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勝:農村改革要有底線

2020-11-23 09:11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黨的生活(江蘇) 2020年9期
關鍵詞:遠景一村空心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不能把鄉村振興的戰略遠景當成可一蹴而就的政績。一些地方為了搞出“鄉村振興樣板”,不顧實際大規模大范圍大拆大建,某種程度上是用工業化、城鎮化的思路來推進鄉村振興,其背后是急于求成的政績觀驅動。這種把戰略遠景當成一蹴而就的“攻堅戰”打法,不僅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也違背了鄉村自身的發展規律。

不能偏離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被一些地方政府濫用,他們看準的是農村建設用地置換來的建設用地指標,從而大拆農民房,強迫農民上樓。農村城鎮化是一個趨勢,但需要自然轉化,必須從農民的角度,去聆聽農民需要什么樣的生活、什么樣的鄉村,給鄉村社會以充分的話語權、自主權。

不能突破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后防線。村莊,是農耕文明留給人類的最大遺產。鄉村記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后防線,沒有“鄉愁”就沒有民族的精神家園。對村莊進行簡單“推倒重來”復制城市社區,建成新城鎮和高層小區,沒有了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個體特征,結果是“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城不像城、鄉不像鄉。

不能斷了農民的退路。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和農村間流動,這種“兩棲人”、候鳥現象,在我國現階段乃至相當長歷史時期都會存在。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進程,是從不穩定、不規范逐漸向穩定和規范轉型。在這一進程中,最關鍵的是絕不能斷了農民自由選擇的退路。某種程度上,所謂的“空心村”“空心房”也是許多農民工的退路,在工業化、城鎮化沒有把農民工完全轉化為市民之前,地方官員最好別緊盯著這些土地。因為,一旦大量農民工遭遇就業困難,又沒有退路,中國社會能否承受?

猜你喜歡
遠景一村空心
喚醒心靈的【空心圓】
僑眷幫扶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空心人
衢州“一村萬樹”綠化模式好
宏觀分析盧卡契對現代主義批判的原因
阿克蘇地區招商引資分析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
虛驚一場
最幸福的三個“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