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書法藝術審美中的“到位”與“味道”

2020-10-26 06:56史煥全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審美味道書法

史煥全

摘 要: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范疇之一。經過3000多年的發展,在眾多學者的精心研究下,它已處于非常成熟的狀態。書法創作必須循序漸進,創作者應遵循一定的規則,在掌握基本技能和要求的前提下,整合個人思想和情感,在遵守“法則”的前提之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境。本文分兩個階段講述書法的形成過程,即創作者的“到位”和“獨特品味”,并探討這兩個階段是如何實現的。

關鍵詞:書法;“到位”;“味道”;審美

鑒于書法實用功能的弱化,張旭光認為,書法是我國最光榮的藝術,這也是其他民族和國家不能比擬的地方。人們對書法的熱愛源于書法先祖的審美傳承。中文應該寫好漢字。書法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在當代書法創作中,作品不僅要到位,還要有品位,這已經是書法界的共識。張旭光先生早在2005年就提過書法名家的“到位”和“品味”。的確,書法的技法,主要是指對傳統和古典作品的理解和傳承,能夠保證作品的內涵和風格,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通過品味說話。這種品味是建立在對傳統的特殊理解之上的,是另一種對他人情感的解放。它首先表現在作者的情感、審美理想和美感上,而且是獨特的,本文就此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1 到位

“到位”的概念比較流行,也就是我們平時俗話說的“功夫到家”。不過,這里要注意的是,功夫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時間概念,長時間的練習并不意味著功夫深厚。說“我寫了幾十年,功夫也做了很多”是不科學的。真正的功夫應該是“有效積累”,是時間、方法、道路、感知的綜合作用。

1.1 提筆有線條

由于其獨特的書寫特點,線是漢字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用不同的線條書法可以靈活活潑。漢字形成之初的象形文字是僵硬笨拙的線條。后來它們變得越來越靈活,并遵循結構美的組合。再后來,漢字的線條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書法線條獨特的審美屬性。中國書法在平面紙上創造了立體感。立體書法的融合體現了靜謐、厚實,讓人將作者豐富的情懷洗刷得一塵不染。有立體感也是一種骨髓之美,抽象提煉空間是作品創作的過程。對應著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同意境和作品,以及作者的不同思想和理解,也是立體感的不同表現形式。與力量感和立體感相比,節奏感的原理相對簡單。根據線的強度和粗細,觀眾可以從一個起點和整個人物的深度描寫開始。立體感、力量感和節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線的所有特征。所以,書法將優美的線條在某種程度上結合起來,使漢字具有優美的結構,漢字的主要特征是方形,這也是中國書法藝術形成的重要條件。漢字在規范范圍內也是靈活的,具有長短、圓、經濟、密、薄而硬、靈活等特點。

1.2 運筆講章法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沒有孤立的線條和結構,一切都是自然的。不同結構、不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體現了書法線性美的精神價值和情感價值。書法的結構美是指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結構美問題。舊的象形文字雖不存在,但卻是漢語符號發展和形成的必要階段。它們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產生的,仍然具有造型的意義。扁平、對稱、調適、連貫、飄逸等諸多方面的有機整合、交融和滲透,構成了漢字的結構美,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平正是書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使人們感到穩定和舒適。書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意識形態的反映,最終決定于現實生活。不同的時代帶來了不同的審美觀念和意識形態也對應著人類普遍的審美觀念。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人的審美觀念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在中國人看來,統一是美的重要體現,而不規范是混亂的,會嚴重影響公眾情緒的美感。

對稱是書法的另一個重要元素。一般來說,在書寫的線條之間,不同部分的組合所形成的舒適、干凈甚至美麗,只有注意固定線條的密度,才能達到文字的對稱性,但書法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沒有固定線條的白色部分,以配合黑白,虛擬的和真實的要密封。篆書是書法藝術對稱美的典型體現。它強調黑白變化和正確分布。

2 味道

“味道”從通俗上講即是“品味”,那么什么是“品味”呢?“品味”是時代,是現代人的“品味”。同時是“味”多有效。其難點在于通過一種審美體驗和長期的技術訓練,通過載體傳達個人情感。這個載體是書法不同于其他載體的象征,它表現出勇氣和氣勢,是與當前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是為了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表現旋律和節奏,也是時代審美的要求;表現放松和休閑,是適應當今快速生活的需要;表現力求回歸樸素,但是也適應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這種“品味”是時代所需要的。

2.1 中國書法的中華文化精神

對人類來說,語言的誕生和使用并不亞于火的使用。從寺廟到江湖,人獸相見,告別野蠻,是文明的一次新飛躍,然而,五千年來,生命的更迭和魚龍混雜,從人物的誕生發展到現代,中華文化精神和中國哲學創造了他們生活中的中國靈魂,使文字成為藝術。儒家文化應該用書法來樹立美德和品質。它應該像人一樣,有德有藝,有生活和工作的統一,有藝術的統一,有形式和內容的精神統一。人們認為,只有心正,筆才可能正,先落實知識,再落實文藝。道家文化崇尚自然。書法要淡雅、樸素、純真、真摯。佛教文化要求書法融入“空”的意義,提倡“無心為妙”、“行而不拙”,“心手雙暢”,這是一種超越與和諧的心理狀態。從魏晉再到盛唐,書法界充斥著黃鸝唱綠,唐人的書法也讓人目眩。事實上,每一門藝術都有自己的發展道路、進步速度和存在形式。其中的各種因素、不同的內部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的影響,應當被看作是從內部辯證推進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方法不僅應當被看作是能力,而且應當被看作是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這可以用歷史來描述,進而讓人們看到這門藝術未來可能的走向,也可以從某一現象、某一作品、某一理論的得失入手,讓人們對于書法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2.2 中國書法藝術美學精神的本質

在藝術的幫助下,人們看到了自己,認識到了對方,自由的精神是一切精神的實質,審美的愉悅是唯一不與功用的得失混為一談的愉悅,所以它是自由的愉悅與自由的感覺。藝術不僅是對外在事物的模仿,更是藝術創作者精神和品格的激情。書法就是寫我們自己,寫我們的情感,寫我們對文化的理解,進而在最后實現他們的情感。

3 結語

繪畫、書法和詩歌不僅是簡單的圖像和文字,也是藝術作品。它們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達,是一種藝術創作的追求。作品的精神是意境美的體現。宋代曾有人說黃庭堅:“景歸神明”,表現意境美具有特殊的氣質和精神。每一個字的線條和結構的巧妙結合,創造了作品和諧的意境之美。宋代書法注重筆墨的重要性,強調文字中有一支用筆,可以用頁邊,勾勒出不尋常的線條美,突出書法的活力魅力,善于用不同的線條表現自己的審美情趣,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參考文獻

[1]楊斌.淺談中國書法欣賞的藝術魅力與審美特征[J].人文之友,2019,000(008):39.

[2]姚高乾.淺議書法審美的視覺心理基礎[J].美與時代(下),2018,No.754(6):71-73.

[3]丁國凱.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淺談禪宗美學與中國書法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18,000(023):36-37.

猜你喜歡
審美味道書法
中秋的味道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快樂的味道
書法欣賞
夏天的味道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草的味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