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關節隱匿性骨折采用核磁共振聯合輔助性檢查診斷的準確率分析

2020-11-06 03:17張穿洋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25期
關鍵詞:診斷準確率核磁共振

張穿洋

【摘要】目的 分析膝關節隱匿性骨折采用核磁共振聯合輔助性檢查診斷的準確率。方法 選取本院50例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進行此次研究,其中借助常規的診斷方法進行病癥診斷的為參照組,使用核磁共振聯合輔助性檢查診斷方法的為研究組,比較兩組診斷準確度。結果 對患者開展相應的診斷檢查項目后,研究組患者診斷精準度較之參照組顯著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患有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患者的病癥診斷過程中,將核磁共振與輔助性診斷方式進行有效的融合應用,能夠將病癥的診斷準確率有效的提升,為醫生提供診治的依據,使患者受到及時的治療,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核磁共振;輔助性檢查;診斷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5..02

隱匿性骨折在骨科的病癥診治里并不罕見,小梁斷裂位置發生出血以及水腫的狀況為此病癥的常見癥狀,也可以叫做骨折挫傷或微骨折[1]。因為出現隱匿性骨折的位置不太引人注意,所以借助簡單的觀察不能直接的診斷出來,導致醫生只能給患者用止血、止痛效果的藥,最終致使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病情愈加嚴重,使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核磁共振被應用于此病癥的診斷,且逐漸被廣泛推廣[2]。此次研究就本院的患有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患者展開,對其實施分組,分別實施常規的檢查診斷方式以及核磁共振手法進行診斷,對診斷結果進行觀察、記錄與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01月~2019年10月50例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進行此次研究,以方便抽取法對其進行分組,分別是參照組25例和研究組25例。參照組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齡(33.12±5.18)歲。研究組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齡(35.07±4.21)歲。兩組上述一般資料的對比結果展現出了十分良好的均衡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價值高。

1.2 方法

對參照組的患者借助CT方式進行診斷:借助16排螺旋CT對患者展開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損壞程度評定,使用骨窗和軟組織窗對患者的骨折、膝關節部位的韌帶以及半月板的受損狀況進行監察,在圖像重建后測量關節面塌陷和骨質撕裂狀況。再借助MR進行輔助檢查進行證實。

對研究組的患者借助核磁共振聯合輔助性檢查的方式進行診斷:借助西門子1.5 T核磁共振掃描設備對患者展開診斷,使用膝關節表面線圈進行掃描;在檢查期間使患者保持仰臥姿勢,把其髕骨下緣部位置于線圈中心處,之后再用沙袋進行固定,展開矢狀位T1、T2脂肪抑制序列掃描,同時取冠狀位和軸位;借助質子密度壓脂序列展開軟骨掃描。再借助CT進行輔助檢查進行證實。

1.3 觀察指標

(1)診斷標準:患者出現明顯的急性損傷史、部分位置疼痛、活動受阻等現象;X線檢測沒有發現明顯的骨折線;核磁共振成像能夠發現骨皮質、骨小梁里的T1WI線狀或者是斑片稍低信號影像,T2WI發現斑片狀或者線狀低信號,附近發現不規則的高信號模糊影像。(2)病癥分型標準:Ⅰ型則是隱匿性骨皮質下骨折;Ⅱ型則是隱匿性骨皮質骨折,Ⅲ型則是隱匿性骨軟骨骨折。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2.0軟件為基準對其中數據做出分析整理,通過百分數(%)的形式呈現病癥診斷狀況并行卡方檢驗,P小于0.05代表數據呈現出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診斷證實結果

研究組25位患者里包括12例股骨踝、8例脛骨平臺、3例骨小梁、2例局部骨皮質;Ⅰ型13例、Ⅱ型7例、Ⅲ型5例。參照組25位患者里包括包括11例股骨踝、6例脛骨平臺、6例骨小梁、2例局部骨皮質;Ⅰ型8例、Ⅱ型9例、Ⅲ型8例。

2.2 比較兩組的診斷精準度

研究組患者診斷精準度較之參照組顯著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近些年來,在社會經濟的迅速進步的大環境中,人們的生活形式以及習慣均在發生著極大程度的改變,然而與此同時醫療結構所接收診治的膝關節受損的患者數量也逐漸增多[3]。膝關節為承載人體活動的關鍵關節之一,其所承受的負重以及運動量最多,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如果出現了膝關節骨折的現象,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是膝關節較為常見的一類病癥,其主大多數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如果沒有受到準確的診斷和醫治,就會耽誤醫治的最好時機,最終導致關節的韌帶、軟骨以及囊和旁邊軟組織受到很大的損害[4]。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確診與治療,就很容易造成患者發生不可逆的疼痛和關節功能退化的現象,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5]。由此,對患有膝關節骨折的患者進行準確的病癥確診和治療,不單單可以對其病癥的愈合起到積極的作用,還能夠很大程度的降低相應的并發癥的出現幾率[6]。當前,X線以及CT為此病癥的主要診斷形式,然而,由于此類診斷手段不能將韌帶以及隱秘性的骨折現象良好的診斷出來,由此需要借助核磁共振的方式來進一步診斷。在科學技術逐漸成熟的當代社會,醫學界也緊隨時代發展,不斷地研發和更新醫療技術,核磁共振的檢查方式不斷進步,被大量的使用在病癥的診斷以及診治中,其具備高分辨度以及無創等特點。此次研究就本院的患有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患者展開,對其實施分組,分別實施常規的檢查診斷方式以及核磁共振手法進行診斷,對診斷結果進行觀察、記錄與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對患有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患者開展相應的診斷檢查項目后,研究組患者診斷精準度較之參照組顯著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患有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患者的病癥診斷過程中,將核磁共振與輔助性診斷方式進行有效的融合應用,能夠將病癥的診斷準確率有效的提升,為醫生提供診治的依據,使患者受到及時的治療,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玉寶,任龍喜,徐 林,等.核磁共振檢查在骨質疏松性隱匿胸腰椎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9(3):235-239.

[2] 馬明龍,張日松,孫清華.非典型膝關節外傷后脛骨近端隱匿性骨折的影像診斷[J].中國傷殘醫學,2019(5):36-37.

[3] 方運勇,王 亞,梁福笑,等.腦功能MRI成像與DWI聯合應用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致腦后部可逆性腦病綜合征診斷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38(10):677-680.

[4] 焦志云,胡春洪,杜 芳,等.磁共振動態增強聯合多b值擴散加權成像鑒別診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9(2):239-243.

[5] 白改云.CT檢查與MRI檢查對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6):2003-2006.

[6] 楊志企,陳小鳳,楊佳達,等.基于動態對比增強MRI的影像組學模型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9,53(9):733-736.

猜你喜歡
診斷準確率核磁共振
腹部B超聯合陰道B超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效果觀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研究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內鏡技術診斷的臨床分析
DSP在磁共振數據接收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超聲檢查在類風濕關節炎診療中的研究進展
螺旋CT與核磁共振在肝臟囊性占位診斷中的應用比較
探討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