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解

2020-11-16 07:00沈行健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摘要:本文通過對日本作家井伏鱒二的小說《山椒魚》中主要角色、前后版本變化等,以社會中人的異化角度進行分析,并與美國作家塞林格相似主題的小說《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進行比較,試圖探究二十世紀中期知識分子間對此的共同思考和精神狀態。

關鍵詞:井伏鱒二;山椒魚;人的異化

中圖分類號:I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00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04

二十世紀中期,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文明的發展,近代化的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面對著金融危機、世界大戰、社會革命等各種問題,人類對于自身的存在方式與存在空間的思考與此前相比也因之一變。隨著人們逐漸從宗教和王權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并覺醒自我意識,個人主義,存在主義與自由主義等思想也如海浪一般在人們心中回響。人對自身的思考越來越多,對自己與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化,但對與世界的背離和自身的異化卻完全束手無策。這一時期大量的文學作品出現了,其中有許多的主題是與人的異化帶來的絕望相關?!渡浇肤~》是井伏鱒二在日本昭和四年(1929年)發表的處女作,也是這一母題的名作之一。

一、山椒魚的若干可能性

(一)幽閉的山椒魚

《山椒魚》的開頭是:

“山椒魚很傷心?!?/p>

它被巖穴中好像存在的什么東西所引誘而進入了狹小的洞穴,經過了兩年身體長大了結果想出也出不去了。這就是主人公山椒魚在文章中最初的遭遇。井伏鱒二自己最開始的命名是《幽閉》(市川纮美2017‐15),也即指的是這個進退兩難的情境。山椒魚不是這里的原住民,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外來者。山椒魚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家伙,非若如此它最開始也不會從巖洞的外面進到這個洞穴里的吧。這個狹窄洞穴當時對于它來說則是外部,要是沒有食物或者其他什么誘惑,它也不會從自己熟悉的地方進入洞穴中來。曾經是外部的洞穴就變成了如今的內部,而之前是內部的河川則變成如今的外部了?,F在山椒魚的困境,就是被過去的外部所拘禁,被關押,被封閉起來了。而實際上,被幽閉的也不僅僅是它的身體,更是它一直以來想去外部的內心。以這個角度思考,在它的身體落入被幽閉的境遇之前,山椒魚的內心就已經被自己封閉起來了。內部和外部是一組相對性的概念,如果喪失了對外部的憧憬,認為自己就呆在自己的地方怎么都好,這就足以被稱為是內心的幽閉。

所以,在這個時候山椒魚的悲哀,單單是這個具體的場所所帶來的悲哀呢,還是認識到自己內心的閉鎖而感覺到的悲哀呢。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應當是認識到后者的存在,而這一點也是理解《山椒魚》這一作品,并進而加深對井伏鱒二以及當時的知識分子的認識的重要的途徑之一。

(二)山椒魚的他者論

山椒魚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以他為中心可以將其他要素作為他者來認識。在下文筆者將逐次作以分析。

1.??? 山椒魚的所在地

首先,與山椒魚直接對立的就是它所在的巖洞。這里曾經是它自己選擇的好地方,現在卻成為了它事實上的監牢。山椒魚的困境被認為是當時日本社會與文壇的象征,它的幽閉與憤懣也是當時的知識分子的反映。更進一步來說,山椒魚也代表了“日本戰前苦悶、彷徨、無奈、孤獨的年輕井伏”(徐鳳2018)。作為一個人類,無論多么厭棄自己所身處的社會,也無法從中逃離出來。這個地點禁錮住了山椒魚,限制了他的行動。因此,這個場所也成為了一成不變且堅不可破的牢獄,成為了它的頭號敵人。

2.??? 山椒魚的冷笑

在文章中,還出現了諸如小蝦,小魚等許多配角。當看到明顯比它要自由得多的小魚在山澗中穿行,但卻無法從同伴中自由離開時,山椒魚嘲笑道:

“這群沒有自由的家伙!”

當看到拼盡全力去產卵的小蝦時,它也得意洋洋地說:

“花心思去做這些無聊的事,真是傻瓜啊?!?/p>

山椒魚一直對在境遇上自由的他者報以冷笑,同時內心深處卻一直潛藏著熱切的羨慕。它的冷笑是在笑別人,也是對自己窮途末路困境的自嘲。山椒魚在這里,也許也是一方面對隨著社會浪潮起伏的小市民們投以冷笑,一方面也清楚認識到自身困境,并對自己與自己的境遇報以無力的自嘲的當時知識分子的一個象征。

3.??? 山椒魚的同伴

這里的同伴指的就是同樣在巖洞中居住的青蛙了。山椒魚自己也許不認為它是同伴,但在所面對的處境方面兩者并無二致。最開始山椒魚脅迫青蛙,讓它無法從洞穴中出去。在彼時,兩者的立場可以說是完全對立。在昭和四年的文章中,在結尾處山椒魚和青蛙都喪失了出去的能力,達成了和解。在這一版本中,山椒魚開始是出于自身的孤獨而去欺凌青蛙,使青蛙落入了與自己相同的困境。而最后的和解,也是山椒魚在“永無止境延伸的深淵中”把青蛙當成了能夠救贖自己的唯一的光吧(市川纮美2017‐15)。

