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僅是一種美食 更是一張名片

2020-10-30 03:30譚振華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6期
關鍵詞:麗水香菇

譚振華

摘? 要:對于浙南處州而言,鮮醇甜美的處州香菇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張文化名片,還是世代相承的記憶。救死扶傷的菇山秘方、耐人回味的菇山諺語、悠悠動聽的菇民歌謠、美味可口的香菇烹飪,在當今盛世中仍散發著濃濃的菇香。

關鍵詞:麗水;處州;香菇;文化名片

浙江麗水古稱處州,乃“六江之源”,境內有甌江、錢塘江、飛云江、椒江、閩江、福安江水系,山嶺交錯,溪澗縱橫,耕地極少。處州山脈屬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嶺、洞宮山、括蒼山,呈西南向東北走向,分別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東北部。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處州山嶺多,氣候適宜,水資源和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因而境內生態環境優越,為這里的漁業生產、農業生產以及中藥材生產和食用菌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處州,山珍土味隨處可見,而名氣最大的當屬香菇。香菇,又名香蕈,是食用菌的一個主要品種,是我國傳統的“山珍”之一。香菇被人們譽為“菇中皇后”,其“肌理玉潔,芳香韻味”,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稱。香菇不但是席上之珍,還有獨特的藥用價值,是藥中之寶。

處州洞宮山脈的腹地,有一塊由龍泉、慶元、景寧三縣連成一片達1300平方公里的香菇產區,它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發源地。菇區三縣中,慶元有“中國香菇之鄉”“中國香菇城”的美譽。

香菇探源,不能不提慶元縣百山祖的龍巖村,“香菇之祖”吳三公就出生在這個群山環抱、潺潺流水村中流過的深山村落里。吳三公又名吳昱,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因兄弟排行第三。吳三公常入深山密林狩獵和采集野生菌蕈,在日積月累的觀察中發現伐倒的闊葉木表皮被砍傷后,傷處常長出香菇,此法屢試屢驗,這便是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來。在生產實踐中,吳三公還發現一些樹木雖經砍花卻多年不出菇,不知何故,無奈之下不禁仰天長嘆,以斧猛敲,這一敲不要緊,卻驚動了菌絲的萌發,數日后菇出如涌,此便是后世菇民不傳之秘“驚蕈術”。他創制出古老砍花法和驚蕈術,為貧窮的山區菇民開辟出一條良好的生存途經,深受人民愛戴和尊敬。古代菇民感念他的功德,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在后廣蓋竹興建起“靈顯廟”祀奉吳三公為“菇神”。

除了吳三公,對處州香菇業影響重大的另外一位人物就是劉伯溫。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金陵之初,遇到嚴重干旱,為祈雨而食素。吃慣雞鴨魚肉的洪武皇帝對青菜豆腐毫無胃口,宮廷內外為此發愁。劉伯溫進獻處州香菇供皇上食用,皇上聞香菇之味頓覺心曠神怡,醇香甜美的香菇讓朱元璋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劉伯溫便趁機對皇上說明龍景慶三地山多田少,民貧甚瘠,當地百姓只有種香菇這門技藝可以維生?;噬喜粌H同意了三縣的專利權,還將處州香菇列為宮廷的貢品。從此,龍泉、慶元、景寧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傳統菇民區。所以有了“朱皇親封龍景慶,國師討來種香菇”這樣的歌謠,而國師劉伯溫也因此被三縣菇民奉為菇神。

處州菇民在深山菇場的生活是簡單而寂寞,在這種隔絕的山野社會里,他們在長期的共同勞動中創造了獨特的“香菇文化”。古代菇民把生活規矩、生產手段、交易方法等編為山歌來唱記,形成了迥異于當地方言的“山寮白”。菇民們還獨創了一門在武林中獨樹一幟的“香菇功夫”,其中“扁擔功”流傳至今。處州菇民千百年來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香菇文化,如香菇歌謠、菇民戲曲、祭祀習俗等,不僅是處州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飲食文化的重要非物質文化。

菇神廟會是香菇文化的集中表現。每年農歷七月份,香菇豐收的季節,廟會如期舉行,菇民暫時放下沉重的勞動,聚集在一起,雜耍、演戲、放焰火,習武練拳,交流技藝,盡情狂歡。菇神廟廟里供奉的菇神主要有:傳授香菇栽培法的五顯大帝、發明香菇砍花法的吳三公、取得香菇栽培專利權的劉伯溫。菇神廟會是菇民們最盛大的節日,而“菇民戲”是廟會上最受歡迎的節目。菇民戲起源于明朝,是菇民借鑒婺劇詞曲,吸取贛南亂彈唱腔的特點,在勞動空閑時表演、傳唱的民間戲曲。菇民戲豐富了菇民孤寂乏味的深山生活,給他們帶來了許多歡樂。廟會期間,菇神廟成為三縣菇民膜拜之地,菇民社會重大事件均在廟中進行協商。

菇民以種菇為業,向來過著秋去春回的“候鳥式”生活,因此他們有自己的特殊食俗,尤其是節日食俗。如春節,“禮神及祖,插柏枝,盛柿橘,舉家食素”。由于男人在外地種菇,不能回家過年,家中只有留守老幼及婦女,照常祭祖,舉家食素以示對神及祖先的虔誠,希望神及祖先保佑男人能菇業興旺、平平安安。而外出種菇的男人在只能在深山老林里過春節,他們會準備酒肉祭祀天地神靈及吳三公。

八百年來,數萬處州菇民為了養家糊口,秋去春歸,深居大山,辛勤勞動。村口那一座座廊橋,見證了菇村風風雨雨,承載著菇民千百年來的歷史記憶。進山的菇民在廊橋上和家人依依惜別,廊橋也成了他們上山種香菇前的集合點,更是菇民們返鄉時日夜期盼的燈塔。廊橋上設有神龕,供人們祈福,寄托菇民的美好愿望。菇民們帶著致富夢,唱著山歌走進菇山:

菇山謠

快打谷,快進山,多辦柴火去菇山。

去菇山,有銀擔,明年三月轉回鄉。

半擔銀兩買田山,半擔銀兩買布衫。

若要良田千百畈,多鑄饃糍去菇山。

香菇,這種自朽木之中孕育出神奇的植物,沒有艷麗奪目的顏色,也沒有妖嬈嫵媚的身軀,卻周身都飄散著縷縷醇香的氣息,她那獨有的沁心之香撩起了舌尖上的激情,是王的珍饈美饌,更是平民的佳肴美味。處州菇民用智慧和雙手創造了香菇,香菇也哺育了處州菇民千百年,“聲彌遐邇驚華夏,不上瑤臺富窮鄉”。香菇文化融入了甌江子女的血脈,甌江水中流淌著的是永不干涸的帶著多少辛酸淚水的香菇情,救死扶傷的菇山秘方、耐人回味的菇山諺語、悠悠動聽的菇民歌謠、美味可口的香菇烹飪,在當今盛世中仍散發著濃濃的菇香。

猜你喜歡
麗水香菇
做麗水青山的“運營商”
麗水發現新物種
香菇
麗水古堰畫鄉
香菇
甌江麗水
香菇何首烏降血脂
如何翻譯“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