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世界最高國家公園

2020-11-16 02:23杜尚儒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瀾滄江三江園區

杜尚儒

即將掛牌成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世界級名片。據國際第三方獨立評估報告顯示: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是中國2030年全面實現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目標的重要舉措,試點期間探索制定的政策和實踐將對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產生深遠影響。希望這些理念和政策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成功后,在中國的其他國家公園加以推廣。評估小組專家認為,三江源地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獨具特色,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值得中國人民引以為豪,應將其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將這些資源永續保護,世代傳承。

8月初,我們一行三人走進青海,開啟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專題調研采訪工作。

8月4日下午,記者如約來到位于西寧市北川河東路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辦理進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采訪的相關手續。三江源國家公園開園在即,辦公樓內能感受到一種緊張、高效、有序的忙碌氣氛。管理局宣教處的負責人介紹說,今年以來,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媒體的采訪函。開園前工作千頭萬緒,他們人手不夠,有些應接不暇。同時,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這位負責人不建議我們到三江源地區實地采訪:一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暫時不接待游客,二是三江源地區氣候復雜多變,海拔較高,環境險惡,加之路途遙遠,有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好在我們早有預約,而且做了充分準備,所以經過嚴格的審查、核實和報備,我們終于獲準行程。

依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范圍劃分為長江源(可可西里)、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園區,涉及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萊、雜多、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區域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相當于14個美國黃石國家公園,19個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三個園區分設長江源園區管委會治多管理處和曲麻萊管理處、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等下屬機構。我們此行調研采訪的園區涉及三個縣,即瑪多、雜多和曲麻萊。

瑪多:尋根母親河

8月5日早上,我們開始聯系租車。西寧的租車市場很成熟,租車業務最好的季節就是每年6月至8月,冬季很少有長途業務。當地朋友建議我們租一輛性能較好的越野車,經過比較和權衡,一輛九成新的緊湊型SUV成為我們的座駕。

上午十點多,我們離開西寧,第一個目標是瑪多縣。線路是沿青藏高速(109國道)西行,進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內后轉入214國道即共(和)玉(樹)高速,朝玉樹藏族自治州方向繼續前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提醒我們,西寧至玉樹800多公里,多次經過凍土地帶,全程限速每小時80公里,正常情況一天趕不到玉樹,一般會選擇在瑪多縣城或稱多縣清水河鎮住宿吃飯,沿途再沒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其他縣城或鎮點距離高速都很遠。

正如工作人員提醒的那樣,沿途風光很美,但車速不能過快。下午六點左右,我們趕到瑪多縣城瑪查里鎮。手機顯示,這里的海拔為4225米,為青海省乃至全國海拔最高的縣城之一。

瑪多,藏語為“黃河的源頭”。依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黃河源園區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完整的黃河流域范圍,包括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兩個保護分區,和保護區外部分區域,總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涉及瑪多縣黃河鄉、扎陵湖鄉、瑪查里鎮,19個行政村。公園重點保護黃河源區冰川雪山、高海拔湖泊濕地、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強化高原獸類、珍稀鳥類和特有魚類種質資源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規定,園區可以開展黃河探源和自然生態體驗,展現高原千湖原始壯闊景觀。

我們第一站調研采訪的地方,位于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區內。黃河源園區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告訴我們,已經接到管理局的批文。如果沒有批文,我們是進不了保護區的。第二天,即8月6日,黃河源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孔祥貴作為向導,陪同我們前往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區。

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區的入口距離縣城十幾公里,入口處設有關卡,沒有通行證的車輛禁止進入保護區??紫橘F幫我們提前辦理了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大隊開具的車輛通行證,他說沒有通行證,他也無法帶我們進入保護區。據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有“四嚴”,即采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磥硭圆惶?。

縣城到保護區入口的公路正在施工??紫橘F介紹說,柏油路只修到保護區的入口處,進入保護區的道路不允許做硬化處理,仍保持砂石路面。根據規劃要求,園區內應遵循生態保護內在規律,尊重三江源生態系統特點。

