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個茶樹品種在桂林的適應性初步評價

2020-11-09 03:07張凌云蘇敏覃榆蘢蔣長劍李姝毅李卓毅卿燕
湖北農業科學 2020年16期
關鍵詞:桂林市區域試驗適應性

張凌云 蘇敏 覃榆蘢 蔣長劍 李姝毅 李卓毅 卿燕

摘要:以福鼎大白為對照,在桂林市引種中黃1號、龍井長葉、龍井43、黃金芽、翠玉、中白1號、鴻雁12號7個品種,并進行連續2年的適應性、適制性等綜合性觀測評價。結果表明,龍井43、龍井長葉、中黃1號、黃金芽、翠玉、鴻雁12號在生長勢、物候期、加工品質、抗性方面的表現超過或者接近對照福鼎大白茶,適宜在桂林茶區種植,其中以龍井43的綜合表現最佳,主要體現在適應性強、定植成活率高,制茶品質優;而中白1號由于在桂林的適應性、生長勢表現較弱,故不適宜在桂林茶區種植。

關鍵詞:命樹;品種;區域試驗;適應性;桂林市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 (2020) 16-0108-04

DOI: 10.14088/i.cnki.issn0439-8114.2020.16.023

茶是世界上僅次于水的無碳酸飲料,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飲茶歷史,茶樹品種的優良與否直接影響著茶葉品質及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因此,優良的茶樹品種是生產優質茶葉的根本保證。為了適應國內名優茶開發,20世紀90年代中國茶樹育種工作者培育了大量優質、早生的茶樹品種,為中國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1]。在茶樹品種選育的過程中,進行新品種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是必要環節,通過對新品種物候期、產量、品質和抗性的觀察鑒定,可以明確品種的適宜栽培區域和推廣范圍,為新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2]。廣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優越的自然氣候、環境條件與區域優勢,是綠茶、紅茶、烏龍茶兼宜的生產區域,但目前廣西桂林的茶葉以綠茶為主,產品單一,為適應多元化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廣西茶葉科學研究所在2018年引進中黃1號、龍井長葉、龍井43、黃金芽、翠玉、中白1號、鴻雁12號7個品種,本研究對這些茶葉品種在廣西桂林的適應性、制茶品質、生長勢等植物學性狀和主要經濟性狀的表現進行調查和研究,明確了 7個品種在桂林地區的適應性,為生產引種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參試茶樹品種為安溪縣千鶴茶葉專業合作社提供的中黃1號、龍井長葉、龍井43、黃金芽、翠玉、中白1號、鴻雁12號7個品種,以國家級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為對照,試驗茶苗均為同一時期扦插繁育的健康茶苗。

試驗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桂林市七星區廣西茶葉科學研究所科研試驗茶園(25°15'N,110°34'E)進行,該地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8.9℃,降雨量1 793.5 mm,海拔163.9 m,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試驗茶地土壤有機質含量 32.0 g/kg,pH 為 4.38,全氮 1.69 g/kg,水解性氮127 mg/kg,有效磷 66 mg/kg,速效鉀 176 mg/kg,肥力水平較尚。

試驗使用的主要材料和儀器:平方尺、游標卡尺、皮尺(100 m)、米尺、電子秤(100 kg,感量0.1 kg )、托盤天平(感量0.1 g)、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恒溫水浴鍋、電熱恒溫干燥箱、永興牌茶葉提香機、審評杯、秒表計時器。

1.2試驗方法

2018年3月將8個品種(含對照種福鼎大白)的茶苗定植于廣西茶葉研究所試驗園內。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雙行雙株種植,大行距1.5 m,小行距0.4 m,每小區長度8 m,面積為12.0 m2, 3次重復,設保護行,苗木要求符合GB11767-2003茶樹種苗一級標準,茶園管理根據第三輪《全國茶樹新品種區域試驗暫行技術規程》要求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1) 高幅度(茶樹生長勢)種植后一足齡期測量茶樹高度、幅度和株成活率。每個重復定點取樣5個(8 m茶行,取1、3、5、7、8 m中心處)測量茶樹局度和幅度,具體在l、3、5、7、8m中心點測量最高枝梢的高度和雙行茶行的幅度,計算平均值;在種植1年后調查7個品種的成活株數與死亡株數,從而計算出每個品種的株成活率。

2) 定植后于2019年春季起,觀察茶樹春梢萌芽期、一芽一葉初展期、一芽二葉初展期。每個小區觀察5叢,每叢選擇1個芽頭固定觀察,取最后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以下第一個帶葉健康茶芽作為觀察芽,從越冬茶芽萌動開始,隔3 d觀察1次,各個生育期以30%的觀察茶葉芽頭達到該物候期為標準。連續觀察1個月,觀察期間如發生損傷或誤采,立即調換相同生長狀態的芽繼續觀察。

