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變遷與城鎮興衰

2020-10-26 06:56金逸倫
卷宗 2020年21期
關鍵詞:蘭溪錢塘江

摘 要:在以水運作為主要運輸手段的古代,航運決定著商品流通和貿易走向,直接與城鎮的經濟興衰相掛鉤。然而,近代以來現代性因素的融入尤其是鐵路的沖擊使得錢塘江航運經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的變遷過程,以蘭溪為代表的錢塘江沿線城鎮也表現出了同步的興衰進程。鑒于此,勾勒出錢塘江航運變遷與蘭溪城鎮發展的歷史軌跡,不但有利于加深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具體認識,也可為當代類似問題的應對提供有益的歷史鏡鑒。

關鍵詞:航運變遷;錢塘江;蘭溪

錢塘江是浙江境內里程最長、流量最大、覆蓋面積最廣的河流。錢塘江有南北兩個源頭,均出于安徽省休寧縣。北源為新安江,南源為蘭江,其中南源的蘭溪至衢州段又稱衢江,南北兩源匯合于建德梅城,向西北方向流入杭州灣。錢塘江中上游主要以丘陵為主,陸上交通不便,錢塘江則成為不同地理單元間互動的紐帶,在維系浙東山區與浙西平原乃至整個浙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無可比擬與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錢塘江流域所屬地區的城鎮大多分布于錢塘江干流或支流附近。據《浙江通史·民國卷》所載,民國時期浙江全省共有75個縣,其中在錢塘江流域的即有杭縣、富陽縣、桐廬縣、建德縣、蘭溪縣等25個縣,占全省縣城數的三分之一,這些縣城均坐落于錢塘江流域航線附近[1]。這種城鎮的分布或許受到河谷地形的影響,但水也許是影響城址選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河流在運輸、防衛、給水、糧食供給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在城鎮形成的早期,河流為流域居民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源;而在城鎮的發展階段,河流的航運交通功能逐漸凸顯,它決定著商品流通和貿易走向,直接與城鎮的經濟興衰相掛鉤。錢塘江流域的蘭溪位于衢江、婺江、蘭江三江交匯之處,蘭溪興衰的命運亦和錢塘江流域航運的變遷緊密聯系在一起。

1 交通樞紐與航運業的發展

蘭溪位于浙江中西部,地處錢塘江中上游,金衢盆地北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蘭溪歷來是浙江水路交通樞紐,自古便有“三江之匯”、“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據光緒《蘭溪縣志》所載:“邑雖褊小而實當四沖。踞杭嚴之上游,職衢婺之門鑰,南蔽甌括,北捍徽歙。定職方者,謂為浙東之要區,洵不誣也①。故蘭溪可謂是地處錢塘江流域之要塞。蘭溪河網密布,水路交通極為便利?!皷|循婺港經金華,義烏而達東陽及仙居之北部,再由金華由梅溪(永康江)而達武義、永康、縉云;西循衢港經龍游而達衢州,一面由江山港通江山及福建之浦城,一面由常山港經常山而達贛,再經開化而入皖;北循嚴港而達杭州”②。

由于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干支流眾多,其各水路的航運條件并不一致。20世紀初同文會編撰的《支那省別全志》中對錢塘江水路的航運條件有著較為詳細的論述。其中提到了錢塘江的南源蘭江至入??诤贾轂持饕傻溃ǔI?衢州-龍游-蘭溪-嚴州-桐廬-富陽-杭州)各段的航運條件③。常山上游段“河灘較多,兩百擔以上的貨物運載船可以通過,但是如果實在枯水期,船只無法通行”;常山至衢州段“共九十里,水量少,河灘多,行舟不便……冬季對于普通民船的行駛困難,大量船只被限制在常山縣城”;衢州至龍游段“相較于上游的河水比較急,河岸有的受到腐蝕,有的是懸崖,水流比較急……龍游和衢州之間九十里,深淺不一,變化較多,共計三十三處河灘”;龍游至蘭溪段“下游的水量相對較大……上游河灘大量減少,河道比較曲折,變化較多,水流比較湍急”;蘭溪至嚴州段“水深五尺至一丈,寬三四町……水路長九十里”;嚴州至桐廬“沒有平地,江水從山間穿過,有溜江灘……山勢的變化導致水幅有約兩町半的變化,水深八尺到兩丈五尺”;桐廬至富陽段“年均水深八尺左右……富陽、桐廬段是山腳,兩岸距離漸漸變近,嚴重的地方是斷崖絕壁,水道允許由手劃船漸次通過”;富陽至杭州段“多平地,山地的平均海拔在四五百尺,六和塔附近的水幅是四千尺左右,水勢比較慢,故在這里沉積了大量從江水從上流帶來的泥沙,這些泥沙在杭州河口處形成淺灘,成為水運的極大障礙?!睆纳鲜雒枋鲋锌梢园l現,從常山至杭州的錢塘江河段中上游或水淺灘多,或河道曲折,只適于輕舟航行,特別是枯水期船只航行更難;而下游則因泥沙淤積,水位甚淺,加之受錢江潮的影響,于航運有諸多不便。而蘭溪經嚴州至桐廬一段水量較大,山高水急,航運條件較為理想[3]。

