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性護理在骨傷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2020-11-01 20:55牛津
康頤 2020年10期
關鍵詞:骨傷疼痛手術

牛津

【摘要】目的:淺析針對性護理在骨傷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效果。方法:納入我院于2019年1—12月間收治的100例骨傷患者作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2組各50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疼痛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0級疼痛占比38.00%,高于對照組20.00%,觀察組3—4級疼痛占比10.00%,低于對照組24.00%,P<0.05。結論:骨傷患者術后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改善疼痛感受。

【關鍵詞】骨傷;疼痛;護理;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36

國際醫療界自2002年開始將慢性疼痛定義為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TO)提出疼痛是第五大生命體征,對骨科患者而言,成功完成手術后不代表疾病痊愈,術后仍然需要長期休養,而疼痛是術后患者需要面對的最大困難,疼痛會加重患者身心痛苦感受,影響機體內分泌、代謝功能;因此對骨傷術后患者而言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意義重大[1-2]。文章納入我院于2019年1—12月間收治的100例骨傷患者作研究樣本,評價針對性疼痛護理與常規護理效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于2019年1—12月間收治的100例骨傷患者作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2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范圍在25—65歲,平均為(44.8±6.0)歲,骨傷類型:股骨頸骨折18例、鎖骨骨折15例、脛骨平臺骨折10例、跟骨骨折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及以上10例。對照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范圍在24—66歲,平均為(45.5±5.8)歲,骨傷類型:股骨頸骨折17例、鎖骨骨折17例、脛骨平臺骨折9例、跟骨骨折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11例。研究已上報本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X線檢查確診為骨傷;均自愿行手術治療,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排除精神異常者;排除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疼痛護理:(1)帶領全體工作人員參與疼痛控制護理知識培訓,學習“無痛病房”概念,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8h內進行疼痛知識教育,住院第2天開始每日提供3次疼痛評估教育,重點在術前1日與術后3日,告知疼痛評分法,在病房內張貼疼痛評分法的海報,方便患者隨時學習,教會患者正確自評,不斷加強疼痛教育,提高患者依從性與認知能力,強調疼痛評估與監測體征變化一樣重要。(2)生理護理:術后為患者提供治療及護理操作時堅持輕柔原則,降低噪聲刺激,每日固定時間段在病房內播放輕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維持和諧的病房秩序,夜間查房時減輕噪聲刺激。日常護理工作中促進護患交流,鼓勵患者傾訴疼痛感受,積極安撫,使用冰袋冷敷,幫助調整舒適體位,改善長時間臥床導致的不適感受,調整床頭高度,按摩受壓肢體與皮膚等,定時評估,按需給予鎮痛治療,減輕疼痛感。(3)心理護理:詳細解釋疼痛產生機制,介紹護理要點與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認知能力,為患者營造溫馨環境,講解良好積極的心態對改善疼痛的重要性,列舉其他同類型案例,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體征監測、提供術前指導、健康教育、術后疼痛評估、鎮痛藥物治療等。

1.3 觀察指標

疼痛等級評價:0級:無疼痛癥狀和感覺;1—2級:輕微疼痛,患者能夠忍受;3—4級:疼痛嚴重,患者難以忍受,需要鎮痛處理[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比較疼痛程度

觀察組0級疼痛占比38.00%,高于對照組20.00%,觀察組3—4級疼痛占比10.00%,低于對照組24.00%,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治療骨傷疾病采取手術措施療效確切,但手術過程中會對機體造成侵入性損傷,加重術后疼痛程度,直接抑制正常功能,影響生命體征穩定性,因疼痛刺激產生負面影響,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可能會加重疼痛程度,損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加強術后疼痛護理意義重大。

骨科手術特點包括創傷大、術后疼痛感嚴重等,疼痛產生機制與機體應激反應關系密切,部分患者可能因懼怕術后疼痛而產生不配合表現,推遲手術,耽誤手術治療時機,甚至加重病情。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0級疼痛占比38.00%,高于對照組20.00%,觀察組3—4級疼痛占比10.00%,低于對照組24.00%,P<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給予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護士通過加強疼痛知識宣教,讓患者意識到疼痛是術后常見感受,教會患者正確評估疼痛,掌握疼痛評分法,介紹術后預防使用鎮痛藥的優勢,主動預防給藥,明確疼痛產生原因,站在患者角度幫助其分析疼痛原因,改善負性情緒。聯合非藥物干預措施,在圍手術期間貫穿針對性護理,護士有效把握骨傷術后護理注意事項,強化健康教育,通過冷敷處理緩解機體炎性水腫表現,發揮類似于局麻的效果;改善體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協助翻身,取舒適體位,放松全身肌肉,提高機體痛閾值;結合音樂療法轉移患者注意力,積極改善疼痛。

綜上所述,骨傷患者術后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改善疼痛感受。

參考文獻:

[1]程元麗.針對性護理在骨傷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1):223-224.

[2]安思.中醫辨證施護在骨傷科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57):245-246.

[3]王曉慶,陳毓雯,張園園, 等.骨科快速康復外科建立護士主導的疼痛管理多學科團隊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2):199-203.

猜你喜歡
骨傷疼痛手術
中醫適宜技術在骨傷中后期患者社區功能康復中的應用及影響
把疼痛趕走!
怎么給疼痛分類
骨傷后期肢體腫脹患者采用中醫治療的效果觀察
中醫結合交鎖髓內針治療骨傷療效觀察
手術衣為什么是綠色的
快樂也能趕走疼痛?
疼痛到底有多少種?
中醫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