進入保護區后,左手方向能看到一條大壩和一個人工湖??紫橘F告訴我們,那是水電站,近旁是扎陵湖鄉政府所在地。

瑪多縣黃河源水電站1998年破土動工,建成后曾作為黃河源第一座水電站和世界海拔最高的水電站載入水電建設史,瑪多縣也因此結束了不通電的歷史。據了解,黃河源水電站投資總額近8000萬元,海拔3980米,并以25億立方米的庫容在黃河源頭造就了一個人工景觀。

扎陵湖和鄂陵湖被稱作“黃河源頭姊妹湖”,距離黃河源頭約190公里。扎陵湖在西,鄂陵湖在東,兩湖相距30多公里。其中鄂陵湖距縣城最近,僅40余公里。據孔祥貴介紹,鄂陵湖面積達500多平方公里,扎陵湖面積為600余平方公里。兩湖形態各異,水色不同,鄂陵湖藏語稱之為“白色的湖”,扎陵湖藏語稱作“藍色的湖”。據最新探測結果,鄂陵湖最深處超過了40米。兩個湖均為淡水湖,水質很好,可以飲用。

鄂陵湖畔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則山頂峰為鄂陵湖最佳觀景點,登臨山頂,碧水藍天白云以及山腳下的寺廟和擦澤村盡收眼底。著名的“牛頭紀念碑”就矗立在這個山頂,紀念碑的造型如牦牛的雙角。紀念碑上有已故十世班禪大師和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分別題寫的“黃河源頭”的字樣。

我們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按計劃當天要趕到玉樹??紫橘F不建議我們去扎陵湖,如果再去扎陵湖,當天就要住在瑪多。我們在擦澤村采訪結束后,于下午三點多返回瑪多縣城,當晚七點前到達玉樹市。

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瀾滄江源頭雜多縣。

雜多:探訪昂賽大峽谷

雜多縣位于青海省南部,玉樹州西南,距州府所在地結古鎮223公里,距省會西寧1084公里。全縣共有8個鄉鎮31個村110個牧業社,總人口70660人,是一個純牧業縣。

8月7日,我們早上六點鐘從玉樹出發,上午九點半趕到雜多縣。不巧的是,此前與我們保持聯系的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臨時被縣上抽調;更不好的消息是,當地前一天突降暴雨,昂賽鄉的部分道路被沖毀,我們可能無法按計劃到昂賽鄉去采訪。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臨時決定,派藏族青年結公做向導兼司機,帶我們到昂賽。我們的想法也是試試運氣,走到哪兒算哪兒,實在過不去就掉頭,再做別的打算。

雜多是藏語“扎曲河上游”之意,而扎曲河在當地指的就是瀾滄江上游。瀾滄江源園區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一園三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介紹,瀾滄江源園區聯通了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果宗木查、昂賽兩個保護分區。園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旗艦物種雪豹、金錢豹的密集分布區。瀾滄江園區也是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是三江源水系眾多支流的發源地。境內的當曲水系水量占長江總水量的19%,扎曲水系水量占瀾滄江總水量的15%。

作為聞名世界的兩大水系的源頭和搖籃,瀾滄江園區在自然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和生態價值。我們此行關于園區特許經營調研的重點就是在昂賽鄉。

昂賽鄉在雜多縣境東南部,地處瀾滄江(扎曲河)畔,距縣城32公里。這里的地貌和我們一路上看到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其他地區的景象不同,多為陡峭的山地與河谷。由于相對海拔較低(平均4000米以下),境內植被茂盛。據資料介紹,三江源園區的喬木林地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流域的雜多縣,雜多縣又以昂賽鄉的河谷地帶分布最廣。昂賽原始森林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森林灌叢類型的核心區之一,并且擁有最大面積的圓柏屬原始森林。在昂賽鄉的瀾滄江峽谷,一路上都能看到大片大片以云杉和圓柏為主的天然林,不斷劃過車窗的千年古柏與急流峽谷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藏族小伙結公車技非常好,路也很熟,他帶領我們有驚無險地通過多處正在搶修的水毀路段,一直到達昂賽鄉年都村的一處夏季牧場。

