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興安:用紅色基因激勵脫貧攻堅

2020-11-16 06:03李建文趙時斌蔣甲濟
民生周刊 2020年22期
關鍵詞:興安縣靈渠興安

李建文 趙時斌 蔣甲濟

興安縣界首古街航拍。

位于廣西東北部的興安縣有兩張名片:一個是秦代修建的靈渠,另一個是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

“我們依托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優勢,做強做優紅色旅游,為全域旅游注入紅色基因,打響一場嶄新的脫貧攻堅突圍戰?!迸d安縣委書記黃洪斌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興安以紅軍長征精神強筋壯骨,以靈渠匠心獨運攻堅克難,奮力攻下了一個個貧困堡壘。到2019年底,興安28個貧困村有25個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由5272 戶17872人,減少為261戶713 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5.3%降為0.2%。

紅色興安

“紅色旅游作為新型主題旅游形式方興未艾,紅色旅游產品類型不斷豐富,實現游客與紅色文化的真正互動與體驗,帶動本地區創收創富?!迸d安縣縣長黃欽說。

興安注重發展紅色旅游,舉全縣之力對縣內60余處長征遺址(遺存)、紀念設施進行保護修繕和改造提升。岳啟海是興安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從開始修建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起,他就希望把興安的紅色旅游發展起來。

“自從興安開發紅色旅游以后,來村寨旅游人數有了明顯增加,預計今年村旅游合作社的收入比往年增加?!苯?,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梁家寨村支書潘金生說。為紀念當年紅軍長征途經梁家寨翻越老山界的壯舉,該村旅游合作社在民房墻上繪了一幅幅巨型畫卷。節假日,大批游客慕名而來,日接待游客20批次以上,用餐人數達300余人,24間民宿全部爆滿。

楊盛有等5戶貧困戶以自家閑置農宅入股梁家寨旅游合作社,又在梁家寨農家樂里打工,每人每月收入達到3500余元。

近年來,興安以紅色文化為依托,打造“紅色湘江”紅色研學體驗區,串起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園、紅軍堂、光華鋪遺址、老山界等20多個紅色景點,“紅色”覆蓋區域面積達400多平方公里。

2019年,興安紅色旅游接待游客532.6萬人次,同比增長98.36%;紅色旅游收入13.7億元,同比增長125.12%。紅色旅游已成為帶動興安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

秀美靈渠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靈渠全長37.4公里,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為一統嶺南而建,是現存世界上保存較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站在靈渠的大壩前,可以清楚地看到3條水道,中間的河流是湘江,一脈清流;右邊的水渠是靈渠的南渠,它下接漓江;左邊的水渠是靈渠的北渠,截斷湘江的“人字壩”,就是能夠精確平衡水量的大小天平,體現出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靈渠每年可為漓江補水1.1億立方米,灌溉著兩岸6.5萬多畝農田,灌區覆蓋興安縣的5個鄉鎮、186個自然村,受益人口近6萬人。

“我們通過一系列保護修繕和生態修復工程,不僅靈渠河道軌跡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得到有效保護,靈渠沿岸生態、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也有了契機?!迸d安縣副縣長莊慧瓊說。

近年來,興安圍繞靈渠文化做文章,通過對靈渠文化旅游發展空間布局的優化調整,實施靈渠南渠保護修繕、興安博物館(靈渠展示中心)建設、靈渠復航、北街里改造等七大項目建設,靈渠的文化內涵和旅游品位不斷提升。同時,投資1558萬元完成以秦文化為主題的秦始皇銅像廣場、馬援廣場、秦兵廣場等,讓靈渠的歷史文化旅游內容得到豐富與延伸。

興安正在打造財神廟和北街里歷史文化街區、魁星樓和白云驛歷史人文景觀區、靈渠古城、靈渠博物館等歷史文化旅游核心區,還以靈渠為紐帶,將兩岸的鄉村資源、田園風光等,以串珠成鏈的方式,打造陡江古韻田園綜合體,形成“三鄉七肆六十屯,一渠兩岸百里畫”的“靈渠人家”水美鄉村美景。

紅綠融合

興安縣在全域旅游的框架內統籌推進紅色旅游,將紅色教育與綠色體驗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休閑農業等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形成點、線、面的全新旅游觀光帶,讓老區群眾吃“旅游飯”,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區。依托靈渠沿線旅游資源優勢和華南最大葡萄生產基地產業優勢,按照“五化、兩結合”要求,全面提升葡萄特色產業,在規劃核心區推廣葡萄種植面積1.2萬畝,高標準建設無公害葡萄種植基地6000畝,到2021年實現葡萄年生產能力達1.8萬噸,規劃區葡萄主導產業生產經營收入破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兩萬元。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讓農民成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發展主體;推進“農業+旅游”模式,將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要素植入農業旅游示范點和鄉村旅游示范區,提升完善白竹鋪、黃茅壩旅游咨詢中心、鄉愁館、葡萄長廊、標志標牌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閑觀光園、農事體驗園、農業創意園。

打造特色文化示范村。依托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如華江瑤族鄉梁家寨、龍潭江村等利用紅色長征文化、原色民族民俗、綠色生態資源等,打造旅游特色村寨,以此為樣本,華江九寨呼之欲出。興安鎮周家園村依托摩天嶺大峽谷、華南最大風電基地和獨特的小高山氣候,打造風車文化之鄉特色示范村。目前,全縣建設完成田園綜合體節點示范村53個,整治村寨376個,真正實現了宜居、宜業、宜游。

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帶。結合精品旅游線路建設,依托古銀杏、傳統村落等湘桂古道背景,打造以山灣、高澤圩、張家崎等村(屯)為代表的 “桂北老家”示范帶;以靈渠申遺、靈渠南渠復航為契機,打造以東村、蓮塘、黃茅壩等為代表的“靈渠人家”示范帶。

猜你喜歡
興安縣靈渠興安
靈渠頌
追夢興安
情滿靈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