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加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問題研究

2020-11-12 07:31賴虹
時代人物 2020年19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會計高職院校

賴虹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引起國內外輿論喧嘩。受此影響,瑞幸咖啡股價暴跌80%,市值蒸發49.5億美元。據瑞幸咖啡特別委員披露,偽造交易始于2019年4月,2019年凈營收被夸大了約21.2億元,2019年成本和費用被夸大了13.4億元。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給所有會計人敲響警鐘,會計職業道德無疑成為了社會輿論的焦點之一。2018年4月,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8]9號),旨在推動會計行業進一步提高誠信水平,可見國家對于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會計專業人才重要的培養基地與輸出單位,不得不深刻反思應如何有效開展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以升華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情感,深化會計專業學生的道德觀念,增強他們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培養出優秀職業道德與出眾職業素養兼備的會計后備人才。

一、課堂教學中系統學習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一)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v觀國內高職院校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情況,絕大部分高職院校把教學重心放在會計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傳統知識講授上,而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僅僅依靠會計專業課程的部分滲透。這種潛在的重知識、能力,輕素養、品德的培養模式,從長遠看不利于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畢竟提高專業能力是一生都要努力的事情,而品德、修養的養成與提高應該牢牢把握住少年、青年這一黃金時期。

高職院校教師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教師往往把精力與重心放在會計專業課程講授上,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關課程常常無暇顧及。此外,高職院校教師很多缺乏實際的財務會計工作經驗,對于會計職業教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書面和理論階段,對會計職業道德沒有切實體驗與真實感受,因此,即使講授會計職業道德有關課程,也缺乏有說服力的經驗或真實感受,難以真正觸動學生,導致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會計專業學生缺少實際工作經驗,無法體悟會計職業道德對于他們未來職業生涯多么重要,而面對著考資格證書、畢業及就業求職等多方面壓力,往往把絕大部分時間與精力用在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即使選修職業道德有關課程,也只是為了成績合格應付了事,無法主觀意識上正視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二)課堂教學中系統學習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關對策

高職院校應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將從宏觀角度向教師與學生傳達積極信號。首先,在會計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應單獨開設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有關課程并將其列為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程,提高課程的普及度;其次,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將職業道德的理念及有關課程貫穿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提高大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解與重視。再次,學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應該為學生創造注重品德、職業道德的外部氛圍。例如通過改變僅僅以考試成績來評優評先的單一考核方式,將品德、品質考核納入學生考核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對職業道德有關的正面典范進行積極宣傳。

高職院校教師應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第一,從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角度,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前往校企合作平臺、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事業單位等學習歷練,在工作實踐中加深對會計職業道德的理解,這些難能可貴的經歷有助于教師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備課與傳授;第二,在課堂教學上,應突破傳統的填鴨式理論教學與“一言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系統講授法、模擬實驗教學法等。尤其案例教學法,可以采取小組討論方式,經檢驗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可以作為案例教學的一個示范。首先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課前搜集關于該案例的所有資料,包括企業單位歷史沿革、概況、行業背景以及本次造假事件的始末及后續公關處理。在課堂教學上以老師引導為輔、學生思考討論為主,讓學生自己思考本次事件中會計人員扮演的角色、可能面臨的兩難的處理,以及換位思考如果他們遇見這種情形應該如何處理,也聽聽他們對于這個事件的認識與感想,老師因勢利導,加深他們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與此同時,也加深他們對財務報表、財務會計等其他專業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這種頭腦風暴式的討論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意識,推動會計職業道德與專業會計知識的學習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應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大學生應有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進入職場后,會近距離接觸到社會上的浮躁之風、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等,甚至受到各種誘惑,唯有堅定信念、堅守初心,才能在未來漫漫人生路上,不畏風雨、砥礪前行。每一位大學生都應把職業道德作為做人、做事的底線來堅守,這樣未來的職場路,才能走的踏實、走得長遠。

二、社團活動中融合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為豐富學生們的大學生活往往組建各種類型的社團,這些團學活動往往能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與體悟,高職院校會計學院可以借鑒這種方法成立院部會計協會,借此開展各種實踐與模擬活動,號召會計專業學生積極踴躍參與。一是在活動形式上多樣化,可以不定期開展各種活動,如舉辦會計職業道德知識競賽,如舉辦主題辯論賽,辯論“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哪個更重要”等辯題,再如進行招聘模擬與演練,模擬招聘環節被問到“是否會做假賬”應如何回應等,此外還可以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和座談會,邀請社會上會計行業大咖或者資深業內人士,分享他們的職業經驗及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切身認識與體會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思考,推動他們學習職業道德的主觀性與積極性。二是應重視這些活動的儀式感,加深學生參與活動的體驗,可以通過安排有關專業老師進行專業的提升技能輔導或者儀容儀表指導,以此增加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參與中體悟,往往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實踐學習中滲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課堂學習與實踐學習是相輔相成、互相鞏固的一個過程。課堂學習是實踐學習的先決條件與基礎,唯有通過課堂學習,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再將所學、所得、所感運用到實際的實踐學習中;實踐學習是課堂學習的一個補充、延伸和鞏固,對于學生的成長與提升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課堂學習往往注重的是傳統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灌輸,缺乏實際運用與歷練,這些知識依靠學生生硬記憶,只有通過實際去使用、去感受、去實踐,才能把所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沉淀在心里。

一般而言,高職院校應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如下改進:一是強化畢業實習階段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畢業前往往有半年乃至一年的畢業實習環節,這為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素養與能力創造機會、提供平臺。實習過程是他們取長補短、自我反思、重新認識自我的重要階段,這段經歷是每一個大學生從學生到職場人的過渡,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實實在在處理會計職業問題,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工作環境、遇見各種現實難題與復雜情況,這些進退兩難的情況都可能給學生帶來思考、反思與感悟,推動他們對會計職業道德的深層次的理解。高職院校應該抓住這個特殊時機,將會計職業道德貫穿到實習中去,實習指導老師應關注學生在實習工作中面對職業難題所表現出的品質、處理方法及思考角度,應對學生的職業疑問及時答疑與交流,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之一。二是努力建設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可與對本校會計學生招聘較多的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單位達成合作,讓學生在校期間能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職場中去,通過校企合作這個平臺,給學生更多歷練與思考機會,以加強他們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體會與認識。

總之,要培養一名具有綜合素養的復合型會計人才,不僅要教授他們扎實的會計知識與專業素養,更要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實現培育德才兼備、“知、情、意、行”合一的會計人才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萬青.試論會計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0(02)

[2]王婷,周兵.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課堂實施策略探討[J]財會通訊,2017(34)

[3]侯新,孫榮禛,劉德志.基于課程思政的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探討[J]教育文化,2020(05)

[4]陳福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思政教育:載體途徑與融入點[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1)

[5]馬林林.淺談職業道德教育在普通高校會計教學中的滲透[J]中外企業家,2019(31)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教育會計高職院校
淺談加強公路行政執法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會計統計發展探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