釀與孵化必須在長期建立下的數據庫鏈條中提煉出有價值的出版內容,形成完備的信息集成、系統分析整理的基礎。

《漢聲》雜志以“徒行天下”的工藝文獻考察、采寫與編書方式,編輯身體力行地通過田野調查去接觸、采擷并感受工藝民俗文化,長期收集建立起“中國民間文化基因庫”,采集的范圍包括了衣食住行育樂等傳統生活智慧及表現,打造了多系列具有長足生命力的工藝出版成果??梢?,編輯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書籍編輯范疇,而是以全方位立體的工作思維、科學的整理方式,實現出版孵化的內容積淀、整合、轉化與衍生的編輯模式。

3 選題定位的創新

選題是實現出版孵化的起點,在選題規劃上需要根據不同工藝的特點設定學術研究的側重點,結合當代人的生活及審美需求來發掘其人文及情感價值的共鳴點,設定符合當代文化語境的再造與轉化的內容新特質元素,只有孕育具有獨創基因的選題才能占領以“內容為王”時代的出版先機。

建立選題的專業評估、考察與論證機制(包括對項目研究及出版的價值、實施的可行性、資金投入的預算風險、市場風險等的評估數據)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充分探討出版孵化項目確立的各項考評指標,才能依據主體方向確定內容加工生產的原料。民間工藝出版孵化中尤其要避免選題資源的同質化或重復出版,選題的入點與角度、編輯的創新理念都要有全面考量:有些書注重記錄工藝的過程,民間工藝基本技法的整理與表現,需以不同工藝類種展開,做到精、專、細的出版呈現效果。有些注重作品的呈現及挖掘工藝的社會人文價值,對工藝生態背景的反映與思考。有些以影像記錄和還原工藝制作的實地場景,穿連編寫者對工藝的認識與態度。有些則集中在一種工藝的研究點加以全面系統的資料與文論梳理……

不少圖書在選題上以獨特的思路打開了讀者對于傳統工藝的全新認知:如《清課堂一百八十年》一書回顧了一家已歷經180年發展現今僅存的品牌錫器作坊清課堂的金工技藝精萃,記錄下時代匠人的金工手作體悟與思考,凸顯出傳統金工品牌的深厚文化與工藝價值?!秱骷摇穼⒋?、夏、秋、冬四季的傳家之藝為四冊叢書的主線,每季以生活、節慶、飲食、手藝、齊家、札記為題,擷取家庭生活的日常記憶來講述傳承下來的中國民間文化,為我們尋找過去年代的工藝民俗文化與人文情感的聯結點?!端嚱硨ば湃恕啡珪圆瀹嫷男问街v述一個人物收到陌生人描繪老工藝的來信為故事框架,讓讀者跟隨主人公尋找傳承著民間工藝信仰的寫信人的蹤跡,故事情懷的傳遞成為本書內容編輯思路的獨創亮點……這些在民間工藝出版的選題領域開辟了更多拓展的可能性。

4 傳播媒介的創新

在新媒體時代,當代人的閱讀與認知取向均發生了很大改變,傳統工藝出版不能再局限于單一的紙媒介質,從內容的策劃到編輯形式、由紙質引導式閱讀到以全媒體傳播內容,更多的需要突破傳統窠臼與壁壘、打破民間工藝出版的專業界限,用穿越常規思維套路的“舊物新裝”形式開啟大眾群體的審美視界。讀者閱讀趣味的多層次化與內容終端調查數據鏈的更新加快,決定了民間工藝的現代型出版產業既需要內容的持續輸出與快速應變的節奏,又不能忽視“慢火燉”的內容孵化過程。廣東民間工藝中幾大主要門類如木雕、年畫、廣彩、廣繡等有待深挖細化的內容資源可謂豐富深厚,在大數據信息鏈條中局部放大工藝細節的亮點,嘗試引入新型媒介的營銷推廣模式、帶動線上線下的宣傳與互動,策劃工藝文化的現象性話題以積聚流量、借助多元開放性的傳播優勢做好鋪墊、預熱、關注熱點,這些都將編輯推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與探索路徑,促使編輯由從前相對簡單的案頭工作方式走向更具有拓展潛能的平臺,以適應當下出版生存境態的復合型能力的要求,在社會文化與生活中找尋更多與出版的契合點,融合全新的信息元素符號,擔當起傳播傳統工藝文化的責任。這些傳播方式與科技多媒體技術結合得更為緊密,線上線下的主題展覽和講座、視頻分享、直播導覽、工藝體驗課堂、互動訪談等,傳播途徑更為開放,為編輯的專業能力發揮可謂提供了充分的展現舞臺,內容宣傳與活動的策劃在多次后臺體驗數據綜合評估后,需要及時調整不同的定位與內容落點,立體化呈現工藝資源的特色與文化內涵。

同時,編輯還應主動學習和了解相應的新媒體技術的優勢與特點,重新思考更廣范圍終端讀者的閱讀趣味與訴求,立體化搭建起內容的輻射架構,策劃和推送具有內容創新點、更具傳播力的系列內容是當下時代賦予編輯的更新挑戰。

5 文創產業的創新

廣東民間工藝歷史傳承悠久,底蘊深厚,當積聚形成體量化的數據庫基礎資源后,紙質書籍為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提供了出版的獨特優勢。故宮以文物為主體形象多觸角研發的數千種文創產品引領了另一類文化創新潮流,如何利用紙媒體內容豐富的衍生元素植入蛻變為符合當代流行文化的符號,包括運用多種現代科技方式開發各種子文化產品的全新形態,從而拉近工藝與現代人的生活距離,在文化形象、視覺審美及實用裝飾功能上得到物態的系列深化值得深入探索。與此同時,編輯的工作半徑亦得到更大化的拓展,文創衍生體的原創設計、投入與產出營收、制作工藝與成品形態的品牌打造等,都需要有成熟的內容概念支撐、整體規劃的創新路徑、信息源的更新轉化……在出版的各項市場數據中,文創產業的類種增幅上升,產生了較具前景的市場傳播效應,也在與書籍的整體IP打造中帶動了紙質書的銷售數據。這也成為近幾年各大出版社在圖書訂貨會上不惜借助文創產品的各類巧思來吸引大眾關注度,展現紙質媒介之外的多類產品形態的市場趨勢。

廣東民間工藝所具備的原生優勢資源基礎在轉化突破模式、傳統工藝元素的當代設計概念融入、民俗文化消費的新態生長等方面均可有更大尺度的跨越,在時尚生活、工業產品、民俗禮品等找到契合的轉化形式,重塑紙質出版與多元子文化共創互聯的品牌效應。

綜上所述,民間工藝出版孵化需要前期充實的考察與采集編寫醞釀周期,在數據庫資源的基礎上思考閱讀的轉化與創新的呈現形式,孵化產出的內容應契合當代閱讀與生活方式實現民間工藝的基因傳承與文化再造格局,發掘民藝的精神特質與當代人情感的聯結點,活化工藝文化的出版研發模式,重塑穿越傳統的工藝創新內核。

猜你喜歡
出版
“互聯網+出版”的融合發展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