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武術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培育中的導向作用

2020-10-26 06:56蔣培鋒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武術教育美學高校

摘 要:在市場經濟大環境和高等教育唯專業化、實用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存在著邊緣化的趨勢,武術文化教學可以作為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載體。本文通過論述并提出了武術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培育中的導向作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質;涵育文明修養;激勵進取精神。

關鍵詞:美學;高校;武術教育

武術文化是指武術作為國粹,蘊含著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赋觯骸坝形氖抡弑赜形鋫?,有武事者必有文備?!边@種追求文武雙全、仁勇兼備的思想,對武術超越純競技的范疇,武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以及武術自身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所謂人文素養,“即指一個人成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品質,是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由人文認知、人文情感、人文意志、人文行為等要素構成的主體品質,集中體現在對待自我、對待社會、對待他人、對待自然的態度上?!蔽湫g文化教學在高校人文素養培育中的導向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生在習武的過程中,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潤、陶冶,有利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養成良好心理素質,提高自身涵養,激勵進取精神。

1 武術的人文意蘊

綿延五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其豐富、瑰麗和獨具特色人文精神輝耀于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孕育并發展起來的中華傳統武術,折射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富含人文精神也是武術區別于其他民族體育項目的顯著標志。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按“文化層次”之說,文化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可把傳統武術文化結構分為:包含拳種、套路、器械功法、外在活動形式等內容的物質文化;包含師徒傳承、師門規范等內容的制度文化和反映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價值取向、武德等內容的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逐步升華,綜合構成了武術的文化體系。物質文化是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武術文化事物,是武術文化的載體和基礎;精神文化是武術文化的積淀和升華,是核心;制度文化是武術文化得以傳承發展的重要保障。三個層次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武術精神文化中的“武德”為例,作為精神文化的武德,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歷史積淀,也是構成中華武術文化的一節重要環鏈。武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門派和習武群體中有著各自側重的具體內容,但其主體精神則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作為武術習練者的行為規范,從本質上講,即是提出的一個如何做人的價值尺度。這個價值尺度有兩層含義,一是成人,即具有道德人格;二是成事,即價值體現。所以這個尺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武德倫理規范、習武中的意志品質和外向的行為精神三部分所組成的一個系統。武德倫理規范是我國傳統社會道德倫理在習武群體的投射,其核心內容是公正、誠意、修身;意志品質在傳統武術中強調的是習武者通過體膚砥礪而達到的理想人格,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行為精神是指習武者以武術為手段,以武德為規范,在社會活動中顯示自我價值的一種自覺心理狀態,其具體內容主要表現在對習武者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對本人的秉性修養兩個方面。

2 武術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培育中的導向

2.1 塑造健全人格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人文素質教育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們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武術特有的文化功能對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情操意志、氣質性格等有著良好的影響。武術講武德,即崇武尚德,追求“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武術品行,主要體現在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勇”等方面,“這反映出中國武術文化順應自然的價值意識形態,以及和諧統一、中庸守常、內向含蓄的文化特質,突出地表達了中國武術不只是身體的訓練更是靈魂的滌蕩?!?/p>

這就要求學生通過習練武術懂得仁愛慈善、正義奉公、尚禮守法、誠實守信、見義勇為。這些品格既是當今高校人文素質培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健全人格所應具備的品格。根據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的學生在山東煙臺富士康公司、深圳中興通訊公司及北京萬科物業公司等實習單位的表現和實習單位的反饋意見,曾經習練武術的學生在工作中嚴于律己、善于團結、誠實可信,適應力強,深得實習單位的喜愛。如果一名大學生缺乏愛心、不知禮讓、言而無信,勢必得不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極容易造成性格憂郁、脾氣暴躁、內心自卑、孤立寡群等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從而造成不健康的人格,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前途,在求學和今后工作中將會經歷更多的挫折。所以,大學生通過習練武術,學習武術文化知識,滲透傳統文化觀念,培養武德,可以養成尊師重道、堅韌不拔、刻苦奮斗、舍己從人的美德,形成良好個性,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準和文化修養,塑造自身健全人格。

2.2 提高心理素質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學業繁重,就業壓力大,容易對未來產生焦慮、疑慮的情緒,內心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突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而學生通過習練武術,把內心積郁之情發泄出來,轉移心理抑郁感,消除緊張壓抑、郁愁煩躁等不良情緒。比如學生在習練“文明高雅的運動”太極拳的過程中,需意會集中、動靜結合、心態平穩,逐漸使人保持精神愉悅、心胸開闊、情緒穩定。不同的習練形式和內容都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諺語“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表明學生在習武中要以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頑強毅力,培養堅忍不拔的精神,使自身既有健康的體魄,又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當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寬裕,可謂是從小在“蜜罐”中長大的一代,這也造成了許多大學生意志力不堅強,韌勁不足,恒心難以持久,以至于許多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遭受更多挫折。為此,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意志尤為重要?!皬牧曃湔咝袨閺V泛的社會屬性和作用來考慮,通過武術訓練達到磨練意志、提高武藝、培養膽力等素質,樹立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的勇氣和膽略.從而培養習武者的遠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的思想品德?!睂W生習武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過程,習練武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武之大成者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歷練,需要學生在艱苦的環境中“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砥礪意志,用“鐵杵磨成針”的精神,在習練武術中展現克服一切的勇氣,并在遵守習武規則中培養自身堅韌的毅力,培養個人自制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2.3 涵育文明修養

