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蘭造物設計美學研究

2020-10-27 09:35何怡露
設計 2020年17期
關鍵詞:設計美學扁擔功能

何怡露

摘要:研究傳統挑具扁擔的造物設計美學,探討其給予現代設計的啟示。選取用于挑、抬重物的運輸工具扁擔,從其材料、形態、功能3個設計角度進行分析,突出扁擔作為“終極設計”經典案例的造物價值體現。中國傳統器具有著其獨特的設計審美與特征,扁擔的“極簡”美學在解決現代設計方面是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如設計應該考慮材料低廉、功能實用省力、操作簡單方便。

關鍵詞:傳統造物 扁擔 設計美學 功能

中圖分類號:J5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9-0137-03

引言

創造器物是人類造物活動的主要活動。中國傳統的民間造物發明都是圍繞著人們日常生活需求而進行。造物首先強調器物的實際使用性,無論是實用功能還是精神功能都顯得格外重要。扁擔就是民間傳統器物領域中非常經典的一個實用案例,認真研究分析其材料造型、功能結構和造物思想,不僅讓我們以前人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這個機巧實用的器物,而且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其設計精髓融合到當今的設計之中,形成可持續的設計新生態。

一、扁擔的概述

(一)扁擔的概念

扁擔,《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一種扁而長的挑物工具,用竹或木制成”。在中國農耕社會時期,個人體力勞動是整個社會勞動的主體力量,只有節省個人體力,才能促進勞動的高效率。為此,人們在農事方面開始使用畜力,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樣,挑具的出現解決了人們費時費力搬運重物的難題。扁擔最明顯的三個特征:一是由竹木制成,二是整體形態呈現“一”字型,三是使用時一勾、一托、一扭轉便可挑起重物。

(二)扁擔的溯源

扁擔作為中國傳統民間用具,歷史悠久。早在寧夏涇源宋墓出土的磚雕上(圖1)以及山西沁水縣宋墓雕磚上(圖2)皆出現了扁擔的早期造型,但它是細長的圓棍型,類似于重慶的“棒棒軍”,一根棒棒就可以挑起重物。扁擔的造型簡潔,材料低廉易得,加上使用起來很好上手,服務對象更多的是普通大眾,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到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圖都能找到多處商販使用挑具的畫面。除此之外,南宋李嵩繪制了多幅《貨郎圖》皆描繪了貨郎兒擔著貨郎架的場景(圖3)。

扁擔也因所挑重物的性質不同,在造型細節上的定義也存在差異。扁擔一開始因為生活需求進行挑水挑柴,之后也演化為商業運輸的工具,如河南尉氏縣張氏鎮宋墓墓室西壁上的一幅商貿圖也出現了挑具(圖4)。如今,扁擔逐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只有一些偏遠地區依舊在使用扁擔。雖然其流傳度在空間范圍上減少,但扁擔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從時間維度上就證明了其設計方式的合理性。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去思考,如何將傳統造物的物用觀與安全、便捷,材料易得的優點融合在當今的設計中,展現中國人民的造物巧思和生活智慧。

二、扁擔的設計美學分析

(一)自然樸素的材料

中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就造就了人類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直接利用自然界中的事物去代替自己的肢體完成勞作。其中,扁擔使用的就是較為經濟實用的竹木材料,在扁擔的材料選擇環節中,體現了如下三個考慮因素:1.品質因素;2.技術因素;3.成本因素。 首先,品質因素?!犊脊び洝分袑χ圃炱魑锊牧系囊笥腥骸耙徽?,以為媺也;二者,以為久也;三者,以為利也?!蔽覀儚倪@句話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古代造物者對于器物選材的要求有著其固有的標準。(1)木頭的紋理要均勻,沒有傷痕和結節。扁擔在對毛竹的挑選上盡可能地選擇結節少且均衡的部分作為制作的原料,對木質的材料也要保證其紋理均勻美觀,利用材質的視覺美來體現器物的使用品質;(2)材質要牢固堅韌,能夠保證使用時間的長久性。扁擔的結實、耐用、好用一定是造物者首先考慮的因素。造物者會在砍削好的竹木扁擔上涂上桐油,從耐用性上考察了材料的品質;(3)材料之間的結合要無違和感,便于很好地融合進行制作。扁擔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和其他材料和事物進行互動才能發揮其功效,對內扁擔接觸到的是使用者,材質選擇一定要從適人性的角度去考慮,保證扁擔結實的前提下也要斟酌使用者的身體是否接受。對外扁擔需要連接繩索、鐵鏈等材料實現重物的搬運,竹木材質又有很好的可塑性,能夠通過物理方式很好地將其連接起來。由此可見,這個評價標準在扁擔對材質的選擇上明顯體現出來了。

