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貧血

2020-11-01 20:26田亮
康頤 2020年10期
關鍵詞:紅細胞貧血狀況

田亮

【中圖分類號】R556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20

貧血主要是指機體外周血中紅細胞減少,嚴重情況下導致組織器官的供氧功能受到限制,進而引發一系列癥狀,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而且容易導致器官病變,對機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因此,人們需要對出現的貧血狀況引起重視,幫助機體健康成長。那么,究竟什么是貧血呢?貧血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1? 有關貧血的流行病學及疾病類型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近年來貧血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相關數據統計結果表示,全球貧血患病率高達24.8%,其中包括學齡前兒童貧血、孕婦貧血、非孕婦貧血以及成年男子貧血,其患病率分別在47.4%、41.8%、30.2%、12.7%左右。目前臨床關于貧血的分類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細胞計量學分類:主要包括大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以及正常細胞性貧血;(2)根據疾病發展的嚴重程度分類:觀察貧血者血紅蛋白(Hb)濃度狀況,根據疾病嚴重情況可分為輕度(血紅蛋白濃度超過90g/L,與正常值相比較?。?、中度(血紅蛋白濃度在60—89g/L之間)、重度(血紅蛋白濃度在30—59g/L之間)、極重度(血紅蛋白濃度在30g/L以下)四種;(3)病因和發病機制分類:主要分為失血、紅細胞破壞增加以及紅細胞生成減少三種。

2? 貧血的發病原因及臨床表現

2.1發病機制及原因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貧血是繼發于多種疾病的臨床綜合征,經臨床總結將疾病發作原因以及發病機制分為以下幾種,即失血,紅細胞生成減少、破壞過多以及不足等。紅細胞的生成與造血原料(造血干細胞質量缺陷以及數量減少狀況)、造血細胞異常(腫瘤放射治療過程中導致的血細胞損傷狀況)、造血微環境(主要因腫瘤壞死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以及鐵代謝調節因子等分泌狀況出現異常導致)以及調節因子等具有直接相關性。造血物質缺乏主要表現為缺鐵性貧血,即鐵缺乏,常見原因包括:鐵丟失過多(消化性潰瘍以及胃腸道出血等狀況)、鐵攝入減少(吸收功能出現異常、飲食不足等)、鐵需求增加(妊娠、哺乳等)。

除此之外,貧血還存在其他誘發因素,有研究學者表示,疾病發作與膳食不平衡、長期大量接觸化學物質、不良烹調習慣、生物因素以及各種慢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等存在一定關系。

2.2貧血的臨床表現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貧血的臨床反應主要與血液攜氧能力、呼吸循環系統的代償能力以及總血容量改變情況具有直接相關性,具體疾病表現如下:(1)不同系統的貧血癥狀:神經肌肉系統主要表現為耳鳴、倦怠、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感覺異常、肌肉無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2)皮膚黏膜及其附屬器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蒼白;(3)呼吸循環系統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氣短、心悸、心率加快以及貧血性心臟病等;(4)消化系統主要表現為腹瀉、食欲缺乏、便秘、惡心、腹部不適、腹脹等;(5)泌尿生殖系統主要表現為低比重尿、月經周期紊亂、少尿、多尿、性功能減退、月經量增多以及閉經等狀況;(6)內分泌、免疫系統主要表現為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甲狀腺、腎上腺功能減退以及易感染等;(7)其他貧血患者常表現為低熱、基礎代謝升高等。根據疾病發作的原因進行分析,疾病由于病因的不同,導致其臨床表現存在一定差異性:(1)缺鐵性貧血患者主要表現為舌炎、口角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異食癖、指甲可呈反甲狀、吞咽困難、影響小兒生長發育以及舌乳頭萎縮等;(2)巨幼細胞貧血主要表現為腹脹、便秘、血小板減少、食欲缺乏、舌面呈牛肉樣舌、肢端麻木、共濟失調以及深感覺障礙等;(3)溶血性貧血主要分為急性溶血、慢性溶血兩種,前者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寒戰、腹痛、發熱、四肢腰背痛以及濃茶色尿等,后者主要表現為皮膚黃染、脾腫大等。

3? 貧血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措施

3.1貧血的診斷

在血液科就診后對相關檢查項目進行完善,分析疾病實際發病原因后至不同??平邮苤委?。臨床有關貧血的相關檢查措施如下:血常規檢查、紅細胞參數(觀察貧血原因),通過對血紅蛋白濃度進行分析,觀察貧血嚴重程度。貧血的發病機制檢查:溶血性貧血檢查項目包括骨髓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尿常規、肝腎功能以及乳酸脫氫酶等。判斷是否存在溶血性貧血之后,需完善血紅素、酶、基因測序、紅細胞的形態學、珠蛋白、血紅素等檢查,對貧血的原因進行科學評估;失血性貧血檢查項目包括臟器的B超、尿常規、痰液檢查、便潛血等,明確出血部位后實施內鏡檢查、骨髓檢查、凝血以及肝腎功能檢查等;缺鐵性貧血主要進行鐵代謝檢查,其中包括骨髓鐵染色、測定血清鐵、轉鐵蛋白飽和度、總鐵結合力等,對于存在消化系統癥狀的患者,臨床需及時對其進行胃腸鏡、糞便潛血等檢查。

3.2貧血的鑒別診斷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貧血患者常見表現為頭暈、乏力以及心悸等狀況,與低血糖狀況相似,出現以上狀況后可以給予補充糖分處理,實現癥狀的有效緩解,貧血發作時,其血糖低于正常狀況,其中正常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分別在3.0mmol/L、4.0mmol/L及以下。低血糖常見疾病表現為自主(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比如出汗、饑餓、面色蒼白、心慌、顫抖等。疾病發作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驚厥,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

3.3貧血的治療

臨床根據疾病發作原因的不同,需要對其采取差異性治療原則,實施針對性治療措施,進而幫助有效根除病因,實現機體健康發展。目前臨床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中醫治療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性治療是幫助患者有效治愈疾病的關鍵,對疾病預后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臨床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需要對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疾病表現等進行科學評估,進而實現快速治愈。

4? 總結

綜上所述,貧血由于病因的不同其治療及預后具有很大差異性,臨床需要嚴格按照疾病治療原則執行,并引導其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堅持合理膳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進而加快鐵吸收,注意保持足夠的休息與睡眠,實現機體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紅細胞貧血狀況
血常規檢測結果對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價值觀察
高中牛物學紅細胞知識總覽
經常鏡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對腎性貧血的鑒別診斷意義
你對貧血知多少
中小學生貧血原因調查與分析
安全感,你有嗎?
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狀況
妊娠貧血與飲食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