3) 定植后2019年春季觀察發芽密度。在新梢發育至一芽二葉期時,每個品種小區隨機取3個點,調查每點(33.3cm×33.3cm)10cm葉層范圍內萌動芽以上的芽梢數,并計算平均值。

4) 2019年4月按引進品種的適制性或引進目的制作一芽一葉初展期烘青綠茶。由3名具備茶葉評審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按GB/T 23776-2018及時進行感官審評。

5) 2018-2019年采用田間自然鑒定法連續2年對茶樹耐寒性和耐旱性進行鑒定。越冬后或旱期后,以叢(株)為單位,每小區調查10叢(株)茶樹凍害或旱害程度,凡中上部葉片1/3以上赤枯或青枯即為受凍害,1/3以上當年嫩葉有紅變即為受旱害。根據受害情況進行分級,受凍害或旱害葉片<5%為0級;5%<受凍害或旱害葉片<15%為1級;15%<受凍害或旱害葉片≤25%為2級;25%<受凍害或旱害葉片≤50%為3級;受凍害或旱害葉片>50%為4級。凍害或旱害指數計算按公式HI=∑(n×xi)/(N×4)×100進行。式中,HI為凍害或旱害指數;ni為各級受凍或受旱茶樹叢(株)數;xi為凍害或旱害級數;N為調查茶樹總叢(株)數;4為最高受害級別。根據凍害或旱害指數,耐寒性或耐旱性分為強(凍害或旱害指數≤10)、較強(10<凍害或旱害指數≤20)、中(20<凍害或旱害指數≤50)、弱(凍害或旱害指數>50)。

1.3數據分析

將各處理的試驗數據進行基本均值及求和處理后,分別采用Excel 2016軟件和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茶樹品種的樹局、樹幅和成活率

茶樹是以采摘營養葉為原料的經濟作物,建立適中的高度、寬大的樹冠和整齊的采摘面有利于形成較好的葉層厚度和合理的葉面積指數,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3-6]。從表1可以看出,參試的7個茶樹品種中,龍井43、鴻雁12號2個品種的樹高、樹幅都超過了對照福鼎大白茶;黃金芽的樹高和對照福鼎大白茶相當;其他品種樹高和樹幅均未達到對照福鼎大白茶的水平。茶樹品種的引種成活率是檢驗該品種的適應性、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從表1可以看到,在同一茶園管理水平下,參試的7個茶樹品種中,成活率達到100%的只有龍井43,翠玉與鴻雁12號成活率與對照福鼎大白相當,其他幾個品種成活率均低于對照福鼎大白,其中中白1號成活率低至75.5%。

2.2 參試茶樹品種的物候期

茶葉是季節性很強的一種商品,其上市的早晚(特別是名優茶類)與其銷售的價格有著緊密的關系[7-15],因此,早生茶樹品種便成了育種者和生產者所期望的重要經濟作物。結合2018年及2019年觀測結果可以看出(表2),龍井43物候期比對照福鼎大白早4~5d,屬于特早生品種;中黃1號、龍井長葉、黃金芽、翠玉、鴻雁12號物候期均比對照福鼎大白晚,但不晚于7d,屬于中生型品種;中白1號物候期較對照福鼎大白晚9~10 d,則屬于晚生型品種。

2.3 參試茶樹品種的發芽密度

單位面積茶樹上采摘的芽數影響茶葉產量的高低,單位面積內芽數越多產量越高[4]。由表3可知,7個參試茶樹品種的發芽密度差異較大,龍井43茶樹品種的發芽密度極顯著高于對照福鼎大白茶;而龍井長葉的發芽密度與對照福鼎大白相當;中黃1號、黃金芽、翠玉、鴻雁12號這4個品種的發芽密度顯著低于對照福鼎大白;中白1號品種的發芽密度則極顯著低于對照福鼎大白。

2.4參試茶樹茶樣的感官品質

在綠茶的品鑒中,一般要求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而爽口[6,16-21]。對7個品種的烘青茶樣外形(25%)、湯色(10%)、香氣(25%)、滋味(30%)、葉底(10%)進行審評。茶葉感官審評結果(表4)表明,中黃1號、龍井長葉、龍井43、黃金芽、中白1號這5個品種的總分均超過對照福鼎大白茶;其余2個品種茶樣的得分均低于對照福鼎大白茶。在這7個品種中,有的可能不適合制作綠茶,如鴻雁12號、翠玉,這2個品種茶樣得分稍低于對照,主要是因為其滋味的濃厚度較高而鮮醇細膩度較對照而言有所不足。