其次,技術因素。扁擔的制作,不管是進行簡單的砍削,或細致的打磨,還是涂上桐油進行保護都是非常簡單的工序。扁擔制作的流程大致如下:(1)造物者先將一根毛竹從中一分為二的劈開,通過測量其使用的長度。(2)用刀標注扁擔各部分的位置,大致地制作出扁擔的各個部分,形成扁擔的最初造型。(3)再利用工具將各個粗糙部分進行打磨直到光滑不刺手。(4)最后,涂上桐油或者漆層延長扁擔的使用周期,這樣一根扁擔就基本形成。

最后,成本因素。扁擔成本廉價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對于材料的價格角度來說,扁擔通常使用竹木材料,僅在原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加工,并無添加其他物質,故成本低廉;(2)從操作性的角度來說,扁擔的結構簡單,無需學習成本。操作時也無需他人幫助,—人便可獨自完成,無需其他能源的消耗;(3)從使用周期角度來說,由于堅實的結構和機巧的杠桿原理原,使得扁擔經久耐用。即使是有了磨損,也可以很方便地就地取材重新制作。

(二)簡潔機巧的形態功能

1.形態

中國古代所用的挑具與我們當今所能看到的扁擔在形制上還是存在一些差異,其形制并不具有唯一性。受到材質的限制,幾乎沒有遺留下來可供參考的古代實物,只能從一些石雕、繪畫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經過分析,揚之水先生就曾以貨郎圖為視角考究了扁擔的形制問題,從其搜集到的各時期繪畫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挑具所呈現出的樣式有傳統的“一”字型,以及比較罕見的“U”字牛角型。

如今扁擔的整體造型依舊保持對稱簡潔的“一”字型長條樣式,中間的枝節距離最寬,兩邊枝節的寬度依次遞減,在視覺上呈彎曲的弧線造型。為了符合使用者的身高和手臂的尺寸,扁擔長度基本為竹子的九個枝節。為了保證正常使用,扁擔的長度減去肩挑范圍(扁擔的中心點到兩端的距離)后的距離,一定要在使用者手臂伸展的范圍之內。隨著扁擔使用時間變長,扁擔的顏色會由原來的竹青色逐漸轉變為淡黃色。加上使用過程中扁擔與人身體的反復接觸、摩擦,扁擔的表面變得越發光滑,使得扁擔握在使用者的手中獲得一種舒適的觸感。

2.功能

扁擔的形態應符合為人服務的功能內容,其功能的表現實質是對人一物一環境關系的合理體現上。使用者利用扁擔連接了物體,并用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勞動環境變得和諧。扁擔設計美的規律不僅僅指其形態、尺度的規律,而且同時指人的創造活動、合理行為方式的規律。

扁擔的功能特性大致體現在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上。從物質功能的角度分析:一件器物的核心價值是解決人們的需求以達到實現使用功能,作為最原始的運輸工具,扁擔是人們肩膀和手臂功能的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人們減輕勞作負擔,以達到運輸重物的目的。在運輸時,如果你累了,還可以把重物放在地下,將扁擔放置在重物上方,這時扁擔就可充當板凳進行休息。假使你遇到了危險,還可以用扁擔充當武器進行防身。

從精神功能的角度分析:除了_上述的實用性功能外,扁擔還被賦予了抽象的精神功能,扁擔不僅象征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勤勞品質,同時也體現出吃苦耐勞的品格。如在井岡山革命博物t宮里陳列的一根寫著“朱德的”扁擔,在實用功能的智慧之外,當下更想表現的是在那個年代他們肩上所挑起的中國人民的“扁擔精神”。除此之外,扁擔的適人功能還體現在人們使用扁擔過程中的“手持”和“肩挑”,這是“體感”需求的一部分,是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尺度設計。

