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融入與建設研究

2020-10-26 06:56徐小芬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建設研究課程思政

摘 要:筆者通過對課程思政背景、研究現狀進行闡述,結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課文主題、詞匯語言、篇章理解和作業練習四個教學流程,探討思政元素的融入,并從思政元素互補化、系統化、專業化和教材化的角度思考課程思政的完善與深入,以期提升大學英語思政育人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隨后,教育部及各省均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要求全面推進所有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各專業課程教師針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開展了大量研究和探討,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李成偉對近三年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發表的92篇主題為“課程思政”的論文(其中本科課程占78篇、高職課程占13篇,另有1篇研究生課程)進行分析[1],發現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觀點闡述、策略探索、價值分析以及建設模式等方面??傮w來說,由于目前課程思政建設時間較短,發文主要存在理論討論較多但不深入,實踐分析總結較少且與學科和專業結合不夠等問題。

大學英語是高校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也是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政課程同步進行的課程,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可以與思政課程進行互補,加深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理解與消化,同時也能讓大學英語課更接地氣。閱讀教學是大學英語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等教材中的閱讀部分以與國外有關內容為主,而這部分內容學生往往感覺所學與自己的專業和與身邊的事情沒有多少關聯,更多的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導致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將閱讀書中的國外元素中國化,思政化,挖掘此過程中的思政資源與元素,如何將教材內容與我國的具體情況聯系起來,以提高閱讀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1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課程思政融入探討

大學英語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應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更應注重價值塑造,提升學生的政治素質和品德修養,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開展教學。筆者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2》Unit 4 Dance with Love為例,從課文主題、詞匯語言、篇章理解和作業練習這四個教學流程探討閱讀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學習閱讀課文時,學生首先關注的是課文主題,每個單元課文主題的思政聯系應做到有的放矢。如,Unit 4 Dance with Love的課文主題是校園愛情,在導入環節進行love主題探討時,教師可首先分享幾段關于愛情的名言如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邀請學生對其觀點作點評,并分享自己的愛情觀;其次,讓學生英漢互譯一組形容人一生完美愛情的五個階段(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花好月圓-舉案齊眉-相濡以沫)的成語,在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習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對詞匯語言的習得,除了單詞注釋,學生用到最多的是例句,如課文語境例句,詞典例句和教師課堂舉例。筆者發現,每篇課文的重點詞匯或多或少能在英文版黨政文件、重要大會領導人講話、中華文化典籍英譯或China Daily中找到。如果教師將這些詞匯所在的句子篩選出來補充到例句中,必然會增加詞匯學習的厚度。如,本單元課文中的agenda, dynamic, concentration, dramatic, grant, coordinate, proceed to, commence等語言點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出現。在學習課文第7段中的coordinate一詞時,教師可補充總理李克強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進展。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boos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和 “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Coordinated medical service, medical insurance, and pharmaceutical reforms continued.”,這樣不僅擴展了詞匯學習的視野,促進了學生對中國經濟和醫療發展動態的了解,也使其掌握了時政熱點詞、政策背景詞和高頻詞在不同語境下的運用及表達,達到了思政元素賦能詞匯學習的效果。

語言的輸出也滲透著文化的輸出,教師作課文篇章講解時,用跨文化對比的方法對西方文化進行解讀與辨別,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是課程思政的重中之重。課文文本中蘊含的文化、理念和思維都可以成為思政融入的切入點。如,講到課文第4段的“True, we lived in a time when a dramatic shift in sexual attitudes was taking place, but I was a traditional girl who wasnt ready for the new ways that seemed common on campus.”可以對西方校園大學情侶之間比較開放的性態度與中國高校情侶相對比較傳統保守的性觀念進行對比,呼吁大學生健康戀愛,在學習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東方女性純潔矜持的優良傳統。再如,課文第6段提到“Consequently, he was going to be expelled from the university. To my disgust, he seemed resigned to his fate.”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交流什么樣的情侶關系最讓人羨慕并最有可能修成正果。引導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之間的關系,以學業為重,并讓學生意識到美好的愛情應該是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成全。此外,還可讓學生假想如果自己的女友或男友遇到類似的學業困難,應該告訴對方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放棄還是奮斗?引出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達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課后段落漢譯英的選材涉及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或社會生活等不同方面,在課后練習環節,教師可不失時機的進行中國元素的補充,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如,本單元的段落漢譯英是七夕節的介紹,教師可在講解完該段落的翻譯方法和策略之后,播放一段關于女郎織女經典愛情故事的英文視頻,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增強其對忠貞不渝愛情的價值認同,并呼吁大學生學會用地道的英文向外國友人或留學生介紹我國的古典文化。同時,教師可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推送與思政內容相關的補充任務,形成混合式思政教育格局。

2 進一步建設思路

以上是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相關思政元素的融入,實際上課程思政要求所有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發揮協同效應,因此,后續還需要在以下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1)思政元素系統化。課程思政要同時發揮知識傳授和育人的雙重作用,能夠與思政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做到“1+1>2”,共同發揮育人功能。這就要求將思政元素作為一個系統,每門課程的思政元素相互支撐,相互協調,最終形成一個全面、完整、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的體系。比如,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相關的文章結構以及語言點等以外,還可著重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結合聽課學生的專業講解與其相關的行業精神,塑造學生的國際視野。

2)思政元素互補化。目前所有學科都開展課程思政,這就要求各門課中所體現的思政內容需要有所互補。如果每門課只是由教師自行自由挖掘思政元素,就會出現所融入的思政元素與思政課程以及其他課程的思政內容有所重復,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此外,這也難以完整覆蓋所有思政元素,也會造成育人的缺項。

3)思政元素專業化。目前很多課程思政都是教師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形成的思政案例,缺少對聽課學生的專業屬性考慮,導致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師所講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影響思政效果。比如,大學英語教師基本是英語專業出身,而所教的學生則是工、農、醫、管理、藝術等各個學科專業的學生,如果教師在講課時只用自身所熟悉的文學相關的案例,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一個案例,勢必難以讓他們有浸入感,從而降低課程效果。而如果能針對所教學生的專業,形成與其專業相關的思政案例,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引導他們提前了解專業知識,從而讓大學英語閱讀中的思政元素發揮最大效果。

4)思政元素教材化。目前課程思政元素均需各位老師自行理解后自行挖掘相關案例,由于每個老師的思政素養和能力不一樣,所找的思政元素及案例質量不一,參差不齊,勢必會影響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因此,將思政元素寫入大學英語讀寫教材,在教材中體現契合主題的高質量思政案例,不僅能讓教師免去自行找案例的麻煩,還能保障質量,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3 結論

本文初步探討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閱讀教學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其社會責任心和家國情懷,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針對目前的研究與實踐,筆者認為未來應該將思政元素系統化,不同課程間的思政融入應做到互補化,結合聽課學生的專業將思政案例專業化,并最終將思政元素教材化,從而構建系統、全面和專業的思政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成偉.課程思政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1):170-171.

作者簡介

徐小芬(1988-),漢族,湖南岳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應用。

猜你喜歡
建設研究課程思政
數學課程資源建設研究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微寫作”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
基于專業特色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