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場景到結構:《我的叔叔于勒》的閱讀視野

2020-10-30 10:03朱思弈
關鍵詞:場景結構

朱思弈

摘要:閱讀者有自己的閱讀視野,而多樣的閱讀視野,則形成了“視野的融合”,無形中加深了我們對閱讀對象的理解?!段业氖迨逵诶铡方氖陙淼拈喿x視野——兩種主題的探究及其“視野的融合”,基本形成了我們對該小說的理解。但該小說的主題理解不能脫離語境分析與小說產生的時代背景。也就是說,現代小說的閱讀,不同于傳統小說,其閱讀應該關注場景,以及由場景構成的結構。該小說的結構有兩種:一是場景與二級敘事的對應關系,二是“人”型結構。而主題正是從這兩種結構中顯現。

關鍵詞:閱讀視野 視野的融合 場景 結構

什么是閱讀視野?閱讀理論告訴我們:我們的閱讀總是與我們過去的經驗知識聯系在一起,我們總是與所要閱讀的對象共處于同一種關系結構之中。因此,我們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無不受到文化背景、傳統觀念、知識水平和思想狀況的影響。這一切便形成了閱讀的“前結構”,這種“前結構”構成了人們的存在,伽達默爾將其稱為閱讀的“視野”。同時,伽達默爾也認識到,閱讀者的視野是多種多樣的,且在歷史之中不斷變化,閱讀始終是開放的,不存在一個終極的答案,閱讀者在不同的視野中相互接觸、對話、交匯,互相拓展與互相限制。而這個過程,伽達默爾又稱之為“視野的融合”。顯然,我們的閱讀,就是在“視野”與“視野的融合”中加深對閱讀對象的理解。我們對《我的叔叔于勒》的閱讀就是這樣。

一、“視野的融合”:兩種主題的糾結

“兩種主題”探究成為這幾年的熱門話題。我們檢索知網數據庫(截至2020年7月8日),設置的檢索條件是:主題 “《我的叔叔于勒》”,模糊匹配。我們得到文獻總數592篇。文獻呈現的總體趨勢是:自1978年的2篇始,逐年緩慢增加,但于2015年數量驟增至58篇,隨后呈下降趨勢;2018年29篇,2019年17篇,2020年只有10余篇。

這種研究趨勢至少說明這樣兩點:一是《我的叔叔于勒》穩定的結構及其顯示的主題爭議不大;二是認識基本趨同,即從菲利普夫婦身上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炎涼的關系與金錢至上的思想。

這也可以從592篇文獻檢索可視化分布情況看出,排序第一的為:菲利普夫婦,141篇,占10%。也就是說,人們基本上都將菲利普夫婦視為作者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小說的主人公。后面排序多為:莫泊桑、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教學法,等等。

我們在知網數據庫中再檢索“《我的叔叔于勒》主題”,文獻總數為62篇。自1980年1篇始,平均每年2篇多,關注度低,主題類型排序依次為:資本主義社會、多元解讀、敘述者、人與人、主人公、現代小說,等等。

在所有研究中,有兩篇來自《名作欣賞》的文章,可能代表了主題研究的兩種主要趨勢。一篇是盧昆的《巨匠的名篇——讀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該研究認可主題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并以為“生活瑣事”是該小說的“取勝之道”;另一篇是胡芃原的《〈我的叔叔于勒〉主題新解》,以為該文揭露并批判了“勢利之心”這一普遍的人性弱點,且正是這一點極大地開拓了作品的意義空間。

這幾十年的研究,基本聚焦以下兩種主題——

主題一: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人性丑陋。

在知網等數據庫里,查閱該課文的研究和教案,我們就會發現,大部分主題依然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人性丑陋;而主人公菲利普夫婦的形象多為自私冷酷、唯利是圖、愛慕虛榮、嫌貧愛富、愛財如命等。