四通八達的水道和優良的航運條件成為蘭溪航運業發展最好的土壤?!疤m溪素為七省通衢,水陸交通堪稱便利。婺港、衢港、蘭港均有航船及快船行駛,前極盛時,每日可停宿縣城附近數千只④?!?929年5月鐵道部組織經濟調查隊考察蘭溪時稱:“蘭溪有八個較大的碼頭,分別是黃家碼頭、張家碼頭、朱家碼頭、柳家碼頭、兩門碼頭、水門碼頭、南門碼頭、新碼頭,每年無數貨船在此起卸貨物,以糧食、火腿、雜貨為大宗?!碧m溪的航運業以水道之別可分為三類:婺江段(金華至蘭溪)有金蘭快船4艘,每日航行一次,并有民船百余只代客運貨;衢江段(蘭溪至衢州)有衢蘭快船4艘,每天航行一次,并有民船百艘專供代客運貨;蘭江段(蘭溪至桐廬),有快船8艘,每天航行一次,以與桐蘭汽船向銜接。至1929年浙贛鐵路通車前,長期停泊在蘭溪的民船達一千余艘,大者載重噸以上,可見蘭溪航運業之興旺[2]。1949年以前,航行于金衢地區河道的船只主要有以下幾種:義烏港船,多行駛于金華江及其支流義烏港、永康港,載重5-10噸;大麥船,多行駛于蘭溪至杭州、蕭山、臨浦之間,載重6-20噸;徽港船,多行駛于蘭溪至屯溪與杭州一線,載重10-30噸;靈山港船,多行駛于衢江支流龍游靈山至蘭溪一帶,載重4-6噸;海寧船,深水時航行于蘭江,載重30-60噸。由此可知航行于蘭江的船只載重量更大,衢江和金華江及其支流載重量較小,所以在依靠自然力為主的時代,蘭溪由于商品流通量較大而成為金衢地區航運重鎮和商業中心[4]。

2 交通、市場與商業中心的形成

在自然力時代里,水的流向決定了人、財、物的走向,河流流域的大小決定了城鎮規模的大小,而河流交匯的節點則是沿線城鎮興起的主要區位條件。在錢塘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毫無疑問是位于下游的杭州。錢塘江千里奔流而來至此入海,來自上游的人和物源源不斷地在這里匯集。而上游最重要的城市則為蘭溪,它雖非府治,卻成為金、衢兩地交通網絡的中心點,成為這一地區的貿易中心。蘭溪在元代升縣為州,元朝王奎撰寫的《重建州治記》中記載蘭溪地處“水路沖要,南出閩、廣,北距吳、會。乘傳之騎,漕輸之楫,往往相摩而相銜”。明末蘭溪縣城有酒坊巷、打鐵巷、豆腐巷、麻車巷、米巷等工商業街巷,而且縣城列肆內外皆有市集,鄉村又有河西市、楊塘市、厚仁市、都心市、皂衡市、板橋市、馬澗市、大塘市、橫木市、石渠市、香溪鎮、平渡鎮、永昌市、游埠市、水亭市等集鎮。其中的平渡鎮位于蘭江下游,“當水陸之會,商旅所集,而鹽為最多,關津在焉。凡四方輿馬之徑行,負擔之往來,日以千數。居民數百家,咸以貨殖為業⑤”。隨著航運業的發展,蘭溪在明代已成為金衢地區的商業中心,至清代則更為發達??诳滴跛氖哪辏?705)的《奉督撫各憲禁碑》載:“蘭邑商賈環聚,人煙稠密,而布鋪一項需有染坊七家,踹坊十處,工匠三百余人?!笨梢娞m溪在清代已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工商業城市[5]。清末以后,洋商企業入駐,在洋溪設立分支機構,其中以銷售煤油、靛油染料、糖、煙為多。直到1933年《中國實業志·浙江省》中仍把蘭溪與杭州、寧波、永嘉、紹興、嘉興、吳興一起列為浙江省的七大商埠?!埃ㄌm溪)為上江交通之中心,全段商業,除杭州外,當此為最盛……蘭邑為錢塘江上游商務最盛之區?!?935年浙贛鐵路局在《浙贛鐵路杭玉段沿線工商業之調查》中亦稱:“所有婺港、衢港二流域十五六縣以及衢江流域附近蘭溪各地(如壽昌)之進出口貿易,莫不以此為中轉之樞;進口貨物亦先運蘭溪過存,再行分發上江各地,故蘭溪實掌握上江貿易之綱領?!?/p>