49歲的藏族男子瓦須肖加是這片牧場的主人。兩年前,他購置了幾頂帳篷,在自家的牧場辦起了村里第一個牧家樂。據瓦須肖加介紹,每到夏天,總會有一些城里人甚至外省的客人到這里來度假參觀,還有來拍婚紗照的年輕人。瓦須肖加說,他們這里很神奇,有一個山頭看起來像坐著的唐僧,有一塊巖石像站著的觀音,他家牧場后面的山上有天然形成的石鍋石灶,就像有仙人在這里居家過日子,各種形象惟妙惟肖,非常生動。

瓦須肖加所說的其實就是地質學上的丹霞地貌。在昂賽鄉境內,已發現近3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質景觀,地質學家稱其為“青藏高原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因此,也有人將這一區域稱為青藏高原的“紅石公園”。我們注意到,正常的自然光線下,這里裸露的山石巖體的“丹色”不足,因此有專家認為,從顏色及巖性成因看,更應該稱之為砂礫峰林,巖石經長期風化剝蝕和雨水侵蝕等原因,形成了陡峭高聳的石峰、石柱、石墻、石林等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而在當地,這些神秘的丹霞地貌大多與各種神奇美妙的傳說故事聯系在一起。

瓦須肖加告訴我們,遠遠就能看見的瑪日尕扎賽山(海拔5384米),是當地較高的一座山,也是藏區人心目中12座著名的山峰之一。

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大隊的檢查站就在瓦須肖加的牧場附近,值勤的大隊長馬玉章查看了我們的批文后,很樂意接替結公充當我們的向導和司機,沿著瀾滄江繼續向下游前進。

前方的道路更加驚險,極其簡易的鄉間公路在山間盤旋,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激流勇進的瀾滄江,不時有季節性河流和山泉溪水從車輪下流過。大約行駛了十幾公里后,來到一處稍平坦的地方,路邊有幾頂漂亮的帳篷和新建的小木屋。馬玉章對這一帶非常熟悉,他說那些小木屋是管委會準備提供給當地貧困戶牧民的,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走出貧困。

瀾滄江在這里轉了個接近90度的彎,峽谷陡然寬闊,水流相對緩慢。馬玉章介紹說,瀾滄江在昂賽峽谷段水量大,流速快,兩岸風景優美獨特,非常適合開展漂流探險活動,下面的河灣是一處理想的碼頭位置。已有相關機構向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提出申請,邀請美國的漂流愛好者及國際組織合作開展瀾滄江漂流活動。不過,這屬于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特許經營項目,目前正處于論證和審批階段,若最終獲得批準,昂賽峽谷的瀾滄江漂流有可能會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漂流項目。

資料顯示,瀾滄江源園區以江源高原峽谷為主,高寒森林、灌叢、草原、草甸鑲嵌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旗艦物種雪豹、金錢豹的密集分布區。園區有野生脊椎動物78種、鳥類22種、獸類40種、魚類10種、兩棲爬行類6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和中藏藥材資源相對豐富。昂賽鄉植被豐富,特殊的生態和地理環境,為多種野生動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間。雜多縣境內的珍稀野生動物在昂賽幾乎都能看到,有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盤羊、巖羊、馬麝、棕熊、猞猁等,珍稀鳥類主要有黑頸鶴、金雕、雪雞等。馬玉章介紹說,近年來,昂賽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現在見到雪豹、狼等夜間出沒動物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目前觀測雪豹的最佳地點就在昂賽,他本人曾在保護區內發現并救助過一只受傷的雪豹。