這一主題是自1961年文章選入語文教科書之后便被確定的。1963年的語文大綱還進一步在“選材標準”中做了要求,即對“稍有消極因素的作品”,要“防止學生受到不良影響”,應“在注解、提示或練習里指出消極因素”,并“作適當的說明或批判”。

此后,語文教學逐漸步入正軌,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還十分明顯,“思想內容好”依然是選文的第一標準。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依然將菲利普夫婦的家庭悲劇作為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丑惡面貌的“典型事件”,以“錢”為核心的板書設計,依然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1992年人教版語文教科書還補充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論述,部分教師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結合這段材料理解小說的中心思想,或在教學收尾時使用這段材料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語文教師的教學用書也引用張志公先生的觀點來支持該主題。

但是,近幾年也出現了親情消解金錢的主題。不少研究者發現了小說的獨特結構,即在小說結尾,作者有意安排了小若瑟夫見叔叔的情節。在專家們看來,這個充滿親情感的細節,就是作者對金錢世界的否定。也就是說,小說中其他人都被金錢牽著鼻子走,都被金錢無聲地腐蝕著,他們的話語、行為和心態,都在金錢驅使下,而小若瑟夫則是個例外,他善良的表現就是對金錢世界的否定;小若瑟夫仿佛小說的“天使元素”,成為這個社會凈化人性丑惡、強化生存倫理、點亮生命希望的一種力量。

主題二:揭露并批判普遍的人性弱點。

進入21世紀,語文教育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2000年,教學大綱開始強調“學生視野”“創新精神”“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2011年,課程標準強調閱讀的“個性化行為”。2003年人教版語文教科書的預習提示把主題定位為社會問題,且在學習活動中不再出現“資本主義社會”一詞,編者和教師開始站在人道主義視角重新解讀《我的叔叔于勒》。這表現在:2003年人教版教科書的習題為“從兒童的視角審視父母對叔叔的冷酷無情”;2006年人教版教科書的習題為“從菲利普夫婦的視角進行自我評價”,且增加了課文刪減部分,出現了成人若瑟夫的敘事視角。而教學也出現了更加豐富的主題解讀:“嫌貧愛富”,“勢利之心”;小人物懷抱夢想,與窘況斗爭;幻想破滅,人性扭曲。

客觀上說,這兩種閱讀視野,無形中形成了“視野的融合”,豐富了我們對《我的叔叔于勒》的閱讀體驗。

二、《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題分析:歷史存在與語境

“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普遍的主題。當時,法國不少批判現實主義的名家都以自己的小說揭開社會的本質,最著名的當屬巴爾扎克。他說,“黃金是這世界的人要頂禮膜拜的唯一力量”“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錢開動的機器嗎”“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丑惡”……并且,在卷帙浩繁的《人間喜劇》中對此做了詳盡而生動的描繪。而法國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在短短十余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說,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其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尤其產生了動人心魄的批判力量。

同時,《我的叔叔于勒》也一再暗示故事的語境。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法國的海濱小城哈弗爾,文中反復出現一些隱喻性的詞語,如“遠方”“大海船”“海面”“天邊”“美洲”“船長”“水手”“夢想”……還有一些解釋性句子,如“人們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上從哈佛爾到紐約的商船,打發他到美洲去”“有一位船長又告訴我們,說于勒已經租了一所大店鋪,做著一樁很大的買賣”“他是個法國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帶回祖國”……

在西方文化中,這些詞語本身就具有隱喻性。比如,海是“需要抗爭與征服的對象,人海對立,界限分明:象征人與自然外力的拼搏”,同時,“大海給了我們茫茫無定、浩浩無際和渺渺無限的觀念;人類在大海的無限里感到他自己的無限的時候,他們就被激起了勇氣,要去超越有限的一切”。地理發現與航海冒險促使西方人觀照大海的科學與理性精神,激勵他們超越那有限的一切;海外旅行不僅滿足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渴望,也能獲取困守故里不可能得到的物質資源。