商業與交通存在著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蘭溪“商業之所以繁盛者,全賴此江也”,“水路東通金華,北達建德,西至衝縣,向來為七省通衢,商店達千余家,故商業頗為繁盛?!倍m溪的四條商路皆與錢塘江航運有關。蘭溪商人販運,大致可分為四路:經衢縣常山赴贛為一路、經衢縣江山赴閩為一路、經建德淳安赴皖一路、經建德桐廬富陽赴杭為一路,從費用來看,又以水運為最便,“地處嚴、衢兩舊府屬間,為婺衢兩江匯合之所,水運便利,經衢縣、常山可通贛省,經江山可通閩省,經建德可通杭縣,為上江交通之中心,全段商業,除杭州外,當以此為最繁盛”。正因為商道的暢通,蘭溪市面上貨物盈市、種類繁多。據1930年的《京粵線浙江段經濟調查總報告書》記載:蘭溪入境貨有“江西之瓷器、夏布,福建之菸葉,徽州之生漆,川廣之藥材,紹興及義烏之黃酒,及杭滬之布疋、洋廣貨、興南貨”等,出境貨有米谷、豬只、火腿、南棗等,經過貨則有“金屬之米谷,龍游之木材,東陽、義烏、浦江之火腿,衢屬之靛青,及義烏之南棗,皆其著者也”。

在依靠水運的傳統吋代,河流流域范圍的大小決定著物資的集散范圍的大小和城鎮的大小及其面積的大小,那么我們可以推斷,在傳統時代蘭溪的經濟腹地要大于金華府其余縣城的總和。蘭溪不僅承擔著金華江流域的物資集散,也承擔著衢江流域甚至江西的物資集散。就航運的程度重要程度和商業繁榮程度而言,蘭溪要超過包括府治金華在內的其它城鎮??傊?,由于突出的交通區位、便利的航運條件,蘭溪在傳統時代航運貿易十分繁盛,成為錢塘江上游的商業中心。

3 水運盛衰與城鎮變遷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錢塘江航運的繁榮催生了蘭溪的出現及其興盛,但是近代以來以火車為代表的新式交通引進以后,錢塘江之于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就不如之前那么強烈了。錢塘江航運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蘭溪作為內河港口市鎮也逐漸步入平庸甚至衰敗。

1934年浙贛鐵路杭玉段(即杭江鐵路)全線通車,一改千百年以來浙江中西部依靠錢塘江為中心的運輸格局,其沿線城鎮后來居上,從整體上改變了浙江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布局及興衰更替,蘭溪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告別了昔日“七省通衢”的地位。民國初期金華的商業遠不及蘭溪,民國8年(1919年),金華城區10個主要行業有商號126家,年交易額437萬元,但由于杭江鐵路通過金華,民國24年(1935年)金華城區商業戶增至1044戶,資本逾百萬元⑥,而同時期蘭溪城區商戶1033家,資本額1350862元,兩城的商業規模已相差無幾。1936年蘭溪實驗縣在對本縣進行商業調查時,曾對本縣商業衰弱的原因進行這樣的分析:“蘭溪當金衢兩江匯合之衛。為浙東航運之樞紐,在昔物產豐富,商業頗為發達,第自“一二八”以還,因金融阻滯,一般商業大受影響,再因年來水旱為災,農村調敝,農民購買力銳減,商店存貨遂暢銷;更以杭江鐵路通車,商業重心轉于金衢,客貨因而減少;綜此數因,蘭溪商業遂不如昔日之繁榮?!睆纳鲜霰硎鲋形覀兛梢钥闯?,除了水旱災和戰爭的破壞之外,杭江鐵路的通車才是導致蘭溪商業衰退的最大因素。

