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喻文化視域下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論析
——兼論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政課教學價值

2020-11-18 17:34左雪琳陳端春西華師范大學
長江叢刊 2020年26期
關鍵詞:思政時代專業

■左雪琳 陳端春/西華師范大學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從文化傳遞的角度出發,將整個人類社會劃分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種基本類型?!扒坝魑幕侵竿磔呏饕蜷L輩學習;并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而后喻文化則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保?]日新月異的21世紀就處于后喻文化時代,其顯著特征是由于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重塑了知識生產、信息分發與文化傳播的全過程,知識的流動、生長突破了時空限制,教師的知識權威一定程度上被消解。[2]米德認為,之所以后喻文化時代師生關系受到了挑戰,是因為學生的新知識、新觀念和教師的傳統觀念產生了沖突,或者說教師在某些方面落后于時代了,教學難以讓學生接受。因此,教師只有更加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豐富情感意志,和學生共同學習才能勝任新時代的教育工作。

一、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及必要性解讀

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大中小學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力量,是學校開好、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所在。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包括教師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的全面發展,而貫穿其中的是教師精神的生成、成長。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六大方面的發展要求,這是學校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一)教師專業發展是適應后喻文化時代的需要

后喻文化時代,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對教育的現實訴求愈發強烈,教師的入職和考核標準也越來越高,這意味著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一個止步不前,落后于時代的老師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支持?,F在的學生對于微博、微信、平板等新媒體和電子產品的應用如魚得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教師要想引導他們正確、合理的利用就必須對這些新事物有所了解,并合理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而不是一味生硬的控制、說教,這只會換來學生的消極反抗。因此,教師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專業發展水平才能成為合格的學生成長領路人。

(二)教師專業發展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

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似農業而非工業,受教育者“跟種子一樣”。這說明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春風化雨、精心呵護,也說明教育的失誤會有較長的潛伏期,而不像工業生產,一旦決策失誤馬上就會知曉后果并及時改進。所以合格的園丁是讓種子茁壯成長的前提,教師不但要做辛勤的園丁更應是懂得澆灌技術的園丁。只有打好教師的基礎,才能打好學生的基礎。教師熱愛教育、尊重學生,學生才會熱愛學習、互助友愛;教師思想開明、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樂于思考、遵紀守法。教師知識和教師能力是促使學生社會化的必備基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需要專業知識扎實、想象能力豐富、創新精神強的教師來傳播主流價值觀念、傳遞社會規范、培養職業能力。

(三)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人生價值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教師的真正價值是社會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在于培養造就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師決不能僅僅把教書作為謀生的手段,而應把育人作為職業發展的價值追求。思政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思想上教育人、引導人,在于用深厚的學科語言、生動的社會實踐來講好中國故事、增強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政課教師只有堅定教育信念、不斷提升教育智慧,才能把人生價值的實現融于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去。

二、后喻文化時代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后喻文化時代教師的專業發展既需要教師自主培養職業精神、提高學識,還需要優化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

(一)教師精神:追求“經師”和“人師”的內在統一

經師易遇,人師難求。教師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遞更要關注人的發展。這里的“人”既包括教師自身還包括學生,這里的“發展”首先就是精神的成長。教師要有獨立的思想,不能做人云亦云的教書匠,而要永遠保持思考、鉆研的習慣,讓學生懂得“學貴乎疑”的道理;教師要擁有堅定、正確的教育信念,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教師生涯,摒棄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教育方式,在提升教育智慧的過程中生成對職業的情感認同;教師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人格品質和文化修養。同時,教師要懂得向學生學習。長輩向晚輩學習是后喻文化時代的典型特征?!跋驅W生學習”也是教育走向民主不可或缺的思想革命。[3]信息時代,學生發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高于傳統教師。教師應該向學生學習敢于挑戰、樂于創造的好奇心,積極探索新事物的奧妙,讓教學工作充滿樂趣和創造力;教師還應向學生學習樸實自然、善良純真的童心,積極構建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傊?,后喻文化時代教師精神的養成應該貫穿于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去,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人格魅力,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育人成效。

(二)教師學識:在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融合中汲取力量

首先,教師要在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以文化人。學生雖然能夠通過各種媒介獲取知識,但是并不能輕易的內化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基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源泉、鮮活教材、必須課程。思政課教師理應習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學會挖掘、闡釋、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價值。特別是要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解讀,讓學生知道共產黨人的“來路”和“出路”。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革命遺址、革命精神及紅色文獻、藝術等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以最雄辯的事實、最感人的事跡、最震撼的精神、最豐碩的成果來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紅色基因。教師還應當培養廣泛的愛好興趣,提高人文修養。這既能陶冶性情,還可以贏得學生的贊許,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教師,課堂也更加生動活潑。

其次,像學生一樣學習,提升綜合素質。第一,教師要有專業發展自覺。葉瀾認為教師要有“自我更新”的發展取向,“育人”先要“育己”,不能把個人專業發展寄托在各種名義的培訓、進修上,應制定行之有效的專業發展規劃,通過不斷學習,去適應時代和學生的變化。第二,專業發展重在培養通識之才。在信息時代,學識淺薄只會受到學生的鄙視。思政課教師不能成為生硬、古板的代名詞,而要成為融匯多學科、跨學科知識的學者。教師還要學會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提升課堂的可視性、親和力,這是傳統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后喻文化時代帶來的有益成果。

(三)成長環境:以健全機制營造尊師重教良好風尚

教師專業發展應該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教師自我更新重要,優化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也很重要。一是建立教師培養、發展機制。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集中培訓、脫產進修、外出學習、交流研討等形式幫助教師提升學識和本領。要大膽鼓勵教師推行教學改革、研發校本教材、改革職稱評審制度,著力喚醒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激發教師潛能。二是完善教師管理和待遇機制。一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師資格的申請、審核和退出機制,提高教師行業的門檻和專業標準,促進教師主動發展、自覺發展。另一方面,要讓教師成為體面的職業。國家要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條件,在制度上進一步明確和提高教師待遇、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猜你喜歡
思政時代專業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部分專業介紹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