又如,船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引發人類對社會、對宇宙更為深入的探索,它是對阻隔的一種超越?!妒ソ洝防锏呐瞾喎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方舟在人類潛意識中的拯救回憶世代堆積,逐漸變為一種社會性的希望的象征語詞,其獲救意義逐步推廣開來,在哲學、文學、宗教中都有所反映”。

在經歷了500年的現代性進程后,20世紀初的市民社會幾乎已經被物質化、體制化和同質化了,人們從外貌到內心變得越來越相似,且“現代性主體是欲望的主體”。莫泊桑也曾經說過:“每個世紀都有它的性格。但從風俗角度書寫的法國史,要比單從重大事件的角度根據需要而寫的更加有趣?!币簿褪钦f,莫泊桑也深刻地意識到了“現代性”的重要性,即力爭摒棄傳統小說推崇的對“過去”“重大事件”“講述”的時間觀念——反映在文本操作層面則是追求單向線性時序與因果邏輯——開始特別注重更加“經濟”,更多“展示”等具有“現代性”的時間觀念,即在敘事方式上追求多以空間方式顯現的展示性描述,這恰恰是現代小說的主要特征。

三、《我的叔叔于勒》的閱讀視野:場景描寫及文本結構

(一)《我的叔叔于勒》的場景描寫

現代小說的創作離不開場景描寫。在盧昆看來,《我的叔叔于勒》另有取勝之道,這就是“平凡瑣事”。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莫泊桑短篇小說選》,更是在其“序言”中進一步解釋為“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也就是說,“平凡瑣屑”還不夠清楚,應該是“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這個“片段”其實就是“場景”的釋義。而“場景”有時又與“片刻”“場面”“畫面”“特寫鏡頭”同義。正如美國小說理論家利昂·塞米利安所說,每一個場景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定環境的“特寫鏡頭”,每一個場景都是情節中一個個互不相同的“片刻”,是一幅幅戲劇性的“畫面”。也就是說,場景是文學作品構成畫面的基本單元。

有專家就發現了《我的叔叔于勒》的突出特點是場景描寫,即“?!薄按薄皪u”這三個場面的重組、編排、切換。場景描寫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命運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自覺或不自覺地賦予這三個場面意義和情感意味,并具有更深層的空間意義。盡管這三個場面顯得過于抽象且缺乏細節的描摹,但卻強調了場景的作用。

“場面”原本是戲劇的一部分,是一幕中的一部分,沒有地點的變換和時間的延續,表現單一的情境、對話,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個,是安排故事、戲劇等情節的地方,是一個整體事件的背景。也就是說,每個場面都必須具備人物、沖突、時間界限、地點界限、情感氛圍,每個場面也可以被視為整篇小說這一宏觀世界中的一個微觀世界。

在《牛津文學術語詞典》中,“小說”詞條解釋為:“小說的亞文類是由特殊文類的人物、場景及情節中生長出來?!睋Q句話說,小說的場景是文本中藝術世界的構成機制,是一種特殊的“藝術世界”,是藝術家生存與棲息的“場所”。

在斯蒂芬·歐文看來,場景就是“回憶得以藏身和施展身手的地方”——對于回憶來說,場景是必不可少的。時間不可能倒流,只有依靠場景,個人才有可能重溫故事、重游舊地、重睹故人。如此,場景是看得見的表面,而在它下面,則是盤錯糾纏的根節。也就是說,“場面的真正核心是主人公和場面的語義組合,這種語義組合是多義的”。場面不單單是物理空間,它已成為一種信息、一種符號,進入人類的記憶。小說家們為了自身的審美需求,將這些場面重組、編排,使它們具有更深層的空間意義。此時,它已成為一種意象,既有形而下的作用,又有形而上的意義。

許多受人歡迎的多產作家都玩“場面游戲”,即設置一個引人入勝的場面,以此作為磁鐵,吸住整篇故事?,F代小說,就是“畫面式小說”,即要用畫面和形象來表現,而不是靠敘述來闡釋作品的思想和主題。

