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課堂環境下中學數學教與學模式的研究

2020-10-26 06:56施玉梅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云課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施玉梅

摘 要:信息時代背景下,云技術逐步與教育領域進行融合進而誕生出了更加智能化的云平臺,依托于這一平臺,可以實現云課程的共享,訓練題的自動推送,還可采用智能化的方式進行閱卷,學生可在云平臺上自主進行學習內容的選擇,教師也可在網絡上進行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掌握其學習進度?;诖?,本文從云課堂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應用優勢分析入手對云課堂環境下中學數學教與學模式展開探討,希望可為中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云課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云課堂環境下中學數學教與學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FZ2017ZX015)。

在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下,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在新課程之后,明確了數學學科應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字課程結合的任務,進而實現教學實效性提升的目標。應充分利用云平臺技術,在云課程環境下,在數據統計的基礎上開展自主學習,打造出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的新型課程組織形式,運用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出智能化課堂學習模式,進而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調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

1 云課堂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1.1 有利于提升課堂活躍度,提升學習效率

云課堂環境下,學生可在課前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可實現知識內容的充分理解與吸收,實現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在課堂學習時,學生可有充足的時間與同學之間展開交流探討,也可向教師進行提問,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表述,或進行不理解之處的提問,還可在溝通與交流中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與思維方式,進而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此外,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時,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并且也突破了教材內容的限制,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并且教師解答學生疑問的時間更加充足,此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1.2 教師的引導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傳統課程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云課堂模式下,教師成為知識的引導者,可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作用。教師可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整體性把控,可以更加自由與科學地進行教學模式的設計與調整。

2 云平臺的搭建分析

云平臺的搭建主要以云技術為依托,可進行數據的準確計算與有效存儲,還可實現數據資源的處理與共享。云平臺構建完成后,學習者可自行在云平臺上進行學習空間的選擇,合理選擇學習內容,教師也可通過云平臺進行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并對其學習進度進行有效監控。同時,師生之間可在云平臺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傳播技術進行學習資源的快速傳遞,還可建立班組,開設學習課程,也可對習題訓練進行有效監控,可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而自主進行教育云平臺的搭建。

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合理設置是云平臺搭建的首要前提。應結合云平臺教學模式,在云課堂環境下對學生的認知起點進行統一與提高。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習新知識時,學生的認識能力并不一致,認知方式也存在差異,因此在學習新知識時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并不相同,在同一時間內學生的認知起點并不統一,課堂教學進度難以有序推進。云課程屬于移動式的課堂,可將長達40分鐘左右的課程壓縮在5分鐘之內,可覆蓋重點知識內容,還可進行例題的精細講解,學生可在自身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在課前利用云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先進行微視頻的觀看,然后進行相應練習題的解答,進而在智能化閱卷系統的輔助下完成預習過程。教師可對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留待課堂上向教師提問。教師也可通過云課堂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在數據統計功能的輔助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動態化監控,進而準確了解學生課前的學習狀況,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課堂任務的合理設置,進而更加高效與精準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

如在開展《函數的奇偶性》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可利用線上數據統計功能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分析,進而了解到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已初步掌握,并可利用數據符號進行知識的表示,這就說明已達到了云課堂新認知起點統一的目的。

3 云課堂環境下的課堂組織形式分析

在云課程環境下,課堂組織形式也需要重新進行建立與完善。應將云課堂所產生的新認知起點作為基礎,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進行思考與知識探索。云課堂的課程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3.1 學生評價環節

在云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評價應融入重難點教學當中,同時也要與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融合,進而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進行觀點的表達與知識的分享。如在進行基礎題教學時,應選擇思維層次較好或對書寫格式要求較高的題目,可讓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解題思路的分享,之后再對解題過程進行示范,此時教師主要是學生解題過程的傾聽者,并可適當給予相應的提示與引導。

3.2 反饋提高環節

在此環節,教師可選擇較易理解的公式或概念進行課堂反饋,也可提出簡單運用類問題,對學生進行提高檢測,進而可使全部學生都對公式及概念的產生過程有所了解,并掌握公式及概念的具體應用方式。教師可利用智能化閱卷系統對學生課堂知識的吸收情況進行檢測,可在線進行學生完成進度的了解。對完成速度較慢或存在錯誤的學生,教師可及時發現并予以針對性的指導。

3.3 合作探究環節

在此環節中,教師可給出教學內容重點及難點相關的資料并提出探究式問題,要求學生自行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答,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學生之間可通過討論與交流共同進行解題方案的制定,并在此環節進行解題思路的分享,進而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以有效激發,課堂學習效率得以進一步提升。

4 結語

通過實踐分析發現,云課堂環境下,運用多元技術手段進行智能型課堂的構建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下,云課堂教學模式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進而展現出更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推動中學數學教學成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方肇飛,李民.教育云平臺創新高中數學教與學方式——以北大“天云課堂”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135-136.

[2]張舒郴,張娜.“云課堂”先導下的學習模式實踐與探究——改善課堂教學環境[J].數學教學,2018(9):6-8+46.

[3]張娜.“云課堂”先導下的高中數學教與學模式變革[J].上海中學數學,2018,000(012):2-3.

[4]程瑞鵬.基于云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7(05):14-15.

猜你喜歡
云課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不一樣的云思維:“云”在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云課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索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