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體適能課程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探索

2020-10-26 06:56盧申臘王萬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改革

盧申臘 王萬

摘 要:現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身體體質普遍下降,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創新。健康體適能是一種有效的健康促進模式,它既符合高?!耙匀藶楸尽薄敖】档谝弧钡慕逃枷牒屠砟?,又克服了傳統公共體育課程的各種弊端,又更加注重體育活動的個性化、多元化[1]。該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場地資源配置等方面探討健康體適能課程在新疆醫科大學厚博學院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中的研究。研究表明:健康體適能課程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內容,實現體育課程目標;而且可以滿足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提高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水平,促進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

關鍵詞:健康體適能;公共體育課程;改革

1 健康體適能概念

健康體適能也被稱為“體適能”指人體所具備的有充足的精力從事日常工作(學習)而不感疲勞,同時有余力享受康樂休閑活動的樂趣,能夠適應突發狀況的能力[2]。根據參與對象不同劃分為健康體適能和運動體適能,健康體適能是以增進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動能力,達到并保持身體健康的良好狀態為目標;運動體適能是以運動員參加競賽獲得優異成績所需的體能為目標。

健康體適能從體育學角度反映了人體的健康水平,同時對于預防運動損傷和疾病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涵蓋了人體構成、心血管、肺和肌肉耐力等能力,簡單概括為個體對生活、運動環境的一種適應能力。健康體適能可以有效維護機體健康,確保機體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險因素出現。

2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2.1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滑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參考了眾多學者對大學生體質的研究以及我院歷年體測結果來看,學生目前的體質健康狀況體質情況不容樂觀,整體呈下降趨勢。原因主要分布為:1)場地設施資源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2)學生個人自律意識較差,沒有養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3)學校對體育課程重視度不夠,致使學生對待體育鍛煉認識理解不夠。4)學生生活作息和飲食的不規律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其體質逐年下降。

2.2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整體上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缺乏教學互動、組織教法上缺乏創新,近年來個別學校也增設了新項目內容如:街舞、體育舞蹈、瑜伽、輪滑等,但仍然滿足不了現代大學生的需求?,F有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學生終結運動技能的評定,忽視運動過程評價,將學生競技能力作為衡量學生體育能力重要參照,這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素質較差學生的自信心,甚至打消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 健康體適能課程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的必要性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足開齊體育課,幫助學生在學校教育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3],這一報告的提出針對體育課程教育國家又提出了新要求。

3.1 推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

健康體適能主要發展學生的力量、耐力、柔韌等方面,這與教育發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健康體適能與此非常吻合。因此開展健康體適能課程既可以保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達標,又可以進一步完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有效推進體育教學工作,積極促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全面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4]。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中引入健康體適能課程,不僅是學校實施國家規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更是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在體質測試時能夠得到良好的成績。

3.2 創新體育課程改革的思路

根據這幾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結果來看,大學生身體素質呈連年下降的趨勢,雖下降速度緩慢但國家和學校還是積極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健康。學生的體質是學校體育教學最關注的問題,增強學生的體質是學校體育教育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增強學生體質也成了體育課最重要的功能,增強學生體質并不是僅憑每周一次體育課就能夠現實的,更何況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對體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體適能課程不僅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學會科學的運動方法,能夠在課下指導自己健身。健康體適能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將會對課程改革提供參考價值。

3.3 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目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設項目較為傳統單一,學生參與興趣度較低,增設健康體適能課程可以豐富現有的模式。同時健康體適能課程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將學生體測與學生的生理、保健、醫學等有效結合,制定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計劃,進行處方式鍛煉。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作為個人學生時代體育教育學習的終點站,不僅僅是為學生提高身體素質能夠應付體質健康測試的達標,更多的應該是關注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終身體育,在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增強學生整體身體素質水平,健康體育快樂體育打下基礎,并提供與之相關的理論體系。

4 開設健康體適能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4.1 課程設置與場地資源的利用

現我院師資已具備,暫未開設健康體適能課程。場地設施上目前我院有: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綜合體育館,教學設施完備,硬件條件達標,能夠為開設的健康體適能課程提供場地保障,同時也進一步整合了校園場地資源,提高場地器材的使用率,同時也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興趣愛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針對課程開展的內容與設計,應圍繞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標準進行,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韌等,還應包括運動處方和運動損傷及處理等關于運動健身的科學方法。

4.2 完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高校應結合《綱要》不斷深入體育教育課程改革?,F有的體育教學應參照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自身規律,將教學內容結合更多民族性、時代性元素,以學生為主體且尊重個體差異,滿足現有教學需求同時關注學生個性身心發展,貫徹終身體育思想[5]。將健康體適能課程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符合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

4.3 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豐富教學內容

現我院開設的體育課程主要為三大球、兩小球以及體操類項目。由于學生先天運動水平的差異,我院目前開設的課程暫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根據教育部要求的體質健康標準不達標者不能畢業一說,對于身體素質不好的,又缺乏自主鍛煉的學生,為能夠達到畢業的要求,開設健康體適能課程是最有效的方法。

健康體適能作為一種新的體育課程模式,它不僅限于是幫助學生提高身體機能,其最終的目的是能夠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鍛煉的計劃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運動處方,習得運動的方式方法,達到終身體育活動的目的。高質量的公共體育課是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強、自律的精神,同時也是對我院開課情況的補充與完善為學校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承擔一定的責任。

5 結語

文章通過分析增設健康體適能課程在我院的可行性,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探討將健康體適能課程引入高校體育課程的必要性,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有助于國家學生健康標準的實施,能夠最大程度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體質測試的達標,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需求的多樣性,同時也對也使學校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景莉.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述評[J].中國高等教育,2018(2):11-12.

[2]張建平.體適能概念辨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2(1):33-34.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1:1

[4]毛啟霞.健康體適能課程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中的構建——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4):78+80.

[5]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體藝[2012]13號.

作者簡介

盧申臘(1993-),女,漢族,陜西安康人,本科,新疆醫科大學厚博學院,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