但是在后來的版本中,井伏自己把最終和解的段落去掉了。山椒魚和青蛙的和解,也許只是井伏在年輕時的一個美好的愿望。人與人之間也許能夠達成一定程度的和解,而這種和解歸根結底是他們都與社會達成了和解。正如全文所展示的那樣,知識分子對他們眼中光怪陸離的社會始終感到困惑,認為自身被社會所拘束,所限制。而在此之上的與社會的和解,則從實際上來說是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異化。

在這個消失的段落中也是同樣。山椒魚與青蛙兩者的和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和解,而是同時失去了挑戰外部世界的戰意。正因如此,作者認識到在這一基礎上根本不可能達成真實的和解,所以在此后的版本中,作者井伏鱒二改動了文章,去掉了最終和解的段落。

二、山椒魚與香蕉魚

(一)香蕉魚的隱喻

《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原題為: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是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短篇小說之一。在小說中有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嗯,它們游到一個洞里去,那兒有許多香蕉。它們游進去時還是樣子很普通的魚??墒撬鼈円贿M了洞,就饞得跟豬一樣了。嘿,我就知道有那么一些香蕉魚,它們游進一個香蕉洞,居然吃了是是有七十八根香蕉?!?/p>

“自然,它們吃得太胖了,就再也沒法從洞里出來了。連擠都擠不出洞口了?!?/p>

作為戰后小說的香蕉魚的這個故事,也提到了和井伏鱒二的山椒魚極為相似的一種魚。香蕉魚當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生物,它也是對人的一個隱喻。像香蕉魚那樣的人被金錢等“香蕉”所誘惑,逐漸失去了自我。在那樣的社會中,不僅所謂至真至誠的清白靈魂是無用且不被需要的,甚至反過來會被已經異化的人所敵視?!皞€性成了異端,個人成了‘異化物”(蔣天平2008)。主人公西摩在戰爭中受到了創傷,對這個把人類活生生異化成他物的社會保持著不信任。但是,他雖然對與所愛的女性一同生活的欲望非常單薄,卻對純潔的兒童仍抱有希望。他對小姑娘西比爾講關于香蕉魚的故事,也是他對世界最后的一次試探。但是看到西比爾裝作看到了并不存在的香蕉魚的樣子,西摩最后的希望也被擊潰了。所以,他向小女孩道了別,回旅館之后就在自己的房間中自殺了。

腳注中所引用的圖1(汪樹東,王雨童2016)是原作者對塞林格作品所表達思想的一個總結。塞林格也如井伏鱒二一般,認為外部是禁錮自身的一種枷鎖。他們作品中的主人公們,不論是山椒魚還是西摩,都認識到了存在于己身上的枷鎖,但卻完全沒有能從中解脫的辦法。不論是塞林格作品中西摩的自殺,還是井伏鱒二作品中山椒魚與青蛙在形式上的和解,就結果而言,都不過是以使自身存在消失為終點。

(二)消失的段落與自我的變異

一般來說,山椒魚被認為是因缺乏社會經驗而充滿矛盾的年輕人的象征(徐鳳2018)。但是,井伏鱒二通過改稿也傳達了自己的認識。年輕的井伏認為和解是一個可達成的美好的理想未來,而上了年紀的他則認為,和解不僅是不必要,并且也是不可能達成的。與世界和對手的和解,實質上就是對已經異化的世界的絕望。人類絲毫沒有不被異化的可能性。和解本身,就是異化。

而塞林格也與之相似。在他眼中,成為成人社會的一員就是人類脫離純真善良的童年期而異化成污濁集體中的一分子的過程,異化本身就是進入成人社會的成人禮和投名狀,而成長也就是無可避免也無法回頭地被拉入異化深淵的一個過程。他的《麥田守望者》等作品也同樣,是對道德墮落的異化社會的批判與痛斥。

這種矛盾感與異化感是近代知識分子的共通感受。塞林格與井伏鱒二等自不必說,同為日本作家的中島敦的《山月記》,安部公房的《紅繭》等也是描寫了人類的異化與變異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中無一例外,全都沒有達成和解的結局。這也許是近代知識分子對自我與社會關系的思考,并從中得到的共同感受。

三、總結

限于篇幅,本文對《山椒魚》的分析與思考就到此為止。二十世紀是人類歷史中重要的時期之一,而那個時代的許多思考,在和那時并沒有相隔太久的而今看來,也是有許多相同和共通之處的。在幾乎相同的社會之中,該如何處理自身與世界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當時的思考,也能夠給現在的我們一些相應的啟發和提示吧。

在文學作品中,存在著不少表現了絕望的部分,將那些絕望與不作為、消極應對等做法作為正確處理作以稱贊并實行當然是不可取的,在認識到和解的不可能之后,自然也不應放棄自身,而是應該去積極思考社會制度與構造。作為社會中的普通成員之一,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員,比起一味地沉浸于令人無所適從的矛盾之中,該如何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也許才是更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市川紘美,國語科教育教材としての「山椒魚」―改稿から読解の可能性を探る―[J],教職課程センター紀要(2)15-16,2017-12.

[2]?? 徐鳳.山椒魚與重松:井伏鱒二文學經典人物形象闡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2):121-128

[3]?? 蔣天平.瘋狂:逮住香蕉魚的童性——J.D.塞林格筆下的瘋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102-104+111.

[4]?? 汪樹東,王雨童.異化社會中的純真追求及幻滅——以《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為基礎論塞林格小說的敘事結構[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0(01):104-109.

作者簡介:沈行?。?995-),男,陜西安康人,現就讀于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研究生二年級,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