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質量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授權對經濟秩序的影響

2020-11-03 05:41劉松元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6期
關鍵詞:實用新型

劉松元

【摘? 要】目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案件中,出現了眾多在地方政府廣義補貼政策刺激下的編造案件。根據專利審查的實踐和基本的理論分析,在本文中認為:對此類案件的授權必然會帶來對有限行政資源和行政能力的負面影響,并且,其授權后的過程會進一步對經濟秩序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實用新型;低質量;行政資源;經濟秩序

1.背景

專利法對于我國而言是一個舶來的概念,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國內市場經濟層高度發達,但與海外市場缺乏必要的交流,對于快速工業化的背景下出現的問題,尚未得到足夠的研究分析。

中國產業發展狀態以及稟賦特征為:具有相對完備的工業制造體系,但以基礎制造業產品為主。而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條件和審查方式決定了其對基礎制造業具有更為現實的價值。但當前實用新型專利中存在著大量低質量申請,本文中,我們將此類總體而言幾乎沒有發明高度,其主要通過抄襲或拼湊現有專利材料、根據現有技術部件編造技術方案或缺乏基本科學素養的申請人編造方案申請形成的申請定義為本文所要研究的低質量申請。

2.文獻綜述

由于低質量專利的集中爆發現象是中國特殊政策以及特殊經濟發展時期的產物,在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中,對于低質量專利的研究方面數目并不多。

國外文獻中,僅在Gaetan de Rassenfosse等人基于旁觀視角認為,中國與美國的專利審查機構對創造性的審查標準最為寬松,但上述僅涉及到實審階段對創造性的審查標準上,并不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低質量申請。而東京大學的Jianwei Dang,Kazuyuki Motohashi等人則指出,中國專利申請中出現的低質量問題,與補貼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在其分析中,只論述了這一現象的來源,并沒有涉及對其后果的分析。

而在國內相關研究中,根據張杰等人發現政府的補貼政策雖然對專利申請的質量造成了抑制,但并沒有對授權質量發生明顯的負面效應;更多的國內研究著眼于對低質量專利的應對措施,如張米爾等人提出可以通過量化維持時間和維持費的方式對低質量專利進行識別,鄧微澤等人則對專利授權前的審查過程中如何識別和攔截低質量專利進行了相關論述,常旭華等人則從制度角度出發,涉及了高校的專利政策對教師申請低質量專利的影響。但上述文獻的研究角度依然集中于對低質量申請的發現和應對過程,但對于低質量申請授權后其社會意義,特別是聚焦于實用新型專利這一特定類型的專利的低質量申請授權后的社會意義,仍然鮮有涉及。

3.對低質量申請影響的標準性研究

根據我國專利法立法宗旨,或者說專利權語境下的“正義”在于通過給予專利權人一定的獨占權,使其生產活動在合法優勢中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提升生產效率和增加社會福祉。也就是說通過分配上的暫時的傾斜,鼓勵和促進經濟過程中對生產效率的提升。

由于專利制度流程中所有參與者均不涉及直接的生產活動,而是參與制造業利潤的分配與生產效率的制度促進。而低質量的專利申請會產生相應的行政成本,并對其行政體系的資源、社會資源均會產生浪費。

3.1政府行政能力的浪費

根據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清楚認識到,上述低質量案件出現的一個重要激勵在于地方政府的刺激性政策。在2013年至2019年,各個省市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將專利授權的數量列為政府工作中少數可以量化執行并受到重視的指標。

這樣的背景下,編造專利案件的申請對行政能力最為直觀的影響即對專利局審查能力的浪費,即每件案件均需要占用專利審查員相應的工作時間對其進行應對處理。

除此以外,每一件在補貼激勵下的申請授權案件,均會對地方知識產權部門的行政能力產生負擔。當地方政府涉及對專利授權的補貼政策事務時,隨著補貼力度的增加,專利質量的逐漸走低,申請量逐漸增加。而上述申請獲得授權后申請補貼的過程就會擠壓相關部門相應人員有效工作時間,并且隨著補貼力度增大,其會反作用于地方專利部門的行政能力上,擠壓部門正常的工作能力。

