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背梁 秦嶺名片 祖脈核心

2020-11-10 02:59王惠英
西部大開發 2020年9期
關鍵詞:終南山秦嶺古道

文/王惠英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陜西考察調研,首站選擇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秦嶺生態保護,在牛背梁的月亮埡,他眺望秦嶺牛背梁主峰,深情地說:“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p>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祖脈秦嶺 中央水塔

在中國的遼闊版圖上,有一條山脈非比尋常,它北連黃土高原,南接四川盆地,氣勢巍峨橫亙在中華大地中央。它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也帶來了顯著的南北差異,小到飲食習慣,大到氣候差別,都與它息息相關,它就是秦嶺。

秦嶺一詞,本義是指古都長安的南山,不少文獻指出:秦嶺,一曰終南山。東漢班固在《西都賦》中,描述西漢帝都長安城的地理位置:“睎秦嶺,睋北阜,挾灃灞,據龍首”。這是古文獻中第一次出現“秦嶺”一詞,班固所言秦嶺即是西都長安的南山。

隨著時代的變遷,“秦嶺”一詞的含義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廣義的大秦嶺東西綿延約1600公里,山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素有中國中央國家公園之稱,是中國腹心山脈,也是中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

大秦嶺山域總面積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森林覆蓋率約60%,森林面積35億畝以上,占全國森林總面積10%以上。大秦嶺是中國腹心的“綠色水庫”,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源泉,秦嶺水供養著全國1/10以上的人口。大秦嶺肩挑著兩大天府之國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庇佑著兩座千年古都長安與洛陽。

大秦嶺作為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中國亞熱帶與暖溫帶的氣候分界線,是中國的森林寶島,被稱作物種基因庫,動植物種類超過6000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珍稀植物超過120種,也是“天然中藥庫”,其中大熊貓、朱鹮、羚牛、金絲猴被并稱為“秦嶺四寶”,這里也孕育出了令秦人稱頌和學習的“謙遜博愛、機智拼搏、團結堅毅、和美高遠”的秦嶺四寶精神。

大秦嶺還是兩大母親河黃河、長江諸多重要支流的發源地,其中黃河最大支流渭河、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以及重要支流嘉陵江、岷江都發源于大秦嶺。中國七大流域之一的淮河,源頭也在秦嶺。秦嶺之水滋潤了陜甘川豫鄂青渝六省一市,又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啟動,而惠及京津冀和鄭州幾十座城市的人民。大秦嶺與黃河、長江、淮河構建的“一山三河”地帶,是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主干所在,中華文明發源于此,得益于此,永續于此。因此,大秦嶺堪稱中華祖脈、中央水塔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

游客在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游覽

秦嶺名片 生物寶庫

相比于廣義的大秦嶺,現在狹義的秦嶺專指陜西省境內的一段,也有認為就是終南山。終南山又名太一山、太乙山、中南山,簡稱南山,屬于秦嶺主脊的一部分,濃縮了大秦嶺生態與人文精華。

在秦嶺地區的眾多自然保護區中,有一個小有名氣的保護區,它就是以秦嶺羚牛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牛背梁保護區位于秦嶺山脈中段和終南山主脈,橫跨秦嶺主脊南北坡,是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安康市寧陜縣、西安市長安區交會區域,總面積16418公頃。主峰牛背梁海拔2802米,是陜西秦嶺東段最高峰,羚牛的主要棲息地,因形狀似牛背而得名。

作為“秦嶺自然保護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牛背梁保護區保留著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羚牛、紅豆杉、太白紅杉等眾多的珍稀動植物資源,是物種遺傳的基因庫,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被確定為40個最優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之一。它更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終南山地理標志所在,被譽為秦嶺的核心、中國中央山脈的中心、大秦嶺的名片、終南山的封面。

羚牛是棲息于高山和亞高山地區的大型偶蹄類動物,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陜甘川等地。羚牛的4個亞種中,秦嶺亞種、四川亞種為中國所特有。上世紀60年代,羚牛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羚牛在分類上屬于??蒲騺喛苿游?,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

羚牛秦嶺亞種即秦嶺羚牛,是4個羚牛亞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具有非常明顯的性二型特征,主要體現在個體大小及毛色上。雄性個體體重可達350公斤,而雌性僅重約250公斤。羚牛喜食嫩竹條和嫩竹葉,和大熊貓同域分布。身體被毛短而松的秦嶺羚牛,雌性多為白色或灰白色,雄性為黃白色或金黃色,其外表美麗,觀賞性強,牛角堅韌且曲線優美,有金毛扭角羚和白羊的美稱。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人類對森林亂砍濫伐以及大規模獵殺等原因,秦嶺羚牛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1980年,陜西省政府批準建立牛背梁保護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