孔子以“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六藝”中的射、御是很重要的武藝,禮樂中的武舞又與中國傳統武術密切相聯,“仁愛”思想也就成為武術倫理的主要內容。武術成為體現“禮”的方式,實現“仁”的手段,是達到物我、內外高度和諧的活動,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文明方式??鬃诱f“仁者必有勇”、“勇而無禮則亂” ,體現出“文武雙全”、“仁勇兼備”的思想,“在以大力推行‘仁上,儒家欲達到的真正高度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思想認為人自身、人與人以及人與宇宙之間的關系都是和諧統一而非對抗的。顯然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文追求?!敝袊湫g的鮮明特征即仁義忠信,崇尚倫理道德,彰顯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因子。

大學生習練武術要求“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觀賞武術要培養其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涵育中華文明修養,通過自身和諧,達到全社會的和諧。大學生習練武術,增強體魄,磨練意志,內外兼修,身心和諧謂之真;習練武術,重義輕利,謙虛禮讓謂之善;習練武術,修身養性,洞察萬物,體悟真諦,天人和諧謂之美。習練武術的真正境界是和諧,體現了中國儒家文化“貴和尚中”、“和而不同”的思想體系。和諧已成為武術文化當代意義的真諦,也構成了武術文化時代美的符號。這與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質欠佳的現狀形成明顯的對比。

所以,武術文化的人文精神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順自然而以人為本;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循人倫而以和為本;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重體驗而以樂為本?!憋@然,通過習練武術,高校學生領悟到武術文化的真、善、美,做到德才兼備,愛人愛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提高自身文明修養,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為建立中國當代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4 激勵進取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心理要素,體現出一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氣息。中國武術千百年來崇尚自強不息、追求不止的一種境界就是“精、氣、神”,也是中國武術文化的習武要訣。武術也是一種帶有技擊性的運動方式,習武之人必然也會崇尚勇武、追求制勝。這就要求習武之人不僅要有刻苦勤奮、持之以恒的毅力,還要有勇于直前、無畏無懼、敢于追求的進取精神。學生習練武術,從外在技藝和內在心境都具有一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使外在美和內在美結合在一起,其氣質外露剛健雄美,人格內涵典雅深沉,這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習練武術中的體現。當今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著競爭的社會,跟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是學業、就業及工作中的競爭,大學生必須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良好的競爭意識,才能立足于社會。大學生在習練或表演武術時都會傾注一種勇敢頑強、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比如2010年1月至4月,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的學生受國家漢辦的委托,成功地在俄羅斯和西班牙等進行了武術文化巡演,體現了中國當代大學生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同學們面對困難不退縮,以頑強的拼搏精神贏得了成功。他們不斷進取,追求一流的精神顯示出了我院武術文化教學的初步成果??傊?,通過習練武術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也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

武術文化中的禮讓謙和、匡扶正義、揚強扶弱、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不懼險阻、頑強拼搏的優秀品質與人文素質培養的要求協調契合,更是人文素養培育的堅實根基。武術的這種優秀品質、精神理念、哲學思想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極易被物欲所淹沒,這也是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滯后的重要原因?!霸诟咝M茝V武術文化教育,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強壯身體;開發學生智力,精神振奮;還可強化民族精神,培養大學生尊師愛友、勇于吃苦、奮發向上、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無私奉獻和報效國家等‘內圣外王的思想品質?!焙翢o疑問,武術文化教學在當今高校人文素質培育中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美英.對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棚[J].蘭州學刊,2007,(7):207~208.

[2]朱永新.我們需要從教育原點“再出發”[J].新華文摘,2008(9):15.

[3]謝榮華.武術發展的文化選擇[J].體育學刊,2009,16(11):83.

[4]韓愛芳.當代武術價值觀解讀[J].武術科學,2005,2(6):13-15.

[5]章穎,林松.論中國武術技擊與人文思想的對立統一[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6):119.

[6]杜喜榮.傳統文化與人文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6—13(3).

[7]陳福刁.中國武術文化及其教育作用[J].廣西社會科學,2005(5):188-190.

作者簡介

蔣培鋒(1980-),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現任職于鄭州科技學院體育學院,研究方向:武術文化,武術史。

猜你喜歡
武術教育美學高校
仝仺美學館
盤中的意式美學
純白美學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