以深圳市情況為例,深圳市2018年統計年鑒人均公共預算約7200元,一件實用新型專利至少每個區會提供約2000元上下的補貼,假定每件專利補貼的經過所有的工作流程大約需要0.5小時,每一件專利申請實質上對行政成本的負擔就可以細化為對應的人員工資成本31.3元,加上消耗的政府耗材等開支1.8元,補貼的經費2000元,以及由于政府行政能力受到壓縮而帶來的專利秩序影響的恢復成本N,其每件實用新型專利帶來的實際行政成本約為E=N+2033元。

并且隨著補貼的增大,審批更為謹慎,各個參數會隨之增大。由于實用新型專利本身申請量較大,且授權門檻較低,實質性授權條件容易規避的問題,其最終會形成對財政的負擔以及對專利部門行政能力的嚴重壓縮。

3.2分配過程的扭曲

上述直接補貼已經在2019年逐步停止,但通過專利給予企業還存在著間接的補貼激勵形式。此類政策以稅率優惠作為激勵手段,當企業獲取的專利授權量達到一定數目時,即可享受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同時,由于部分學校、研究機構承認實用新型專利為職稱晉升等遷升機制的評價指標之一,也就存在著申請專利的激勵。由此類隱性補貼對于經濟秩序也存在不利影響。

首先,從企業層面上,通過上述途徑獲得了稅收優惠的財政支持,就有了成本優勢,在市場中擁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同一行業中正常的將資金用于改進產品的企業則會由于改進產品的投資而在經營中處于劣勢??梢灶A見,對低質量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扭曲了自然的市場競爭機制,對市場上企業產生了逆向篩選。

類似地,學校、研究機構中的職稱評價的作用往往在于給予待遇以及資源傾斜的區別,而當一個專利權人通過前述手段獲取相應的資源傾斜,其最終的結果也將是在一定范圍的研究領域內,使人員形成逆向淘汰。

3.3低質量申請授權對后續經濟過程的影響

對于單個企業而言低質量申請的專利權人所獲得的收益部分,其來源雖然直接來自政府補貼,但由于政府在經濟過程中并不能自己產生價值,其最終必然來源于企業所生產的價值,并最終轉嫁至消費端。也就是說,其利潤是直接從社會總資本中獲得的。這種現象逐步增加時,企業生產的邊際成本會產生整體抬升,也就是最終導致一個行業的投資效率下降,隨著回報比例的走低,資本進入這一行業的意愿就會減弱,投資就會放。

社會財富的角度上,權利人必然對授權后的收益部分進行消費,并且實質上并非創造了社會財富,因此社會財富事實上在產生財富的數目不變而消費增加,那么財富中的積累部分必然減少,隨之帶來的就是制造業擴張和升級的能在實質上放緩。

也就是說,當有一定應用價值,具備實施能力的低質量專利泛濫時,其產生的結果就是壓縮了社會財富和社會財富增長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此類專利權的授予實質上是扭曲了市場自發的合理分配過程,進而抑制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4.結論

所有低質量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后,均會產生對政府行政資源的浪費對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經濟秩序的維護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隱性補貼會直接抬升企業生產的邊際成本,進而壓縮產品的市場空間,最終阻礙其應用,最終干擾社會的經濟運轉流程,負面影響分配秩序。

為了進一步更好地對編造且可能產生影響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進行攔截,本文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手段:(1)從立法角度,對此類案件采取審查中應用創造性條款予以攔截;(2)從根源上將專利收益的決定權還給市場,排除行政補貼的因素。

參考文獻

[1]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6、7、59、73章.

猜你喜歡
實用新型
一種計劃生育用取環器
淺析禁止重復授權在實際審查過程中的問題
發明實質審查中關于重復授權幾種實際情形的思考
我國實用新型制度困境與改進方向
一種采暖散熱器的散熱管安裝改進結構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權利要求中出現方法特征的討論
專利申請前期的5大常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