在“新感覺派”都市小說中,“場景敘事”是主要的敘事方式,即將人物、情節等置于某一或某幾個場景中進行敘述展示,而場景除了作為故事發生的環境或背景,還具有凝聚、觸發、牽引事件進程及人物關系變化的作用。

有專家就將“場景”“展示”的敘事方式視為現代小說的起點?!皥鼍啊睌⑹聦儆诂F代敘事方式范疇,即通過“展示”方式提供“活動”畫面,包括“正在發生”的戲劇性事件,也包括一般的風景和場面的描繪。小說理論家盧伯克在《小說技巧》中說:“小說家將他的故事當作一件事物來展示,事情如此地展開,以致能夠講述它自己,只有在這個時候,小說藝術才算開始?!比毡緦W者柄谷行人在《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一書中,也將日本現代文學發端的動因之一歸結為“場景之發現”。因此,“場景”的展示敘事,就成為現代小說的主要敘事方式。

中國現代作家茅盾比較早地從“環境”層面考察了現代小說的“場景”構成元素——時間、地點以及自然的或社會的周遭境界。魯迅的小說也非常注重場景的運用,擅長用語言進行“圖說”,即通過大量的環境特寫和一幅幅組合畫面營造出視覺化的效果,魯迅“從一種現實基礎開始,在他二十五篇小說的十四篇中,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以S城(顯然是紹興)和魯鎮(他母親的故鄉)為中心的城鎮世界”。

現代小說往往是情節感減弱,場面感增強。如果《我的叔叔于勒》的閱讀依然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或者依賴“趕于勒—盼于勒—見于勒—躲于勒”等這一線性閱讀方式,那么,我們就很難真正理解現代小說。

因此,《我的叔叔于勒》的四個清晰可見的場景,共同構成了該小說的基本模式。全家在棧橋邊“散步”的開頭,就以其象征性的細節引人注目,并突出和預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發家致富成敗的時代命運。隨后的“吃牡蠣”“遇于勒”“見叔叔”三個場景,以舒、急、緩的節奏,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四個場景描寫,作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嵌入了一些極富隱喻性的象征,并使之成為作品中整體的、普遍的象征,或如有的學者稱之為的“廣義的泛象征”。因為這種獨特的意象或隱喻,潛在地表達了作家對于人類生存意義的追問與探索,從本質上講,它也是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象征”,是一種“本體象征”。

(二)《我的叔叔于勒》的文本結構

《我的叔叔于勒》并沒有按照傳統的時間順序、空間聯系和因果關系來安排場景,更多的是一種“空間圖景”。也就是說,該小說的結構是將傳統小說注重時間性的線性敘述結構改造成開放式的、枝蔓重生的空間化結構。正因如此,小說的視覺表現力更強,場景更加具體而真實,小說更加深刻、有感染力。

《我的叔叔于勒》的結構,是場景與二級敘事的關系?!段业氖迨逵诶铡返膱鼍皹嫵蓚€人或共同體的實踐性一級敘事過程,而其余則變成二級敘事。這里的“實踐性一級敘事”就是結構性的場景,相當于一個儀式型活動;而“二級敘事”就是訴諸敘述的文字對生活事件進行的“解釋”,而這些“解釋”又非抽象話語,往往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細節組成。也就是說,作為場景更接近于人們共同經驗的生活事件即一級敘事,其余的補充敘事則更能體現二級敘事的解釋功能。當然,《我的叔叔于勒》的結構也有著傳統小說的影子,即明顯的時空關系——場景或細節都發生在特定的時空關系之中。

四個清晰可見的場景,共同構成了該小說的基本模式。這四個場景極富隱喻性。作者潛在地表達了人類生存意義的主題追問,即由語境構筑的人類的普遍欲望。而現代性主體,事實上也是“欲望”的主體。