2.5 參試茶樹的抗逆性

茶樹抗性是茶樹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和抵抗力,不同的茶樹品種對不良的特殊環境表現出不同的適應能力。一個優良的品種不僅要優質、高產,還應有較強的抗逆性,否則優質高產也就沒有保障[5,6]。2年的抗逆性觀測結果(表5 )顯示,在抗寒性上,龍井43、龍井長葉均有強的抗寒性(受害指數≤10),其中龍井43抗寒性最強,排在第一,其次是龍井長葉。中黃1號、翠玉、鴻雁12號、黃金芽具有較強的抗寒性(10<受害指數≤20),中白1號的抗寒性為中等(20<受害指數≤50);在抗旱性方面,2018-2019年,僅2019年7月以后長期的高溫干旱造成一定的危害,該年≥35℃氣溫集中在7-9月,參試7個品種中龍井43抗旱性強(受害指數≤10),其余品種抗旱能力強弱依次為鴻雁12號>龍井長葉>翠玉>中黃1號,且這4個品種均為中等抗旱性(20<受害指數≤50),抗旱能力最弱的為中白1號(旱害指數為68.4),抗旱能力偏低可能也是中白1號成活率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3討論

試驗結果顯示,參試品種表現出良好的生產適應性,在生長勢方面超過或者與對照福鼎大白相當的有龍井43、龍井長葉、翠玉、鴻雁12號這4個品種,在物候期超過或者與對照福鼎大白相當的只有龍井43,加工品質超過或者與對照福鼎大白相當的有龍井43、龍井長葉、中黃1號、黃金芽、中白1號這5個品種,在抗性超過或者與福鼎大H相當的右龍井43、龍井長葉、翠玉、鴻雁12號這4個品種。

綜上所述,參試7個茶樹品種中適宜在桂林茶區推廣應用有龍井43、龍井長葉、中黃1號、黃金芽、翠玉、鴻雁12號這6個品種,其中又以龍井43的綜合表現最佳,除此之外的中白1號雖然制茶品質較高,但其在桂林當地的適應性、生長勢較弱,故筆者認為該品種不適宜在桂林地區引進推廣。本試驗通過連續2年對引進的7個茶樹新品種區域適應性的研究,旨在為優良茶樹品種鑒定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同時就某一地區不同茶樹品種的適應性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為指導茶葉生產和茶葉產業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陳好,陸建良,鄭新強,等.新世紀中國茶樹育種和良種繁育研究進展[J].茶葉,2010,36( 1) :6-9.

[2]陳亮,虞富蓮,楊亞軍,等.茶樹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陳正武,賴飛,劉紅梅,等.茶樹無性系良種山地適應性栽培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4):179-187.

[4]楊亞軍.中國茶樹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

[5]黃華林,何玉媚,李家賢,等.第三輪全閏茶樹品種廣東點區域試驗[J].廣東農業科學,2012( 14) :25-28.

[6]章志芳,曾建明.13個茶樹新品種在杭州的適應性[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1):25-28.

[7]郭雅丹.四川茶區引進茶樹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13.

[8]楊亞軍,楊素娟,曾建明,等.早生優質綠茶新品種中茶302[J].園藝學報,2011,38(9): 1831-1832.

[9]賈尚智,閔彩云,金孝芳,等.不同綠茶品種區域試驗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1,24(6) :2122-2126.

[10]龔明,鄭鵬程,李傳忠,等.不同低氟品種青磚茶適制性研究初報[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 (24): 5690-5692.

[11]方志宏.幾個茶樹品種的綠茶適制性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08(10):7-9.

[12]曾建明,金基強,葉陽,等.西南茶區茶樹良種化現狀及新品種引種試驗[J].中國茶葉,2009(6) :26-28.

[13]陸松侯,施兆鵬.茶葉審評與檢驗[M].第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4]喬永剛,宋云.利用EXCLE制作核型模式圖[J].農業網絡信息,2006(10): 96-98.

[15]汪昌俊.茶樹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16]駱耀平.茶樹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17]宛曉春.茶葉生物化學[M].第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18]竹尾忠一.綠茶茶湯的滋味評價與化學成分的相關[J].茶葉澤叢,1973(3) :37-47.

[19]陳岱卉,葉乃興,部長如.茶樹品種的適制性與茶葉品質[J].福建茶葉,2008(1 ):2-5.

[20]邵濟波,唐茜,周曉蘭,等.四川引種安吉內茶主要成分分析[J].食品科學,2012,33(16): 179-183.

[21]張澤岑.對茶樹早期鑒定品質指標和酚氨比的一點看法[J].茶葉通訊,1991,18(3) :22-25.

收稿日期:2020-03-10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茶葉創新團隊栽培崗位;廣西直屬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GCJB-19-03)

作者簡介:張凌云(1985-),男,廣西桂林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茶葉科研工作,(電話)15078360119(電子信箱)472139486@qq.com;通信作者,蘇敏(1965-),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茶葉科研工作,(電子信箱)2831297756 @qq.com。

猜你喜歡
桂林市區域試驗適應性
谷子引種適應性鑒定與篩選初報
六點一百分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中學
桂林市供水管網在線水力模型的建立與應用初探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大型飛機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適應性研究
2014-2015國家甘薯品種南方區域試驗廣西試點報告
珍稀瀕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區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廣西引種臺灣榿木區域試驗
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與慢性丙肝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