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性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對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血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2020-11-16 06:58莫琴邱劍遠林艷霞麥小燕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23期
關鍵詞:持續性腸內營養

莫琴 邱劍遠 林艷霞 麥小燕

【摘要】 目的:探討持續性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對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血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采用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和觀察組(采用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每組30例。比較兩組空腹血糖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第7天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反流發生率為6.67%,誤吸發生率為6.67%,腹瀉發生率為10.00%,均低于對照組的30.00%、26.67%、36.6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腹脹發生率為23.33%,便秘發生率為10.00%,均低于對照組的30.00%、20.00%,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應用于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中能夠改善空腹血糖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 腸內營養 間歇性 持續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3.0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3-0-03

Effect of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n Blood Glucos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MO Qin, QIU Jianyuan, LIN Yanxia, MAI Xiao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23): -13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n blood glucos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Method: A total of 60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tinuous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intermittent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7th day of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reflux was 6.67%,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was 6.67%,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 was 10.00%, which were lower than 30.00%, 26.67%, 3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was 23.33%, and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was 10.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lower than 30.00%, 2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an improv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Enteral nutrition Intermittent Continuous

First-authors address: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08, China

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食欲減退等癥狀,且機體呈高分解、高代謝狀態,對能量及營養物質的需求較平常更高[1]。針對此類患者,臨床主要采取持續性和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方式。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雖能為患者提供足夠的營養,但會造成血糖波動,加重對腦組織的損害程度,影響患者預后[2]。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是根據胃排空情況分時段輸注營養物質,使其能充分消化,防止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3]。本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60例,旨在探討持續性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對患者空腹血糖及不良反應情況的影響,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60例。納入標準:(1)經頭顱CT、MRI、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為重型顱腦創傷;(2)GCS評分5~8分;(3)無腸內營養禁忌證;(4)腸內營養連續支持≥7 d。排除標準:(1)入院時確診患有糖尿病或空腹血糖異常;(2)妊娠或哺乳期;(3)合并腹瀉或接受止瀉治療者;(4)合并腹腔內感染。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0~74歲,平均(53.20±6.50)歲;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5~6分14例,7~8分16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4~78歲,平均(57.8±6.20)歲;GCS評分:5~6分17例,7~8分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了解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兩組實施脫水、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規治療,并于入院后24~48 h行腸內營養支持,目標供應量為25 kcal/(kg·d),按理想體重計算。第1、2天給予目標供應量的50%,第3天為全量。營養制劑使用加溫器加溫至37 ℃~40 ℃,經鼻胃管輸注。抬高床頭30°~45°。

對照組采用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根據目標供應量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營養量,應用腸內營養泵持續24 h輸注營養液,泵速控制為20~70 ml/h,每4小時行1次人工氣道導管氣囊壓力測定和胃殘余量測定,使氣囊壓力保持25~30 mm H2O(1 mm H2O=

9.8 Pa);使用50 ml灌注器從胃管抽吸胃液行胃殘余量測量,若胃殘余量連續2次或2次以上≥150 ml,則暫停輸注。

觀察組采用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根據目標供應量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營養量,輸注量≤400 ml/次,輸注時間為30 min/次,根據輸注時間計算輸注速度。根據胃排空情況,于06:00-08:00、

12:00-14:00、19:00-21:00使用腸內營養泵注入營養液,泵速為250~270 ml/h。每次注入后用20~30 ml溫開水沖洗胃管,下次注入前用50 ml灌注器回抽胃殘余量,若超過150 ml則暫停注入,必要時行胃腸減壓,1 h后再次回抽,直至胃殘留量<150 ml。對兩組均干預至能夠正常進食。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第1、7天空腹血糖水平和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反流為口、鼻腔有營養液溢出;誤吸為氣管內可吸出腸內營養液;腹脹,腹部較硬,局部膨隆,聽診為鼓音或患者主訴腹脹;腹瀉,排稀便或水樣便,腸鳴音亢進,排便次數>3次/d;便秘,連續3 d未排便。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空腹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第1天兩組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7天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反流、誤吸及腹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腹脹、便秘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機體處于高應激水平,且呈高分解、高代謝狀態,加之患者多合并吞咽和攝食障礙,常導致營養不良,造成疾病進一步惡化。腸內營養支持能夠刺激患者的胃腸蠕動,是臨床治療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重要環節。