馬玉章還說,有專家到昂賽考察后給他們建議,這條路最好不要修,盡量保持現狀,這樣才驚險刺激,玩穿越探險和極限挑戰的人就喜歡這種接近原生態的砂石路面。

根據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面積1.37萬平方公里,涉及雜多縣莫云、查旦、扎青、阿多、昂賽5個鄉,19個行政村。該園區將重點保護瀾滄江源園區冰川雪山、冰蝕地貌、高山峽谷林灌木,加強對旗艦種雪豹等野生動物的保護,并努力打造瀾滄江森林峽谷攬勝走廊,塑造國際河流源區探秘勝地。

曲麻萊:長江黃河第一縣

結束雜多縣的采訪后,我們于8月8日奔赴下一個目的地——曲麻萊縣。

當地人說,通往曲麻萊縣有一條省道,從雜多縣到治多縣再到曲麻萊縣,可以不經過玉樹市結古鎮,距離會近很多,但路況肯定不如國道214,不過比我們剛剛走過的昂賽的鄉道要好得多??紤]到安全因素,我們還是決定沿國道214原路返回至玉樹市,在玉樹市結古鎮吃了午飯后,遠遠地望著地震后重建的結古寺,匆匆忙忙拍了幾張照片,繼續趕路。

離開結古鎮,沿省道308一路北上,途經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過“萬里長江第一灣”治多縣葉青村,翻越海拔4815米哈秀山埡口,于下午五點多過了通天河大橋,六點前順利到達曲麻萊縣。

曲麻萊縣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可以概括為“兩座大山”(昆侖山主峰玉珠峰,藏區九大神山之一嘎朵覺吾),“兩江源頭”(黃河正源、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一臺一路,一王國一寶地”(格薩爾王登基臺、唐蕃古道,野生動物王國、礦產資源寶地),“一處遺產、一個公園”(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三江源國家公園),這些資源基本上構成了曲麻萊縣的生態文化資源框架。

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萊兩縣,包括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楚瑪爾河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及鄰近烏蘭烏拉湖流域和通天河源頭三角地等非保護區范圍,涉及治多縣索加鄉、扎河鄉和曲麻萊縣曲麻河鄉、葉格鄉,共15個行政村。園區將重點保護長江源區冰川雪山、高海拔江河濕地、草原草甸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藏羚羊、雪豹、藏野驢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和遷徙通道,并打造“野生動物天堂”展示平臺,搭建長江源科考探險廊道。

長江上游的沱沱河,即長江的正源,在曲麻萊縣與其它支流匯合后稱作通天河。長江除了正源外,還有北源和南源。長江的北源為楚瑪爾河,又稱那木齊圖烏蘭木倫,蒙古語意為紅葉江。藏語稱之為曲麻萊河,曲麻萊縣即由此得名。

曲麻萊縣城所在地為約改鎮,也稱約改灘鎮,藏語意思很文雅,為“文字潮”,也被譯做“曬經地”“誦經地”。傳說唐僧赴西天取經時曾在這里停留休息翻譯經文,從而得名。通天河大橋南岸有一塊巨大的巖石,上面似有字跡,相傳就是當年唐僧曬經處。這塊石頭如今已成為曲麻萊縣一景,稱作曬經臺。約改鎮海拔4175米,也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城之一,距離省會西寧874公里,距離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的結古鎮248公里。交通方面,除了有公路與周邊的國道109和214線相連,青藏鐵路也從曲麻萊縣經過,青藏鐵路上的不凍泉和五道梁兩個站都在曲麻萊縣境內。

約改鎮為萬里長江第一座縣城,但這座縣城卻是只有短短四十年歷史的新縣城。曲麻萊縣的老縣城位于通天河上游,距新縣城約70余公里,即1952年10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成立時的縣府所在地色吾溝。據說,當年選擇這里做縣城,是因為色吾溝地處河谷,水草豐美,但僅僅過了二十八年,到了1980年10月,縣城就被迫遷到了現在的約改鎮。有資料介紹,曲麻萊縣縣城搬遷的原因是環境惡化,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為解決老縣城飲水問題而不得不搬遷。