從蘭溪航運貿易中占重要地位的米糧轉運的變化中也許我們就能理解蘭溪在“機械時代”的無奈和蒼涼?!霸谡沅涜F路沒有通車以前,蘭溪確系錢塘江上游一個重要的米市,金衢兩屬所余的米,都賴本道集中蘭溪,再沿江順流而下,送往桐廬、窄溪、新登、富陽及紹興一帶,不過自浙贛鐵路全線通車后,金衢兩屬所產的米,大都直赴蕭紹,不再取道蘭溪,因之米市化整為零,金華與衢州米業銷見增加,可是不能成為集中地點⑦?!碧m溪米糧的轉運量從1932年的700000石減少為1935年的500000石,較通車之前減少了約30%⑧?!盎场睒I的興衰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蘭溪在“機械時代”的閑境。舊時因錢塘江上常年舟船往來、商旅不絕,各種服務行業也隨之興起。在一些節點城鎮如蘭溪、建德、杭州等地,“花舫”(亦稱“招牌船”、“英白船”)盛行?!盎场遍L度在10米以上,均精心布置,做到窗明幾凈,有的還被隔成兩三間,前船可擺兩席。有的“花舫”以年輕女子作船女,實則做妓女。富商大戶,或經商外出,或游山玩水均樂于雇傭“花舫”。在自然力時代的蘭溪,“花舫”業經久不衰。但到了20世紀30年代之后,“花舫”業卻逐漸衰落。究其原因,杭江鐵路通車致蘭溪客流銳減、商業不振實為一主因?!氨境腔?,歷史悠久。在民八九之交,為數達九十余只之多,可謂極盛時期……杭江鐵路完成,城內商業迥不如前,以故游客銳減,本城花舫營業,遂致一落千丈,迄至去年秋間,僅存二十五家⑨?!?/p>

事實上,蘭溪走向衰弱的過程是相對緩慢的。1935年《浙贛鐵路杭玉段沿線工商業之調查》中記載“蘭溪實掌握上江貿易之綱領。唯自本路通車后,商貨漸由車運,不免略受影響,唯商人大部分尚習于水運,故尚得維持其原有地位耳?!?939年《抗戰期間浙江之糧食問題》中亦稱“幸而蘭溪靠水,船運水腳較低,而蘭溪行家又減低行傭,以相招徠,所以尚能保持往昔一半的繁榮?!北M管錢塘江的航運受到沖擊,但水運仍然是性價比較高的交通方式。浙贛鐵路需要時間發揮其技術優勢以期在與錢塘江航運的競爭中占據上風,而在地區中心城鎮的角逐中,蘭溪被其他市鎮取而代之的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現代化的浪潮沖擊下,在浙贛鐵路的競爭下,以蘭溪為代表的內河市鎮告別昔日的浮華走向衰敗確實為一種必然。

4 結論

如今的人似乎很難理解蘭溪在百年前是“千山萬壑中的現代化城市”,其“摩登”程度堪比上海,有“小小蘭溪比蘇州之語”。這些贊譽雖有點言過其實,但也反映了蘭溪在自然力時代里之于錢塘江航運、之于地區貿易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但是到了近代,錢塘江航運受到了鐵路運輸的巨大沖擊,內河港口市鎮蘭溪也告別浮華走向衰敗。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錢塘江航運與沿線城鎮互相為對方提供著成長的養分,兩者如同對方的鏡子,一方的繁榮抑或衰敗都能折射在另一方的身上。進入21世紀,面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物流需求,錢塘江航道有了復興的可能,以蘭溪為代表的錢塘江沿線市鎮或許將會在歷史新時期經歷一次涅槃般的蛻變。

注釋

①光緒《蘭溪縣志》,成文出版社1973年版,第131頁。

②浙贛鐵路局《浙贛鐵路杭玉段沿線工商業之調查》,《浙江省建設月刊》1935年6月,“調查”第6頁。

③東亞同文會:《支那省別全志·浙江省》,東亞同文會1919年版,第213-225頁。

④馮紫崗:《蘭溪農村調查》,國立浙江大學1935年版,第4頁。

⑤(明) 章懋《楓山集》卷八《待渡亭記》。

⑥新編《金華縣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80頁。

⑦《抗戰期間浙江之糧食問題》,《浙江建設》1939年10月,第19頁。

⑧張培剛,張之毅:《浙江省食糧之運銷》,第31頁。

⑨蘭溪實驗縣政府:《蘭溪實驗縣縣政府整頓城區花舫紀實》,1935年印行,第1頁。

參考文獻

[1]袁成毅.浙江通史·民國卷(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35-36.

[2]《蘭溪交通志》編審委員會.蘭溪交通志[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29-30.

[3]徐楊.民國時期錢塘江航運研究(1912-1937)[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3.

[4]洪云長,李兆東.金華水運優勢初探[J].中國水運,2008,6(7):212-213.

[5]王一勝.金衢地區經濟史研究(960-1949)[D].杭州:浙江大學,2003.

作者簡介

金逸倫(1995-),男,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史。

猜你喜歡
蘭溪錢塘江
暢游“水鄉古鎮”
蘭溪模式 從“云里霧里”到“胸有成竹”
錢塘江觀潮
浙江海寧:錢塘江再現“交叉潮”
新時代的治水實踐——福建莆田木蘭溪建造“生命共同體”
最美母親河
錢塘江
錢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觀申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