(三)高效省力的“人力動能”與“杠桿原理”

1.“人力動能”

對于人口數量豐富的中國社會來說,每個勞動者都是一個人力動能。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農耕社會,針對日常生產生活,必然會想盡一切方法去設計工具來節約勞動力,保障在有限的條件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勞動效率。

扁擔的使用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挑、運、卸:(1)挑:當使用者在準備挑物之前,會用事先準備好的繩子將要運輸的貨物進行捆綁、固定。并制作一個連接點,將捆綁后剩余的繩子在重物的上端系上一個結實的繩圈,把繩圈放置在扁擔兩端。使用者通常會采用半蹲的姿勢進行第一步,這樣會讓扁擔的中心點落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當他起身站立時,身體的力量也會帶動扁擔挑起重物(2)運:在運輸貨物的過程中使用者會依據自身的勞累程度,路途的長短,物體的輕重,采用換肩的挑物方式來緩解運輸中勞累程度。使用者主要通過兩手抓住扁擔兩邊的重物,先壓低前面的重物,通過低頭抬頭之間,旋轉貨物在肩膀上的位置,適當緩解運輸中肩膀的勞損。(3)卸:卸物時的動作與挑物時的動作正好是相反的,也需要人先蹲下來,讓重物先著地,把重量從肩膀釋放到地面后,再將扁擔從肩上拿下,最后解開固定重物的繩子。這樣就完成了操作扁擔運輸重物的一系列過程。

扁擔的人力動能主要表現在運輸重物這一過程,由于竹木材質的韌性,扁擔會因為兩端的重物引力與人體的肩部產生“副體運動”。正是利用扁擔這_上—下的“彈性”起伏,達到減輕負重的效果。使用者通過振幅過程中的振幅間隙,產生反向的推力,這個推力在扁擔與肩部的接觸點處抵消了部分地心引力,暫時緩解了重物的壓力,獲得舒緩。因此,“副體運動”的幅度越大,扁擔的振動頻率也越大,獲得舒緩的感覺就會越強烈。扁擔就是充分利用了人體運動時的整個動能,從而達到了減負省力的效果。

2.“杠桿原理”

中國古人很早就熟練的掌握了杠桿原理,從扁擔到桿秤甚至腳碓等器具都是利用了杠桿原理來設計制作。杠桿原理在物理學中是一種力學原理,其平衡公式是:(F1).(F2)=(U).(L2)。

扁擔就巧妙地利用了力的平衡作用,具體為以下幾個部分:(1)人在挑起重物的時候:以扁擔與肩部的接觸點為支點(o)到扁擔兩端的點為動力臂( L1)和阻力臂(L2),所擔重物為(F1)和(F2)。(2)當人們肩挑重物時:如果( F1)的重量大于(F2),只有給另一端(F2)添加重量或者減少( L1)的長度才會使整個杠桿達到平衡,即Fl> F2時Ll

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生活中總結了造物的技術范式和使用過程中的機巧原理,并在此過程中結合了人們的物質、精神、生理的需求后,從材料、結構、形態等方面進行反復的試驗、斟酌和推敲,創造出既能適應重物運輸需求又符合人生理需求滿足人體機能的扁擔。

三、扁擔的造物設計美學特點

幾乎在人們開始造物的階段就開始了造美的歷程,但凡跟造物造美有關,木作器物就一定囊括其中。而我們只有對既有事物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總結其中的造物設計美學才能對我們當下的設計進行了更好的改良和傳承。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挑具扁擔的造物設計設計審美,筆者認為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采椽不斫

扁擔樸素的材料美,彰顯了中國傳統造物所蘊含的見素抱樸的思想,從中可以體會到穿越時空的最純粹的最質樸的造物設計思想。在選材上不僅做到簡單易得,而且也遵循了“道法自然”的原則,元代《齊民要術》載“凡伐木,四月、七月,則不蟲而堅韌。凡木有子實者,候其子實將熟,皆其時也”,這告訴我們材料的選取必須遵循其固有的自然規律。

