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胰島素抵抗藥物的研究進展

2020-11-01 21:25劉超,劉其林,劉英凱,劉夢偉,吳進
康頤 2020年10期
關鍵詞:胰島素抵抗改善藥物

劉超,劉其林,劉英凱,劉夢偉,吳進

【摘要】胰島素抵抗(IR)是指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或整體水平上對生理濃度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及正常濃度的胰島素產生低于正常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1],逐步引起胰腺B細胞功能的衰退、喪失, 使糖耐量異常和發生糖尿病。

【關鍵詞】胰島素抵抗;藥物;改善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249

現代醫藥可多機制、多靶點、多方面地改善機體的IR:促進肝臟、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吸收與消耗,改善機體自身的糖代謝紊亂;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減少氧化應激修復受阻的胰島信號應答過程;脂肪組織本身或脂肪源性因子在此類疾病中也是治療的關鍵靶點;也可通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迷走神經控制食欲,避免機體過量攝入,發揮保護功能。也可在消化吸收過程的最后一步抑制相關酶的活性而減少腸道對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胰腺B細胞負擔,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1? ?雙胍(BG)類藥物

二甲雙胍(MET)可提高抗IR作用[2]。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首選藥物,在聯合用藥中也發揮重要作用。MET改善IR控制血糖的主要藥理作用為:(1)抑制肝糖原的合成與輸出,減少腸道對糖的吸收;(2)能提高骨骼肌、脂肪等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提高葡萄糖攝取利用率;(3)通過加強葡萄糖的氧化利用以及無氧酵解,抑制糖異生和糖原分解從而改善糖代謝;(4)抑制脂肪分解和游離脂肪酸(FFA)氧化減少肝臟堆積。

2? ?噻唑烷二酮(TZD s)類

TZD s主要包括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羅格列酮、恩格列酮、環格列酮。它們的結構、作用相似,都有一個噻唑烷-2,4二酮的結構。格列酮類藥物改善IR的藥理機制為:(1)作為過氧化物增殖體激活受體-γ(PPAR -γ)的配體,可通過PPAR-γ激發相關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應答,阻斷高血糖對胰島素受體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促進葡萄糖的利用;也可激活關鍵核轉錄因子PPAR-γ使血中甘油三酯(TG)分解,脂組織中TG合成,避免過多的脂肪酸堆積在肝臟、骨骼肌而間接改善IR;(2)在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簡稱三磷酸腺苷)合成過程中能增加細胞攝取葡萄糖的能力并促進氧化產生的能量以熱量形式散發,并使肝糖輸出減少,減少了肝臟內源性葡萄糖的產生。降低骨骼肌、脂肪組織和肝臟的IR;(3)格列酮類可抑制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相關的炎癥因子如瘤壞死因子a(TNF-a)和瘦素因子的表達,進一步穩定血管內皮功能,防止B細胞功能衰退。通過增加脂聯素水平以及脂肪細胞偶聯蛋白UCP1和UCP2基因的表達,促進能量消耗,改善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4)TZD還可激活腺苦酸活化的AMPK,通過調控細胞的代謝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動物實驗已證實TZDs能保護胰腺B細胞的完整性,促進胰腺B細胞增生,增加胰島素分泌[3]。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與安全性,在延緩代謝類疾病進展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和應用前景,目前臨床已廣泛用于對IR的干預治療。

3? α-糖苷酶抑制劑

α-糖苷酶廣泛存在于人體的小腸刷狀緣,種類主要包括麥芽糖酶、異麥芽糖酶、蔗糖酶和葡萄糖淀粉酶,與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相關。α-糖苷酶的活性的減弱可在消化過程中使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減少,從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目前臨床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通過控制飲食的消化吸收過程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 降低血清胰島素水平,改善信號傳導的受體后缺陷,從而使胰島素受體敏感性提高。有實驗顯示[4] , 單用阿卡波糖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島素水平以及體重指數, 明顯增加紅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結合位點數, 降低紅細胞膜微黏度效果顯著, 使紅細胞膜流動性增加,證明長期使用α-糖苷酶抑制劑可提高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IR。

4? 磺酰脲類降糖藥

格列類藥物的主要機制是增強葡萄糖刺激下的胰腺B細胞分泌胰島素。通過促進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可去除葡萄糖毒性,部分恢復胰腺B細胞的功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并增加外周組織胰島素受體的數量并促進胰島素與受體的結合,從而增加肌肉細胞內葡萄糖的轉輸以及激活糖原合成酶的活性,減少肝糖產生;還可以改善血脂代謝,降低膽固醇和TG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這些作用都有利于改善IR。

5? GLP-1類藥物

GLP-1類藥物的增敏效果來自減輕體重的收益[5]。GLP-1類似物可增加機體的GLP-1水平,通過血腦屏障作用在下丘腦的GLP-1受體,抑制迷走神經和中樞神經降低食欲。抑制五肽胃泌素和胃酸分泌,使胃排空變緩慢,延緩胃排空功能,出現厭食、飽腹感而起到減肥作用;在細胞實驗觀察中,GLP-1類似物可加速3T3-Ll前脂肪細胞和成形脂肪細胞的分解,減少脂肪組織特別是內臟脂肪堆積。GLP-1可通過多方面多機制起到減肥、改善IR的作用。體重的減輕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對胰腺B細胞的壓力,保護胰腺B細胞并延緩胰腺B細胞衰老的速度進而改善IR。

參考文獻:

[1]劉建朝,樓汝運.促胰島素分泌抗糖尿病藥物研究進展[ J].中國藥志.2005,40(6):408-410.

[2]于萍,董雪潔,安妍.阿托伐他汀聯合二甲雙胍對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藥科學,2020,20:207-209.

[3]李江源.胰島素抵抗及其藥物治療[J].中國醫刊,2004,02:6-8.

[4]吳國亭,韓玉麟,于永春,等.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抵抗的影響[ 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3 ,22(9):535-538.

[5]高政南,劉赫. GLP-1與胰島素抵抗及臨床處理[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5,03:5-7.

作者簡介:

劉超(1997— ),女,漢族,河北省滄州市,碩士研究生,華北理工大學,研究方向:內分泌糖尿病學。

猜你喜歡
胰島素抵抗改善藥物
血清脂聯素、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與腫瘤壞死因子—α啟動子基因多態性相關性的研究
胰島素抵抗與非胰島素抵抗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治療分析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設計研究
淺談我國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說說“胰島素抵抗”那些事
警惕藥物的致癌性
同時并用幾種藥物需注意:藥物之間有相互作用
中西藥物
藥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