我們可以將《我的叔叔于勒》視為一個抽象的“人”(“人”型結構圖見下圖,為方便觀察,讓其橫臥)。場景4“見叔叔”可以被視為一種夢想,兒童的美好愿望;而雙眼作為觀察點,便是場景3“遇于勒”,這可以被視為觀看世界的眼光,又恰是心靈的集中體現;身體部分場景1“散步”與場景2“吃牡蠣”,僅僅是一種裝飾,一種自我的美化,一種刻意追求的生活方式,即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最后,我們將行動的雙腳幻化為“欲望”之腳,即人們如何行動,往往是欲望的結果。于是,這個抽象的“人”,有著作為那個時代或超越時代的人的普遍欲望——過一種閑適而富足的生活。因而,他就有著觀看世界的“勢利”眼光,但世界不僅僅是現實,還有詩與遠方,這也正是這篇小說的可貴之處。

上述圖式,就是象征了不斷重復在人們身上的欲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生活方式、視野與夢想交織的圖景——夢想人人可期,但夢碎又是殘酷的現實。

本文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南疆中小學統編語文教科書使用研究”(編號:18BJY09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南帆.文學批評的轉移[J].東南學術,2002(1).

[2] 陳日友.《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C]//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北京:發現雜志社,2007.

[3] 張占杰,辛志英.有意誤讀的缺憾——談中學語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的刪節問題[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2).

[4] 柳露.《我的叔叔于勒》解讀取向的流變及其對教學的影響——基于學習活動設計的探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9).

[5] 課程教材研究所.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王蓀,陳根生,元以勤,等.《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五篇)[J].語文教學通訊,1980(5).

[7] 余映潮,葛亦虹.《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與評點[J].中學語文,2007(24).

[8] 許玉婷.金錢與親情的斗爭——敘述學觀照下的《我的叔叔于勒》[J].語文建設,2015(7).

[9] 汲安慶.如金在沙,顯然自異——從若瑟夫·達佛朗司的“天使元素”說開去[J].福建教育,2013(14).

[10] 張鐵剛.《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題是什么?[J].教師之友,2000(10).

[11] 胡芃原.《我的叔叔于勒》主題新解[J].名作欣賞,2014(8).

[12] 鄧存娟.《我的叔叔于勒》解讀新視角[J].語文學習,2017(7).

[13] 汪洋.《我的叔叔于勒》誤讀辨正[J].中學語文教學,2014(12).

[14] 盧昆.巨匠的名篇——讀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J].名作欣賞,1983(6).

[15] 居伊·德·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說選[M].趙少侯,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16] 王立.海意象與中西方民族文化精神略論[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17] 黑格爾.歷史哲學[M].王造時,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6.

[18] 傅道彬,劉曉媛.船與詩:一種文明的藝術考察[J].北方論叢,1995(4).

[19] 張德明.西方文學與現代性的展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0] 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說選[M].張英倫,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21] 利昂·塞米利安.現代小說美學[M].宋協立,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22] F.A.狄克森,S.司麥斯.短篇小說寫作指南[M].朱純深,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23] Chris Baldick.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24] 斯蒂芬·歐文.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M].鄭學勤,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5] 劉恪.現代小說技巧講堂(增訂版)[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

[26] 孫云霏.論“新感覺派”都市小說的“場景敘事[J].名作欣賞,2017(30).

[27] 王愛軍.論中國現代速寫體小說的“場面”敘事特征[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2).

[28] 盧伯克,福斯特,繆爾.小說美學經典三種[M].方土人,羅婉華,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29]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M].趙京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30] 沈雁冰.小說研究ABC[M].上海:世界書局,1928.

[31] 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M].尹慧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32] 葉舒憲.文化與文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場景結構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發現“結構一樣”,積累“基本圖形”
物質結構規律歸納
場景傳播視閾下的網絡直播探析
漢語語篇英譯中詞匯場理論和框架理論的應用研究
場景:大數據挖掘的新標準
大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的場景營銷研究
《遠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讀
挖掘對稱結構,簡化解題過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