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市糧食生產現狀與推進舉措

2020-11-16 02:29楊進
鄉村科技 2020年27期
關鍵詞:揚州市

楊進

[摘 要] 本文簡述江蘇省揚州市糧食生產現狀,剖析揚州市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與困難,在此基礎上提出揚州市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推進舉措和保障措施,以確保當地抓好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安全。

[關鍵詞] 糧食生產;技術指導;糧食收購;揚州市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7-22-2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糧以安為先?!奔Z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和戰略物資,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執政和形象問題,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和重大的經濟問題。糧食生產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揚州市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責無旁貸。

1 揚州市糧食生產現狀

揚州市位于江蘇省中部,地處我國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的過渡地帶,分為里下河沿湖、沿江高沙土和丘陵三大農區,糧食作物種植結構以水稻、小麥兩熟為主。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9萬hm2左右,總產量保持在280萬t以上。水稻常年種植19.33萬hm2以上,品種以南粳9108和淮稻5號等為主,其中南粳9108、南粳5055等優良食味稻米品種種植面積達10.00萬hm2,推廣應用了麥秸全量還田機插秧、精確定量栽培、水稻側深施肥等技術;小麥常年種植17.67萬hm2左右,品種以寧麥13、揚輻麥4號及揚麥系列為主,優質高產品種種植面積16.00萬hm2以上,推廣應用了水稻秸稈全量還田小麥機械勻(條)播、抗逆應變、控肥減藥等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2 揚州市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與困難

2.1 支持政策空間變小

我國2004年開始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直接補貼等一系列農業支持政策。然而,在市場化改革為主流的新常態下,我國現有糧食最低價格收儲、臨時收儲政策已經難以適應當前形勢,通過價格支持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調控空間越來越小。此外,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微量支持只有8.5%,糧食的補貼空間基本達到上限,雖然高于發達國家5.0%的比例,但是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10.0%的比例。未來糧食價格的市場化是大趨勢,通過調控糧食價格來支持糧食生產的空間越來越小。

2.2 生態資源

揚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糧食作物常年遭受小麥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內源性螟蟲危害,病蟲害發生均呈中等偏重程度,給糧食生產造成了一定威脅。加之丘陵農區地力貧乏,糧食產量水平相對偏低,也是制約糧食生產的一大因素。

2.3 種植效益

糧價持續低迷,農資成本連年上漲,農民種糧比較效益持續偏低,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加之糧食生產仍然是“靠天吃飯”,糧食收成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生產過程中易遭遇臺風、雨雪、干旱、高溫、低溫等災害性天氣,導致減產減收的風險不可避免,持續穩定提升種糧收益存在難度。

2.4 農技推廣

絕大多數青壯年農民為了增加家庭收入,選擇外出打工,留守糧食生產人員多為老年人,勞動能力和素質偏低。加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弱化,鄉鎮農技人員青黃不接,呈現出老齡化、邊緣化現象,后備力量明顯不足,許多農技人員從事行政性事務多,真正服務農業時間少,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存在瓶頸。

3 揚州市糧食安全生產推進舉措

3.1 強化糧食生產科技支撐

實施藏糧于技,加大優質稻米產業規劃實施力度,強化示范建設和輻射帶動,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創建、糧食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建設,加快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同時,依托產業體系專家、名師工作室團隊和各層級農技推廣人員,開展技術培訓指導,不斷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率。2020年,揚州市主推品種覆蓋率達80%,主推技術應用率在90%以上。

3.2 強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藏糧于地,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改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創造有利于糧食生產的條件。2010—2019年,揚州市累計投入各類農田水利建設資金40.29億元,用于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各類灌排泵站4 379座、農橋3 520座,鋪設排灌渠道、管道7 300 km,配套田間渠系建筑物33萬座,修筑田間道路1 030 km。揚州市依托農田水利建設建成高標準農田22.33萬hm2,2020年又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51萬hm2。

3.3 強化各項惠農政策落實

嚴格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農機購置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生產補貼、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貼等惠農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導向性,降低農事作業成本,提高種糧綜合效益,提振農民種糧信心,激發其種糧積極性[1]。同時,組織轄區內寶應縣、高郵市、江都區等地積極開展水稻收入保險試點,有效提高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在落實中央、省有關政策的同時,揚州市財政每年還安排2 000多萬元用于支持糧食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農機推廣應用。

3.4 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揚州市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發展壯大了一批高素質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和合作社聯社。強化項目扶持,積極引導糧食生產新型經營主體,加強基地建設、品種選擇、種植技術、收獲加工和品牌銷售等全過程、全鏈條管理,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產業基地規?;?、收儲加工專業化、市場營銷品牌化等一體化融合發展,提升優質糧食產業化水平。目前,揚州市申創省“味稻小鎮”6家,創建優質稻米品牌80個。

3.5 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

通過政策激勵、項目扶持、購買服務等方式,利用省轉移性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主體,開展代耕代種、代育代插、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緊缺難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積極組織開展托管幫辦社會化服務,為全市920名外來種田大戶就近就快開展代耕代種等一站式服務;全市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71%。

4 揚州市糧食安全生產保障措施

4.1 強化思想認識,提高為農服務意識

積極發揮政府行政推動作用,提高鎮村干部思想認識,增強自身為農服務意識。一是強化農田水源調度,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田管水員督查,保證農事季節能排能灌;二是加強產中服務指導,了解大戶糧食生產情況,幫助落實農業機械存放場所,開展農業生產關鍵技術跟蹤指導;三是做好產后配套服務,加強農機機具調度,特別是做好烘干設施的協調落實,督促指導種糧大戶把握關鍵農時節點,及時收播糧食。

4.2 強化培訓指導,確保技術措施落地

糧食生產關鍵時期,加強苗情、病蟲情監測,科學制定技術指導意見,細化實施方案,提高生產指導的針對性。聯合在揚高校、科研院所,組建農技、農機專家技術指導團隊,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利用家庭農場協會、微信群等平臺開展遠程技術培訓、技術示范,提高重點技術推廣應用率;組織專家、農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田間服務指導,切實解決農技入田“最后一公里”難題,確保田間管理措施落實落地[2]。

4.3 強化農資保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農事關鍵時期,積極協調農藥生產企業、農資銷售系統組織貨源,備足農業生產物資;積極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廣大農民提早備足肥料、農藥與藥械,確保有序開展田間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執法力度,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品種,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等違法行動,凈化農藥市場,確保農民群眾用上“放心種、放心藥、放心肥”。

4.4 強化糧食收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加大去庫存力度,多措并舉備足倉容,確保有倉收糧。抓好春夏兩季糧食收購,積極組織市場化收購,開展優質優價收購,確保種糧賣得出。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作用,積極為農民提供糧食產后服務;推廣應用“滿意蘇糧”“惠三農”等手機APP,方便農民“指尖賣糧”。加強糧食收購監督檢查,聯合市場、公安等部門,加大對坑農害農、損害國家利益和破壞市場秩序行為的查處力度,切實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3]。

參考文獻

[1]徐濤,肖能武,秦光明.十堰市玉米生產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國種業,2013(6):40-42.

[2]肖發平.云陽縣糧油產業發展對策[J].南方農業,2012(3):72-74.

[3]邵美紅,程思明,何建紅,等.建德市糧食生產現狀和發展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57-58.

猜你喜歡
揚州市
揚州市林木種質資源現狀及保護利用的探討
我的發現
“一帶一路”倡議下揚州市對外經貿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
加強教學資源開發,活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揚州市糧食規?;a綜述
揚州市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研究
揚州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