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鑿通生命之水

2020-11-07 02:53王軍
西部大開發 2020年10期
關鍵詞:隧洞秦嶺工程

文/特約撰稿 王軍

生命起源于水,人類發展更離不開水。從大禹疏導江河平定洪水的傳說,到鄭國開山筑渠振興秦國的足跡,再到李儀祉技術救國興建“關中八惠”開創現代水利先河,水利建設在三秦大地上一脈相承,綿延至今。

歷史悠悠,凝結為一句箴言至理:“善治秦者先治水?!?/p>

引漢濟渭:汩汩清水潤關中

陜西是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8;關中平原人口密集,更是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6。長久以來,陜西不僅水資源短缺,且南北分布不均,經濟總量占全省九成的關中和陜北地區一直處于“干渴”狀態。今后,陜西要發展,可這生命之水從哪里來?

水自漢江來!

巍峨連綿的秦嶺巴山間流淌著碧波蕩漾的漢江,千百年來,漢江孕育了燦爛的荊楚文明,滋潤著繁衍生息的兩岸人民。引漢濟渭工程正是引滔滔的漢江水穿過秦嶺,讓一江清水潤澤關中大地。該工程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陜西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由一期調水工程和二期輸配水工程兩部分組成。調水工程由黃金峽水利樞紐、三河口水利樞紐和秦嶺輸水隧洞三部分組成,工程總投資191.25億元。目前調水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具備樞紐主河床二期截流擋水條件,三河口水利樞紐大壩主體已經基本完工,總長98.3公里秦嶺輸水隧洞僅剩余3.4公里;輸配水工程由黃池溝配水樞紐、南干線、北干線及其20條支線組成,工程總投資約200億元。2020年7月15日,二期輸配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即將全面開工建設。

水利工程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后,每年平均調水量15億立方米,可滿足西安、咸陽、渭南、楊凌4個城市、11個縣、1個工業園區以及西咸新區5座新城的居民生活及工業用水,受水區域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可有效支撐1.1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受益人口1411萬人,對于緩解關中缺水、置換陜北黃河用水指標、帶動陜南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補充。

施工艱難:咬定青山堅韌掘進

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長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是人類首次嘗試從底部洞穿秦嶺,是整個工程最難啃的“硬骨頭”。特別是穿越秦嶺的主脊段全長約34公里,受地質地形等條件影響,傳統鉆爆法施工無法滿足施工條件和要求,陜西省引漢濟渭公司引進了兩臺國際最先進的全斷面隧道硬巖掘進機(簡稱TBM)秦嶺南北相向掘進。

雖有“鐵龍”助力,但施工環境卻是無法改變的,再先進的裝備總要有人去維護和操作,洞內常年溫度在45℃至50℃之間,施工環境非常艱苦。TBM設計工況最高掘進圍巖強度為242兆帕,專門針對硬巖,但在實際掘進中有的斷層圍巖強度高達317兆帕,石英含量高達96%,耐磨性極強,TBM刀頭如同在高耐磨特種鋼上掘進,在隧洞施工中極其罕見。硬巖導致巖爆災害時發,多次砸壞設備,工人不得不身著防彈衣、頭戴鋼盔施工。據微震監測,巖爆發生時單次最大能量釋放等級達267萬焦耳,累計千萬焦耳,陜西省地震局現場實測能量等級相當于1.6級地震。除去巖爆,涌水也會給工程帶來滅頂之災。2016年2月28日,嶺南TBM發生了一次超大涌水,每天的涌水量最高達4.6萬立方米,相當于50萬人口的城市一天的用水量。當時上千人參加搶險,TBM設備歷時75天才脫困。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調研引漢濟渭施工后感嘆:“斷層塌方、巖爆、硬巖、涌水等地質災害在秦嶺輸水隧洞施工中疊加發生極為罕見,施工綜合難度堪稱世界第一?!?/p>

面對重重困難引漢濟渭建設者沒有被嚇倒,他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歷經艱險踏遍荊棘,只為了心中那一抹清泉進關中的夙愿和夢想。

科技引領:打造“智慧引漢濟渭”

秦嶺輸水隧洞4號支洞TBM施工

嶺南TBM隧洞施工日涌水最高達4.6萬立方米

掌子面涌水射程達18米

黃金峽水利樞紐

安全生產永遠是第一位的。陜西省引漢濟渭公司傳承大國工匠精神,創新安全質量管理,強化過程控制,建立了以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為核心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項目法人安全生產在線監管。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國的中央水塔,也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引漢濟渭工程處于秦嶺深處,點多線長面廣。陜西省引漢濟渭公司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工程為目標,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先后高標準建設涌水處理站、魚類增殖站、人工魚巢、人工魚道等設施,對棄渣場、高陡邊坡嚴格按照“先攔后棄”“完成一片治理一片”等原則落實生態修復措施。創新實施“天眼”“無人機飛檢”等監管手段,以實際行動建設生態引漢濟渭,呵護“中央水塔”,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省引漢濟渭公司在工程建設中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VR、AR等信息技術,全面推進工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建立了由智能工程、千年工程、生態工程、文化傳承、智慧服務及綜合支撐六大板塊組成的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化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全范圍的覆蓋。聯合清華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所,開發了三河口大壩“1+10”智能化管理系統、開展了無人駕駛碾壓混凝土筑壩和無人攤鋪、秦嶺輸水隧洞超前地質預報、微震監測巖爆預測等多項信息化技術應用,為破解工程難題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開啟水利工程智能建造先河。2019年11月,全國水利工程建設信息化創新示范活動上,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高度評價引漢濟渭信息化建設“為水利建設管理領域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成功的、可借鑒的經驗?!?/p>

未來,以采集監控為基礎、信息資源平臺為核心、智能應用為重點、網絡安全體系和綜合保障體系為支撐的信息化系統建成后,將充分利用數據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來水量、用戶用水需求的準確預測,實時優化水量調度;通過無人機和水下智能機器人的工程巡檢系統,結合衛星遙感、地面雷達等監測手段,實現對工程水文水質、生態環保的智能監測,全力打造“智慧引漢濟渭”。

江河奔騰萬古不息,清水長流任重道遠!引漢濟渭人誓以“追”的意識和“拼”的干勁,奮力推進工程建設實現新跨越。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省引漢濟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杜小洲表示,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方針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一步緊跟一步行,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提供更加堅實的水資源支撐和保障!

猜你喜歡
隧洞秦嶺工程
水利工程隧洞開挖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小斷面輸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點及對策
《計算機輔助工程》征稿啟事
暑期秦嶺游
洞穿秦嶺
工程資料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型隧洞混凝土襯砌地下水處理方式研究
水工隧洞支護特性研究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應用
賈平凹:從秦嶺到秦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