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研究

2020-11-23 07:38周心昊
湖北農業科學 2020年18期
關鍵詞:評價指標體系高質量發展農業

周心昊

摘要:結合農業高質量發展的7個特征,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對湖北省13個市州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結果表明,湖北省市州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地區差異,其中荊門市和武漢市位居前列,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作為傳統農業大市,襄陽市、荊州市、黃岡市和宜昌市正在向現代農業強市加速轉型升級;其他市州較為落后,存在不同方面的短板。

關鍵詞: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8-018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3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Hubei province

ZHOU Xin-hao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13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Hubei province was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Hubei province, among which Jingmen and Wuhan were in the forefront and play the leading role in demonstration; as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ities, Xiangyang, Jingzhou, Huanggang and Yichang were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the strong modern agricultural city; other cities and prefectures were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had different shortcom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后,經濟發展的質態相應發生變化,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農業的核心關鍵詞。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既是破解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困境的重要方式,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需求。

湖北省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擁有全國第一油菜大省的金字招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生豬和淡水水產品生產基地,在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崛起戰略中肩負著重要使命。2019年湖北省委一號文件指出,“農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農業的主攻方向”,然而,湖北省農業在實現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的過程中仍然面臨困境,市州農業發展不平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需求迫切。積極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湖北模式,深度拓展具有湖北特色的農村產業發展新動能和新業態對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至關重要。

1 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已有研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標志、特征和評價指標體系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的探討[1-4]。具體到農業領域,姜長云[5]認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和重大導向之一。孫江超[6]概括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針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困境提出發展導向。

關于農業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等方面。在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方面,張挺等[7]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方面構建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在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方面,201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國家統計局、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制定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的依據,并于2017年12月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對31個?。ㄊ?、自治區)的綠色發展指數進行排序;魏琦等[8]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和質量高效4個層次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初步評估各?。ㄊ?、自治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系統總結浙江等地在農業環境治理和質量效益提升方面的實踐經驗。在農業現代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方面,杜宇能等[9]參考農業農村部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的監測評價辦法,根據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數的測算結果,得出各?。ㄊ?、自治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平衡,傳統農業大省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方面,辛嶺等[10]從綠色發展引領、供給提質增效、規?;a、產業多元融合4個方面構建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根據測算發現,各?。ㄊ?、自治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對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糧食主產區應以產業融合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對土地資源豐富的糧食主產區應以提升經營規模、促進供給提質增效為方向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另外,少數研究測算了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指數、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指數和農業生態文明指數等,提出了相關的實現路徑和對策建議[11,12]。

通過梳理可以發現,關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較少,已有研究的部分指標可能較為陳舊,無法較好地體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特征,而且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存在一定不足,準則層涵蓋的指標數量不同,在運用熵值法測算的情況下,可以認為4個準則層并沒有賦予相等的權重[10]。本研究擬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對湖北省13個市州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

2 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2.1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特征

本研究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有農產品供給優質、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良好、農業科學技術先進、農業物質裝備精良、農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和農業發展成果豐碩7個特征。

1)農產品供給優質。農業高質量發展要在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即“三品一標”),培育農業品牌,以品牌創建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有利于提升農業企業競爭力,保證農產品供給優質化。

2)農業產業深度融合。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等產業的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可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更多元、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在此基礎上,農業競爭力得以不斷提高,農業增值空間得以不斷拓展。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良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蓬勃發展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可以提高農業經營的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水平,進而提升農業生產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具有帶動作用,可以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需求、提高發展能力。

4)農業科學技術先進。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可以推動農業效率變革,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而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正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內生增長理論認為,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良種覆蓋率的提高和育種技術的創新,可以提高土地生產率,而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智能化技術的創新,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5)農業物質裝備精良。精良的農業物質裝備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要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用現代設施、現代裝備和現代技術來武裝農業。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質量效益,而設施農業和農業物聯網的發展可以顯著提升農業競爭力。

6)農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方式,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和結果。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農業綠色發展既鞏固和踐行“兩山”論,又落實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還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質量高效的目標。堅持化肥、農藥等投入品使用零增長,農業廢棄物全利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轉變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型發展方式。

7)農業發展成果豐碩。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是農業發展成果豐碩的直接體現。農村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2.2 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剔除了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即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和神農架林區,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導向,結合農業高質量發展的7個主要特征,嚴格遵循科學性、綜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選取7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1)。

2.3 評價方法

2.3.1 標準化處理 由于14個二級指標的量綱不同,無法直接進行計算,為消除量綱影響,對11個正向指標和3個負向指標的原始數據分別進行標準化處理。對正向指標,用式(1)進行標準化處理;對負向指標,用式(2)進行標準化處理。

[x*ij=xij-xjminxjmax-xjmin]? (1)

[x*ij=xjmax-xijxjmax-xjmin]? ? (2)

式(1)中,[xj]為正向指標,[xj]越大越好,理想值為該指標的最大值[xjmax];[x*ij]為二級指標j下湖北省市州的數值[xij]對理想值的接近程度。式(2)中,[xj]為負向指標,[xj]越大越好,理想值為該指標的最大值[xjmax];[x*ij]為二級指標j下湖北省市州的數值[xij]對理想值的接近程度。