在人們印象中,三江源地區是河流縱橫、水源充沛的“中華水塔”所在地,曲麻萊縣又是長江源頭的富水區,怎么會缺水呢?但縣城的搬遷是不爭的事實,昔日的老縣城已經徹底遺棄,成為一座廢城。不少旅友到曲麻萊縣后都喜歡到人去城空的色吾溝看一看,有網友描述,那是一座整建制被廢棄的縣城,街道、機關、商店、學校、居民區,清晰的標語和高大的烈士陵園紀念塔,等等,都完整地保存著,仿佛昨天還有人在這里生活和工作。如果真是因為生態的原因而導致曲麻萊縣城搬遷,這座僅存在了二十八年的“老縣城”無異于青藏高原上一座特殊的生態紀念碑,時時提醒人們尊重自然,愛護三江源區脆弱而又無比珍貴的生態環境。

由于沱沱河、通天河、楚瑪爾河等都流經曲麻萊縣,因此人們習慣于稱曲麻萊縣為萬里長江第一縣。其實,曲麻萊縣是真正意義上的黃河的發源地。黃河的正源發源于曲麻萊縣麻多鄉西南巴顏喀拉山脈的約古宗列盆地,約古宗列山北麓的一條泉水,向東南方向流經星宿海后始稱黃河,藏語稱作“瑪曲”,意為孔雀河。黃河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內全長約150公里,其中在曲麻萊縣境內總長達112.7公里。據說,在約古宗列有國家領導人胡耀邦、江澤民題寫的“黃河源”石碑。由于路況及時間原因,我們未能到達200多公里外的“黃河源頭第一鄉”麻多鄉一睹約古宗列“黃河源”石碑的風采,但屹立在曲麻萊縣新縣城的高大的用藏漢兩種文字書寫的“黃河源頭第一縣”紀念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曲麻萊縣,不能不去參觀格薩爾王登基臺,傳說這是藏族史詩中的英雄格薩爾王賽馬稱王加冕的遺址。曲麻萊縣的勒巴溝巖畫也值得一看。有專家認為,精美的勒巴溝巖畫有明顯的唐代佛教造型藝術風格,從巖畫體態豐滿的仕女圖和古藏文推測,勒巴溝巖畫的創作年代至少要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勒巴溝溝口的文成公主廟,也是當地的著名景點,這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留下的人文景觀之一。在三江源地區很多地方都有文成公主進藏的傳說和歷史遺跡,考證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所走的線路,應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題目。

我們在曲麻萊縣的采訪也很順利。按照計劃,我們要到90公里外的麻秀村采訪,長江源園區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的賓館恰好就是麻秀村人開的,這讓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第二天,即8月9日早上,我們此行三江源調研基本完成。當天即告別通天河和楚瑪爾河(曲麻萊河),踏上歸程。

返程的路線有必要提一下,走省道313,即清(清水河鎮)曲(曲麻萊)公路,四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稱多縣清水河鎮,再從清水河鎮上國道214。若走省道308返回玉樹市,要繞不少路。來的時候在地圖上早就注意到這條路,但不知路況如何。經當地人介紹,這條路可以通行,我們最后決定走這條路,果然不錯,一路暢通,除了中間一小段砂石路面,其余都是瀝青路面。若從西寧方向前往曲麻萊縣,建議從清水河鎮下214國道,改走清曲公路,而不必繞行玉樹市。

再次翻越巴顏喀拉山埡口,當晚重返瑪多縣。8月10日早上離開瑪多,翻過龍甲山埡口(4812米)與長石山埡口(4542米),德令哈、茶卡鹽湖、青海湖,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先后在我們眼前閃現。過了苦海,撲入眼簾的是湟源縣迷人的油菜花……下午三點多順利返回西寧。至此,歷時六天、行程3000余公里的三江源之旅圓滿結束。

馬有義:旅游并非“主業”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為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而建立的,并不是因為旅游而設立的。因此,從根本上來說,未來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并不希望有太多的游人進入三江源地區,特別是核心保護區?!鼻嗪J∥穆摳敝飨?、著名學者馬有義在談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時,欣慰中難掩深深的憂患意識。

