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療法結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療效及上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0-11-06 06:08向元平徐靜彭承環甘元雄楊晶晶董冰靈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22期
關鍵詞:生活質量

向元平 徐靜 彭承環 甘元雄 楊晶晶 董冰靈

【摘要】 目的:探討推拿療法結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療效及上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符合入組標準的82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肩胛帶穩定性訓練,研究組則在肩胛帶穩定性訓練基礎上予以推拿療法。觀察兩組療效及上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推拿療法結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不僅能夠明顯提高療效,同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推拿療法 肩胛帶穩定性訓練 腦卒中后偏癱 上肢運動功能 生活質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2.02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2-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ass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shoulder strap stability training on the curative effect,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hemiplegia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 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 82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who met the admis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member method,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houlder strap stability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assag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shoulder strap stability training. The curative effect,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assage combined with shoulder strap stability train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Massage therapy Shoulder strap stability training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Xingshan Peoples Hospital, Xingshan 443700, China

腦卒中在我國具有“四高”特點,即高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及復發率,該病導致的偏癱不僅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2]?,F代康復醫療技術自二十世紀引進以來,一直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患者殘疾程度大大降低。而推拿療法作為祖國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現代康復技術有著共通之處[3]。已有研究指出,在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應用推拿療法,可顯著改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提高療效[4]。對此,本研究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推拿療法結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以探討其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療效及上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符合入組標準的82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診斷標準并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均為首次發病、單側偏癱,病程在1個月內。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精神障礙;合并嚴重心肺腎功能性障礙或認知障礙。所有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將所選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0歲,平均(55.65±7.69)歲;腦出血21例,腦梗死20例;左側偏癱24例,右側偏癱17例。研究組:男26例,女15例;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71歲,平均(55.72±7.65)歲;腦出血20例,腦梗死21例;左側偏癱23例,右側偏癱1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變性質及偏癱側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康復方法

1.2.1 對照組 在常規用藥治療及以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為基礎的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技術(如良肢位的擺放、體位變換訓練等)基礎上,實施肩胛帶穩定性訓練(以右側偏癱患者為例)。(1)醫師位于患者右側,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左手托住患者患側肘部,右手則托住患者肩胛骨并固定,進行肩胛骨被動運動,每次直至肩胛骨阻力減小停止運動,10次為1組,2次/d。

(2)醫師位于右側,患者仍取仰臥位,將患者肩胛骨固定,指導囑患者完成肩胛帶主動活動,10次為1組,每個方向2組/d。(3)患者取仰臥位,醫者左手采用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反射性抑制方法控制患側上肢,右手固定患者肘部處于伸肘位,將肩關節保持在前屈0°、30°、60°、90°的位置,指導患者沿患側縱軸推醫師右手,醫者同時施加阻力,保持患者肘關節伸直,10次為1組,2組/d。(4)根據患者肩部各肌群肌力測定的結果設計上肢與肩胛帶整體參與運動的訓練,若肩部各肌群肌力<3級,醫者應在患者肩部正?;顒臃秶鷥葏f助患者完成相應訓練,若肩部各肌群肌力>3級則可進行抗阻訓練,30 min/次,1次/d。(5)對肩胛帶肌群肌力>3級者實施以任務導向為主的肩胛帶肌群穩定性訓練,訓練過程中患者動作應緩慢、穩定,30 min/次,1次/d。連續訓練6個月。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推拿療法。除有規律、緩慢、輕柔地按壓患者患側肩胛帶肌群及上肢進行放松外,重點是對患者相應穴位實施點法、按法、指推法等手法,力度以患者自覺局部酸脹但可耐受為宜。穴位選擇:肩胛內側夾脊穴、肩髃穴、肩井穴、肩前穴、秉風穴、膏肓穴、極泉穴、手三里穴、內關穴、外關穴、合谷穴、曲池穴等。30 min/次,1次/d。連續訓練6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治療結束后評價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肌力恢復到3~4級,生活能夠自理;顯效,肌力提高2~3級,生活部分自理;好轉,肌力提高1級;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治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2)治療前后分別進行上肢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評價。上肢運動功能以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進行評定:量表共包含33項內容,總分66分,上肢運動功能越好則得分越高。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估量表(SF-36)評估:量表包括五個方面(情緒角色、生理功能、社會職能、軀體健康、生命活力),各項滿分100分,生活質量越好則得分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上肢運動功能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作為臨床常見疾病,一直以來對患者生命健康有著嚴重威脅。偏癱是腦卒中后常見后遺癥,予以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著較大的臨床意義[5]。既往臨床針對腦卒中后偏癱所采用的康復治療中常常忽略患側肩部的保護,因不正確體位等導致的肩關節損傷會使得疾病康復效果大大降低,延緩康復時間。肩關節雖然是全身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但是也是相對不穩定的一個關節,而肩部周圍肌群在肩關節的穩定性上有著重大的作用[6-7]。此外,肩胛帶各肌群共同參與了肩部各方向的運動,肢體隨意運動的穩定性也首先在頸部和肩胛帶區域出現,因此,肩胛帶肌群的穩定、協調性是上肢運動功能的基礎,即良好的肩功能是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盡早恢復上肢運動功能的首要條件[8]。

肩胛帶穩定性訓練能夠促進肩關節周圍肌肉張力的恢復,同時重新建立肩胛骨-肱骨運動節律,改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9]。推拿療法在臨床康復治療中應用較廣,其用于腦卒中后偏癱的主要理論為通過手法作用力能夠刺激肌梭感覺器,傳導至脊髓后角,再經感覺運動神經傳導至中樞,進而對作用部位肌肉及周圍血管等等一系列生理過程進行調節[10-11]。推拿療法能夠通過靈活地變化手法、強度等,放松機體,調節全身經氣,影響外周神經元節律性運動,促使肌肉功能恢復,從而改善患者運動功能[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了推拿療法配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能夠可明顯促進腦卒中后偏癱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

綜上可知,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推拿療法結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不僅能夠明顯提高療效,同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颯,景福權,李上封,等.互動式頭針結合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偏癱4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9,51(10):58-61.

[2]路寬,韓墨洋,王曉霞,等.針灸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對腦卒中后偏癱功能恢復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14(8):1171-1175.

[3]李軍,張曉路.針刺、推拿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6):2913-2915.

[4]周亞,鄭朝柱,李加斌,等.推拿療法結合肩胛帶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肩痛和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8,40(10):747-749.

[5]劉俊娥,鄭英,許秀麗.頭部電針同步運動療法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偏癱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9,28(7):1256-1258.

[6]李威,李丹,趙宜蓮,等.肌內效貼結合肩部強化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痙攣期患者肩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8,33(4):279-282.

[7]張麗梅.核心肌群康復鍛煉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9,33(5):101-103.

[8]沈杰,范利,王晨,等.等速肌力訓練結合常規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12):7-9.

[9]雷從杰,鐘慧,沈曉華,等.強化肩胛帶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7):826-829.

[10]曹賢暢,張和妹,陳聰博,等.中醫推拿結合現代康復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痙攣狀態、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2):5397-5399.

[11]李建北,耿萍.基于現代康復理論對針灸推拿治療脊髓損傷的思考[J].山東中醫雜志,2018,37(6):530-532.

[12]張大尉,張虎,王振垚.針刺、推拿及康復療法3種治療方案對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9,35(5):29-33.

(收稿日期:2020-03-17) (本文編輯:郎序瑩)

猜你喜歡
生活質量
陰式子宮全切術對復雜子宮肌瘤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膳食纖維制劑對老年便秘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