2.3.2 確定指標權重 由于不同指標對目標層影響不同,因此要對二級指標賦予權重。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后,計算指標概率[pij],進行歸一化處理。公式如下:

[pij=x*iji=1nx*ij]? (3)

[ej=i=1npijlnpij-lnn]? ? (4)

[gj=1-ej]? ? (5)

[Wj=gji=1ngj]? ? (6)

式(4)中,[ej]為信息熵值;式(5)中,[gj]為信息效用值;式(6)中,[Wj]為指標權重。

2.3.3 指數計算模型 在確定14個二級指標權重的基礎上,運用多目標線性加權法,測算2016年湖北省13個市州的綜合指數和7個一級指標分指數,具體公式如下:

[In=i=1nWjpij]? (7)

式(7)中,[In]為綜合指數。

3 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結果

根據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測算2016年湖北省13個市州的綜合指數和7個一級指標分指數(表2)。由表2可知,總體來看,2016年湖北省13個市州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地區差異。荊門市的綜合指數以0.112 3位居榜首,武漢市以0.108 9位居第二,而十堰市和恩施州的綜合指數落后較多,分別為0.053 5和0.041 3。

荊門市不僅綜合指數位居全省第一,7個一級指標分指數也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全省縣(市、區)“三農”發展綜合考評結果,鐘祥市、京山市和沙洋縣入圍全省“三農”成績發展突出10強縣市。作為“中國農谷”的坐落地,荊門市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全省“三農”改革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位居全省第一,家庭承包耕地流轉比重達83%。武漢市綜合指數位居全省第二,“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499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一,綠色發展指數全省第一,下轄的蔡甸區率先在全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武漢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其次是襄陽市、荊州市、黃岡市和宜昌市的綜合指數。作為傳統農業大市,襄陽市、荊州市、黃岡市和宜昌市正在向現代農業強市加速轉型升級。從7個一級指標分指數來看,襄陽市和黃岡市的產品供給指數位居全省前列;荊州市和宜昌市的產業融合指數分別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襄陽市中國有機谷生產的有機食品、荊州市推廣的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黃岡市發展的艾草產業集群、宜昌市打造的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示范點,全力助推湖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末,襄陽市下轄的谷城縣年產優質農產品達21.9萬t;荊州市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共增收32億元,實現農業生產的內部融合;黃岡市下轄的蘄春縣蘄艾產值達13.7億元;宜昌市開展旅游接待服務的村比重達22.7%,遠超湖北省其他市州。

隨州市、黃石市、鄂州市、咸寧市和孝感市的綜合指數處于中下等,存在明顯的短板與不足。隨州市經營主體指數僅為0.005 3,農民合作社僅有570個,土地流轉存在行為不規范、機構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且流轉程序不固定;黃石市和鄂州市的產品供給指數較低,分別為0.002 8和0.005 4,“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較低,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也處于全省靠后位置;咸寧市產業融合指數為0.010 8,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范效應不強,農業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孝感市科技創新指數為0.006 6,僅高于恩施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僅47.03%,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時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僅有5.2年,小學、初中文化程度占90%以上,農業生產幾乎只能依靠傳統經驗。

十堰市和恩施州的綜合指數落后較多。一方面,十堰市和恩施州多為山區,資源稟賦不足,農業生產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外出務工人員占比較大,且多為青壯年勞動力,導致部分土地撂荒,影響農業生產。另一方面,農村人力資本無法達到一定水平,很難促進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此外,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直接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作物產量減少。

4 小結

科學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推動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本研究結合農業高質量發展的7個主要特征,構建涵蓋7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在運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的基礎上,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測度2016年湖北省13個市州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但本研究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否適用于其他省份,還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2016年湖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地區差異;荊門市和武漢市位居全省前列,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作為傳統農業大市,襄陽市、荊州市、黃岡市和宜昌市正在向現代農業強市加速轉型升級;隨州市、黃石市、鄂州市、咸寧市和孝感市處于中下等,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經濟發展緩慢的十堰市和恩施州較為落后。

參考文獻:

[1] 金 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4):5-18.

[2] 李金昌,史龍梅,徐藹婷.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統計研究,2019,36(1):4-14.

[3] 高培勇,杜 創,劉霞輝,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一個邏輯框架[J].經濟研究,2019,54(4):4-17.

[4] 朱紫雯,徐夢雨.中國經濟結構變遷與高質量發展——首屆中國發展經濟學學者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19,54(3):194-198.

[5] 姜長云.科學理解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導向[J].管理世界,2018,34(4):17-24.

[6] 孫江超.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導向及政策建議[J].管理學刊,2019,32(6):28-35.

[7] 張 挺,李閩榕,徐艷梅.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8):99-105.

[8] 魏 琦,張 斌,金書秦.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構建及區域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8(11):11-20.

[9] 杜宇能,潘馳宇,宋淑芳.中國分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評價——基于各省份農業統計數據[J].農業技術經濟,2018(3):79-89.

[10] 辛 嶺,安曉寧.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J].經濟縱橫,2019(5):109-118.

[11] 牛敏杰,趙俊偉,尹昌斌,等.我國農業生態文明水平評價及空間分異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3):17-25.

[12] 郭耀輝,劉 強,熊 鷹,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指數及障礙度分析——以四川省21個市州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8(11):132-138.

猜你喜歡
評價指標體系高質量發展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