傳統的民間造物是源自普通人民的生活經驗與道德精神,扁擔的出現是大眾生活中造物思想所折射的樸素世界觀,是實踐經驗逐漸積累所形成的一種實踐科學知識。扁擔之美具有其本原特征,是實踐意義下的巧,是精神文化中的韌,不僅把握了造物過程中的生命內核,而且延續著質樸又蓬勃有力的氣質,并以身體為媒介的方式傳播著勞動軌跡。在設計過程中,選擇什么性質的材料會決定你整個器物展現出來的效果。上文從品質因素、技術因素、成本因素對扁擔的選材進行分析,其高品質、低技術、低成本的選材不僅體現了古代中國人順天時,應地氣的造物觀念,為現代設計中的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有著很好的啟發作用。

(二)大道至簡

老子主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里的無形并不是我們觀念中的沒有形態,所謂的虛無也并不是一無所有。扁擔的虛無是指一種“簡”,而虛無之處又皆為實用之道。我國傳統的筷子也體現出大道至簡的造物理念,其造型是由兩根細長的木棍組成,頂端呈方形,底端呈圓形??此茦O簡的造型,使用過程中時卻蘊含著古代造物者無盡的生活智慧。

扁擔簡潔的外形特征,體現的傘是造物制用的實用原則。其構造極為簡單只需一個支點、一個杠桿,挑上重物就可以輕松挑起重物,動力來源只需給予杠桿其中一方一個初始力,使其另一力臂發生改變,并依靠重物自身重力的左右平衡調節即可挑起重物。扁擔簡便的使用美,處處體現了中國人因勢利導的哲學觀念。在如今社會中,“極簡”的設計特點,正是當下設計審美的重要特征之一。簡約的設計產品更能突出功能的第一性,我們提倡簡潔的設計觀念來獲取產品在使用時最大的功能需求,以期達到簡樸實用的產品設計。

(三)致用利人

日本工藝美學家柳宗悅認為民用造物需滿足五個特點:“其一,是為了一般民眾的生活而制作;其二,以實用性為第一目的;其三,為了滿足眾多需要而大量準備:其四,生產的宗旨是價廉物美:其五,作者多為匠人?!北鈸鷮儆谥袊氐赖脑瓌撔栽O計,屬于民用造物,而這一“終極設計”的核心要務就是以人為中心。特別是在適人功能設計上,勞作負載的承受感、肌膚接觸的附著感、重量平衡的把持感都從使用扁擔的過程中表現出致用利人的造物理念。

莊子提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問題,認為物是為人所用,而人為事物的主體,不應為物所控制。所謂的“人”,既是指一個完整生命個體的身體,也是指這個生命的精神思想,而扁擔完成了作為肢體工具延伸的勞動使命。人作為器物的使用者具有主觀能動性,使用者走動的步伐節奏與扁擔上下顫動的節奏相一致,讓扁擔發揮最大的功能效用。

小結

在人們設計器物的過程中,滿足設計產品的實用功能是現今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扁擔在材料的選擇上,古人順應自然條件就地取材,選擇經濟實用、物美價廉的竹木材料,這是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規律;在扁擔的造型工藝上,充分體現了古人的匠心獨具,將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結合起來,這同樣適用于現代設計。扁擔作為中國傳統造物“終極設計”之一的器物,主張自然樸素,強調實用功能,處處體現了“大道至簡”,“致用利人的設計特征。.

參考文獻

[1]羅竹風.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9964

[2]王琥.何曉佑.李立新.夏燕靖中國傳統器具設計研究(卷三)[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4:236-244

[3]聞人軍.譯注考工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9-27.

[4]李超德.設計美學[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107-109.

[5]陳筱;戴端,周連超器以載茸蘊情契形——從器與道的關系探討產品設計的方式[J]設計2014.195(9): 13-14

[6](日)柳宗悅著徐藝乙澤工藝文化[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9

[7]王瑞芹從—根扁擔管窺傳統民間造物設計之善[J]中國美術研究201912(1): 145-149

[8]王彬雪.程琳.傳統造物思想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J]設計 2016.197(18): 126-127

猜你喜歡
設計美學扁擔功能
數學的翻譯功能
關注基向量的解題功能
挑扁擔
我有特異功能
設計倫理與現代設計美學的構建
論設計美學在動畫中的價值體現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讀讀繞口令提提神吧!
功能關系面面觀
彩虹扁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