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中的效果研究

2020-11-11 10:44李娟吳小娟李樂婷李爽莫小玲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循證護理

李娟 吳小娟 李樂婷 李爽 莫小玲

【摘 要】目的:探討在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中采用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并給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療的患者80例,隨機分成研究組(給予PDCA聯合循證護理)和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每組40例。對兩組患者給予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0%;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77.50%,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可以降低并發癥,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PDCA;循證護理;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低分子肝素鈣屬于臨床應用中的一種新型抗凝藥物,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表現出了一定的臨床比較優勢[1]。但是,由于在給予相關患者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受注射方式、位置和相關人員經驗等原因的影響,患者不良事件發生存在一定風險[2]。隨著相關醫學護理理念的不斷發展,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在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并取得一定臨床效果[3]。本文為進一步探討在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中采用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的具體效果,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并給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療的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比較研究和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病例80例,均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并給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療的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33~86歲,平均年齡(56.38±2.38)歲,體重50~80kg,平均體重(58.82±1.29)kg。隨機將患者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干預措施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給予常規的傳統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干預措施。

1.2.2 研究組

本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措施方法:

(1)P階段(計劃階段):收集臨床患者相關病例資料,對患者出現皮下出血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并采用頭腦風暴法,對出血原因等問題進行集中的分析討論,提出循證問題。

(2)D階段(實施階段):按照循證理論,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進行文獻查閱,對相關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產生的問題的具體原因。

(3)C階段(檢查階段):按照循證理論,先自查、科查,后質控組查,最后根據循證證據和結果,制定改善患者注射后出血的相關措施和方法。注射方法改進措施:捏起皮膚皺褶,采用垂直進針的方式,控制藥物注射時間為30s,注射完畢后停留5s,然后進行垂直拔針,按壓5min。

(4)A階段(處理階段):護士長對護士操作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并定期指導,將患者不良反應情況納入對護士的個人考核中,并按照循證理論,進一步收集具體個案出現問題的原因和依據,進而進行改進和優化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給予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和比較。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皮下血腫、皮下瘀斑和硬結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患者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后,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從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選項中進行選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數據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注射后并發癥發生共計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例和17.5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循證護理理論就是在具體臨床實踐過程中,以相關文獻為基礎,通過外部研究的可靠證據為具體實踐問題的解決提供現實依據,并將理論依據與醫院的具體情況和具體問題相結合,運用于解決問題的具體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4]。而PDCA理論是一個螺旋上升、自我完善的過程,圍繞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過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整個工作的質量。將上述兩種理論方法聯合應用于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5]。

我院在臨床實踐中,積極探索,在常規護理經驗的基礎上,將PDCA理論和循證理論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具體來說就是在PDCA實施的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中,均以循證理論為基礎,以文獻和相關護理理論為基礎,提出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并對護理結果進行持續改進,進而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6]。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0%;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7.50%,高于對照組的77.50%,并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進一步證實了PDCA理論和循證理論聯合應用的比較優勢,與類似研究結果一致[6]。

綜上所述,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低分子肝素注射護理實踐,可以降低并發癥,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方雪娥,廖曉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發癥預防的循證護理[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3):216-220.

江婉笑,郭義紅,鐘笑儀,等.PDCA理論聯合循證護理對注射低分子肝素孕婦的皮下出血及生活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8):138.

張洋.循證護理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按壓時間研究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5):152.

周穎.減輕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應的循證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5):97-99.

夏夢君,王賀芳.循證護理聯合PDCA循環管理對低分子肝素鈣注射后皮下出血的防治效果研究[J].全科護理,2020,18(4):435-438.

全靜,何建書,張繼翠,等.PDCA循環管理結合循證護理減少低分子肝素鈣注射后皮下出血效果評價[J].中國藥業,2018,27(16):90-92.

猜你喜歡
循證護理
艾滋病患者合并機會性感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