牛背梁保護區的建立,一是保護了我國特有、珍稀且瀕危的秦嶺羚?!,F在保護區內的羚牛數量已由建區時的70多頭增加到目前的350頭,分布的范圍不斷擴大,活動的海拔高度也越來越低。二是保護了秦嶺中段的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太白紅杉、連香樹等,省級保護植物十多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豹、林麝、黑鸛、金雕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黑熊、斑羚、紅腹角雉等26種。保護區森林覆蓋率90.12%,區內植被垂直分布帶譜明顯。三是保護了一塊具有戰略意義的水源涵養地。牛背梁保護區北有石砭峪河和灃峪河,流入渭河——黃河水系;南有旬河和乾佑河,流入漢江—丹江—長江水系,是西安和陜南地區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它的建立,使陜西秦嶺自然保護區群向東延伸了90公里,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氣連枝 共守祖脈

作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牛背梁保護區與終南山秦楚古道景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同屬于牛背梁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范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蔽∥〗K南,鐘靈毓秀,誕生了“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的故事。由于地形高峻,山勢陡峭,終南山素有“天下之大阻”的稱號,是我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巨大阻礙。

古人憑借辛勤和智慧,在終南山上修建了數條溝通古秦國與楚國、巴蜀等地的交通要道,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三條,其一是位于東邊藍田縣境內,韓愈“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中提及的藍關古道;其二是位于西邊周至縣境內的子午道;其三是位于古長安正南面,北起今長安區天都池,南至柞水縣花門樓的秦楚古道,屬于歷史上貫通長安——柞水的“義谷道”的一段。

如今由于各種人類活動因素,秦楚古道大部分都已蕩然無存,唯有跨越終南山的這一段保存完好,而該段恰好穿越牛背梁保護區東沿的實驗區。終南山秦楚古道景區依托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建立,2019年被授予“最美森林古道”稱號。

秦楚古道的主干道是指沿丹江流域而下至南陽,一直通至江漢平原荊州等地的交通線路。牛背梁保護區內的秦楚古道應為“義谷道”,是周保定二年,大冢宰晉國公命鑿石開谷,下南山之材所修建的道路。循古道踏步而上,崖下溝底,到處是盛開的花朵,可見千年古道遺址,更可見“古長柞界碑”,表明碑下的土地,為古長安與柞水的行政分界線。

一條公路從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穿過

登上海拔2604米的終南山地理標識地,極目遠眺,四處奇峰突兀,峰嶺錯列,溝壑縱橫。徜徉其間,移步換景,既可飽覽層密疊嶂,色彩斑斕的美麗山色,又能領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第四紀冰川遺跡,還可見秦嶺南麓和北麓奇異的植被景觀—“南草北木”,南坡是一望無垠的高山草甸,北坡則是郁郁蔥蔥的喬木、灌木。這無疑為王維的詩句“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提供了真切的注解,更能讓你體味唐太宗李世民《望終南山》的意境:“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p>

牛背梁保護區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方面優勢顯著,文化可見一斑。除“義古道”遺址外,古子午也圍繞在保護區西部,即今天的210國道,又稱荔枝道。該古道最先開辟于漢平帝元始五年,唐時蜀郡涪州進貢楊貴妃荔枝、明末孫傳庭圍剿李自成起義軍等皆由此道出入,因此遺留有多處古棧道遺跡。西康鐵路隧道和高速公路隧道,均從保護區腹底穿過,長度約18千米。其中公路隧道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南坡的柞水縣營盤鎮,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獨特的峽谷風光,罕見的石林景觀,以及秦嶺冷杉、杜鵑林帶、高山草甸和第四紀冰川遺跡所構成的特有高山景觀,使這里成為中國少有的景觀多樣性與獨特性匯聚一園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三千里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孟浩然曾想“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王維曾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賈平凹也曾寫過“一條龍脈,橫亙在那里,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這就是秦嶺,中國最偉大的山,也是最中國的山?!比缃?,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已被納入國家公園總體布局。一言九鼎,祖脈秦嶺。中華兒女應擰成一股勁,共同保護祖脈秦嶺,當好生態衛士,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猜你喜歡
終南山秦嶺古道
弦樂四重奏《終南山懷遠》中的時空觀念與音樂敘事邏輯
暑期秦嶺游
洞穿秦嶺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終南望余雪
賈平凹:從秦嶺到秦嶺
秦嶺作證
茶馬古道
訪茶馬古道
終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