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是通過營養泵將營養物質持續24 h勻速輸入患者消化系統內,具有補給方便,有效保障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的優勢,是臨床中應用較廣的方法,已取代了傳統的采用注射器分次經胃管注入營養液進行鼻飼的方法,減少了因多次操作而導致的感染情況,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但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此方法,尤其是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常伴有胃腸功能減退和空腹血糖波動的情況,若持續輸入營養物質易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和高血糖發生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是根據胃排空時間行營養輸入,使患者在獲得一定量的營養支持后保持一段時間的空腹狀態,符合機體消化規律,能夠協同胃腸道實現有效的移行性復合運動,從而使胃內容物排入小腸,提高消化功能[4]。

由于重型顱腦創傷患者處于高代謝、高分解狀態,導致糖原異生和脂肪代謝增加,使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加重腦組織的損害程度,從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且易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影響預后效果[5]。本研究中,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后,觀察組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改善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赡茉驗椋洪g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接近于人體正常消化功能,符合正常飲食規律,能夠調節代謝功能,利于腦內正常物質的合成,從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避免應激性高血糖發生,達到改善血糖水平的目的[6]。

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胃腸功能處于抑制狀態,導致胃腸蠕動減弱,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本研究中,行腸內營養支持后,觀察組反流發生率為6.67%,誤吸發生率為6.67%,腹瀉發生率為10.00%,均低于對照組的30.00%、26.67%、36.67%(P<0.05)。說明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應用于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中的不良反應情況少于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赡茉驗椋悍戳骱驼`吸多與食物進入食管或胃潴留有關,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是按照胃排空情況采用營養泵進行分時段輸注,且有一段時間的空腹間期,能夠保證營養物質充分消化,防止胃內容物潴留,從而降低反流和誤吸發生率;腹瀉是腸內營養支持的常見不良反應,與營養液輸注速度、供給量等有關。持續性腸內營養輸注會使胃腸蠕動加快,導致患者出現乳糖不耐受或腸蠕動亢進現象,極易造成腹瀉[7-9]。而間歇性輸注營養液是按照消化系統生理規律分三個時段行營養支持治療,在保證營養供給的同時又減緩了消化系統壓力,有效防止患者出現乳糖不耐受等情況,從而降低腹瀉發生率。觀察組腹脹發生率為23.33%,便秘發生率為10.00%,均低于對照組的30.00%、20.00%,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和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對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便秘和腹脹的影響無差異,可能與顱腦損傷導致排便中樞受損,腸道屏障功能減弱和排便習慣改變有關[10-12]。

綜上所述,將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應用于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中能夠改善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白金讓,尚增強,胡如,等.重型顱腦損傷繼發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分析及早期診療策略(附25例報告)[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1):27-29.

[2]黃庭龍,劉玉琪,孫旭日.兩種不同腸內營養方式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海峽藥學,2017,29(3):96-99.

[3]劉娟.兩種腸內營養液輸注方式用于ICU危重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效果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7(46):218.

[4]王君磊,程超,劉龍,等.早期間斷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營養狀態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6):211-214.

[5]羅才奎,孟亮,王躍飛,等.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糖水平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8,12(4):318-321.

[6]尤園.基于營養泵的間歇性腸內營養支持在非糖尿病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6):2076-2078.

[7]鄒詠,文瀟瀟.ICU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患者臨床護理對策及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20,7(1):20-21.

[8]黃蓉.專項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便秘的影響[J/OL].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33):116-117.

[9]俞慶華,王興旺,戰俁飛.ω-3魚油脂肪乳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創傷病人腸道功能及近期預后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20,28(3):240-242.

[10]尼翠云.重型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應用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及預后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3):50-51.

[11]潘恩裕.不同營養方法對重型顱腦損傷早期營養支持的臨床意義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4):4854-4855.

[12]徐紹紅,孫存芹,張萍.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4):83-85.

(收稿日期:2020-05-25) (本文編輯:李盈)

猜你喜歡
持續性腸內營養
什么是HPV持續性感染
哲理漫畫
管理層能力能夠降低股價崩盤風險嗎
機械通氣患者床邊胃鏡下置鼻空腸管行腸內營養的護理
基于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探索
消化道腫瘤術后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聯合治療效果分析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營養支持
經鼻腸管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應用及護理體會
從持續性角度剖析中國投資率
腦出血鼻飼患者家屬對腸內營養安全認知度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