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惜物

2020-11-07 06:28
思維與智慧 2020年21期
關鍵詞:惜物堂叔舊衣

●汪 亭

“自從買了吸塵器,清掃變得馬虎;自從買了冰箱,食物常被浪費……”日本作家花森安治的這些文字,讓人深有感觸。仔細想想,這不正是我們當下的生活嗎?

一粒米飯、一杯水到一件衣服,甚至是一套家電,都有可能被丟棄——不知從何時起,東西不再耐用,也不再被珍惜。鋪張浪費的行為出現在社會與家庭的各個角落。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小時候,生活比較艱苦,都以節約為榮,“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口口相傳,人人踐行。我上初中時,還經常穿打補丁的襪子,外公外婆的外衣上更是常見大小不一的補丁。那時,外婆炒菜倒完油,總要用手指抹一圈油瓶口,放進嘴里吮一下,生怕浪費。

漸漸地,生活所需不再稀缺,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好。從小孩到大人,從平常百姓到富豪顯貴,大家對勤儉節約的意識開始淡薄。很多人認為節約就是小氣,覺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該講闊氣、講派頭、講排場,很少提及珍惜和節約的美德。下館子,不多點些菜、不剩點兒東西,似乎就覺得不大氣、沒面子,擔心遭受旁人的異樣眼光;走在馬路上,人人光鮮亮麗,衣服淘汰頻率越來越高;垃圾桶里經常堆滿各種被丟棄但依然能用的物品……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自覺惜物?;蛟S是窮怕了,一旦進入不再必須惜物的時候,大家對物品好像有種“報復”或“暴殄天物”的心態。以前扔掉一件東西的理由是“不能用”“損壞了”,衣服穿不了也得想法子改一改再利用?,F在呢,一句“不適合”“不喜歡”就隨意扔掉,沒有一絲留念。壞了,丟了便是;舊了,一扔了事;膩了,立馬換新……這很難說不是一種浪費。

雖然經歷苦日子的老人們會勸導子孫要勤儉節約,但浪費的現象很難一下子“剎住車”。更何況現在生活變好后,大家對惜物的態度已發生翻轉,惜物在一些人眼中不再是令人稱贊的品行,反而有時會被詬病。

結婚時,我家買了個雙人布藝沙發,五年來,沙發被小兒涂鴉以各種顏料和油漬,但并不影響使用。每次客人來,總有人問為何不換一個新的,或委婉地開導我,生活不要太節省。起初,我都會擺出自己的態度:“還能用,沒有必要更換?!笨蓚鱽淼膮s是對方捉摸不透的眼神,抑或再次“好言”相勸。慢慢地,他們再問時,我便回答:“正準備換呢!”但我就是想不明白,一件還能用的舊家具,為何非要換掉?

我安慰自己,或許現在的風氣就是如此吧。惜物已是小氣、摳門兒、沒本事的表現。

去年,鄉下一個堂叔進城。我盡地主之誼帶他玩了兩天。自我感覺招待還是比較得體。沒料到,幾日后母親從鄉下打來電話,說堂叔回去跟村里人講,我在外混得不怎么樣,連著幾天都是穿同一套衣服。我啞然失笑,無言以對。兩天的招待,吃住都沒有問題,卻因一件舊衣認定了我的生活近況。這未免太片面了吧?

妻子聽后,埋怨道:“讓你把那些舊衣扔了,買幾件新衣穿穿,就是不聽,又不是買不起。連我爸媽都說你穿得太寒酸?!痹瓉?,不止鄉下堂叔,就連城里的岳父母也一樣,被這個風氣“同化”了。

一個朋友也曾開玩笑:“都像你這樣,一件衣服穿幾年,那服裝店早倒閉了?!蔽蚁?,惜物與發展,應該沒有邏輯關系。惜物不會阻礙發展,發展也不是靠浪費的陋習換來的。不管是自然生長的草木,還是社會生產的衣食,這世間萬物皆來之不易,應該珍惜。

懂得惜物的人,內心一定是柔軟的、慈悲的。正如花森安治所說,“‘惜物’這件事,沒有柔軟的心地,就做不到”。珍惜自然的饋贈,珍惜彼此的勞動,珍惜自己的選擇,惜物就是積德納福。不管什么年代,惜物都是優良品德,值得傳承。

猜你喜歡
惜物堂叔舊衣
村里的自行車
舊衣的旅途
惜物
復古時尚的興起
戒煙
惜物
惜物
惜物
二手衣物在臺“從黃金變垃圾”
在巴黎淘舊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