馬有義兼任青海省民族學院旅游系主任、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區域旅游學、旅游文化學等,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藏高原區域旅游合作的現狀、方向及對策》等多項重要項目。他指出,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同時也是一項創新實踐,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盡管我們在摸索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借鑒了一些國際上有益的做法,但我國的國情、青海的省情與國外的環境又大不相同。青海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又十分脆弱,它的生態質量維系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因此,從發展的角度講,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是維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全局中的重大舉措,上升到了國家生態安全的高度,而不是簡單的旅游項目。

馬有義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由于工作原因,他走遍了青海省的每一個縣,并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工作過一年。他深有感觸地說,青藏高原特別是三江源地區,風景很美,當地藏族群眾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人文歷史資源很豐富,但生態很脆弱,因此,“生態保護優先”、“尊重和弘揚當地藏族文化”,將是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和今后三江源國家公園工作的主要內容。馬有義認為,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計劃,也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和響應, 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是當地藏族群眾自覺認同的行為規范和信仰追求,與國家提倡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一致的。當然,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要嚴格保護園區的生態環境,又要保證園區的群眾安居樂業,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為此,國家和青海省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財力,青海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局部地區的試點效應逐步顯現,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護有了可喜的進步。

馬有義指出,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的意義還在于,總結和探索出一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措施和方法,對全國的其它國家公園具有借鑒和示范意義。但客觀地說,旅游還不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主業,一些特許經營的生態體驗類項目正在啟動,目前尚未對外開放。馬有義強調,不僅要嚴格保護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內的自然生態,更要注重對人文生態的保護。從文化和旅游資源角度講,馬有義認為,三江源地區是一塊藝術創作的寶庫,盡管近年來有不少取材于三江源地區的影視、音樂、攝影等藝術作品問世,有的還在國際上獲獎。但這還遠遠不夠,如藝術創作的極地意識,青藏高原的生態文化與文學,文學與三江源的對話,以及當地的藏民族為什么會有這種與生俱來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態觀和價值觀,等等,都值得認真挖掘和探究,這些都是未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強調,要充分利用當地文化遺產,采取扶持文學創作、出版宣傳圖冊、制作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挖掘、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生態保護理念。做好傳統技藝和文化產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強化文物的保護和展示利用,使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遺產保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確保優秀文化世代流傳。其中,國家公園所在的四縣,有1處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人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處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人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分布于四縣的不可移動文物共計78處,其中有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標,未來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承擔有保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為國民福利的游憩機會”“鼓勵公眾參與,調動全民積極性,激發保護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為其既定目標。馬有義認為,從發展角度講,三江源國家公園應堅定不移地豎起生態文明的大旗,在保護好三江源地區獨特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前提下,以嚴格意義上的生態體驗為主體,在允許范圍內有限度地開展相關活動,比如利用三江源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適當開展生態體驗、體育、科考、研學等活動。

返回途中,朋友問及三江源之旅的感受,筆者只在微信上匆匆回復了一個字:值。仔細閱讀《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其中一段文字,可以看做是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及園區文化和生態資源最好的總結。據國際第三方獨立評估報告顯示: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是中國2030年全面實現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目標的重要舉措,試點期間探索制定的政策和實踐將對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產生深遠影響。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強調“生態保護優先”“尊重和弘揚當地藏族文化”,令評估小組印象深刻,表示贊賞。希望這些理念和政策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成功后,在中國的其他國家公園加以推廣。評估小組專家認為,三江源地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獨具特色,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值得中國人民引以為豪,應將其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將這些資源永續保護,世代傳承。

猜你喜歡
瀾滄江三江園區
整合后開發區(園區)名單“3+17”
待疫散云開,來園區赴一場春的修行
河北邯鄲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67個
通過云南沿邊自貿試驗區建設促進瀾滄江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瀾滄江—湄公河客運量預測
云南省瀾滄江航運發展趨勢分析
三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